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7.6 5.5折 ¥ 49.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于立志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30091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523841
上书时间2024-11-24
本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视角,结合丰富的事例和古今德行修养的道理,从个人到家国,层层递进,从孝悌、知耻、慎独、自省、为政以德、以德施政、以德待民、以德治国等方面,讲述修身之道,阐述德行修养等问题,书中文字简洁生动,表述晓畅易懂,旨在助力党员干部提升个人修养和为政之德,不断修正前行方向,坚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德行。
本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视角,结合丰富的事例和古今德行修养的道理,从个人到家国,层层递进,从孝悌、知耻、慎独、自省、为政以德、以德施政、以德待民、以德治国等方面,讲述修身之道,阐述德行修养等问题,书中文字简洁生动,表述晓畅易懂,旨在助力党员干部提升个人修养和为政之德,不断修正前行方向,坚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德行。
于立志,现为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干部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曾在鞍钢集团公司机关和所属单位机关做党务工作32年,任处长、副处长等职20余年。撰写专著29部,600余万字,如《资政日鉴:新时代领导干部52堂必修课》《常修共产党人的心学:不忘初心再出发》《新时代机关党支部工作指南》《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为民务实清廉:做真正的共产党人》《修养忠告与经典案例》《明镜:做合格党员50讲》等,其中《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一书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奖”;合著7部,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论》《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指南》《交往八项修炼》等,其中《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指南》获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优秀教材奖。
上篇 内圣:修身齐家论
导航平台
修身以安百姓
孔子的道德观
修身立德胜贵金
知耻:做人之底线
富有特色的慎独观
汝能自律贵于金
骄慢不是风骨
自省:修身之良方
常临“第四面明镜”
且看风雨故人来
可贵的家国情怀
家庭是人生的温馨港湾
百善孝为先
理政必先齐家
惟俭可以助廉
贪恋女色误前程
感恩:不可磨灭的良知
经典故事
东方常驻圣贤风
《论语》六经播故园
从容谋略敢屠龙
林则徐:齐家的表率
历史镜鉴
帝辛败亡奢靡始
霍光致祸鉴古今
下篇 外王:治国平天下论
导航平台
治国以民为本
固本安邦须惠民
坚守人民至上
治国尤须用贤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识人荐贤济苍生
善用智囊的智慧
战略思维致胜局
墨守成规不如审时度势
决策之基:调查研究
忠诚履职成功路
治国尤须赏罚并重
让忠言不再逆耳
秉政尤须纳诤言
谨防小人须镜鉴
贪婪往往惹祸端
戒奢靡倡节俭
官商交往守住底线
理政从来真诚始
丙吉问牛不问人
居高应有畏惧心
平流无石须兢慎
常怀远虑 居安思危
接受监督莫特殊
拒绝阿谀奉承
把握适度乃赢家
须知忍让可图谋
以宽厚之心待人
屈辱毁誉皆泰然
修齐治平须读史
增强本领靠学习
经典故事
美哉禹功与天齐
平扫六合成一统
萧何恭谨藐万金
试看子卿持节处
论到边功是美人
龙图笑比黄河清
冰心玉壶于成龙
历史镜鉴
闯王何以亡也忽
乾隆晚年荒于理政
本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视角,结合丰富的事例和古今德行修养的道理,从个人到家国,层层递进,从孝悌、知耻、慎独、自省、为政以德、以德施政、以德待民、以德治国等方面,讲述修身之道,阐述德行修养等问题,书中文字简洁生动,表述晓畅易懂,旨在助力党员干部提升个人修养和为政之德,不断修正前行方向,坚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德行。
于立志,现为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干部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曾在鞍钢集团公司机关和所属单位机关做党务工作32年,任处长、副处长等职20余年。撰写专著29部,600余万字,如《资政日鉴:新时代领导干部52堂必修课》《常修共产党人的心学:不忘初心再出发》《新时代机关党支部工作指南》《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为民务实清廉:做真正的共产党人》《修养忠告与经典案例》《明镜:做合格党员50讲》等,其中《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一书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奖”;合著7部,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论》《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指南》《交往八项修炼》等,其中《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指南》获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优秀教材奖。
修身以安百姓
何谓“修身”?就是指修养身心。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做好自身的道德修养功夫之后,推己及人,“修己以安百姓”,把修养推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垂范”和“教化”的作用。如果“身”不“修”,怎么会使老百姓心安呢?于是要“修己”,要让老百姓有亲近感。老百姓心里没有安全感,天下是不可能安定的。
修身立德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修身立德才能堪当治平大任。“修身”讲的是个人修养,既有内求,又有外显。修身不只是个人的事,还是家国情怀的统一。《礼记·大学》中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由己到家到国再到天下的递进阶次,将个人与家国天下统一起来,是传统士人“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
社会和谐、天下大治的根本是个体的修身。圣贤有言:“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的“修齐治平”之道主张君子先治自身,后治家、国(邦),终达到治“天下”的目标。这样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次第分明。在“修齐治平”中,“修身”为重要,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修身”包括品格修养(即修德)、知识积累(即学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才干)。 孔子在阐述修齐治平之道时,强调先有修心治身的美德,才有经世治国的政德。《礼记·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注重自身修养,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然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然后才能使整个天下太平。因此,自天子到老百姓,一律要以修身作为人生之本,都应该从修身这个基本功做起。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终目的。
修身不是孤立的个人的事情,而是与家庭、国家之命运紧密关联的社会行为。孔子曾说:“修己以安百姓。”如果修身没做好,就做不好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把天子列入修身者的行列,不主张把天子当作 神来崇拜;天子系国家盛衰兴亡于一身,他的个人修养和素质比其他任何人的都重要;老百姓也要以修身为本,人人都要加强自身修养。
《孟子·离娄上》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修己思想。王安石 《洪范传》云:“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然后才能理政治国平天下。朱熹有言:“《大学》一书,皆以修身为本。”(《朱子语类·大学一·纲领》)修身为本,重在修德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政者的道德是否高尚,为政能否清廉。因此,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必先治本,治本必先修身,修身重在修德。孔子有个很重要的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要求执政者以德施政,以德待民,以德治国。当为政者把外部的道德准则转换成国民的内在和自觉的道德需要时,才能构筑起坚固的多重防线。树立道德的根本,莫过于正心。心正而后才能身正,身正而后身边的人才能正,身边的人正而后官员才能正,官员正而后国家才能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才能正。
孔子认为修身与学识、才干同样重要,主张“文”和“质”并重,不可偏废。他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即知识 (含礼)、才干,“质”亦即“德”。孔子认为,只有“文”和“质”搭配均适(或曰兼备),才可称作“君子”。“君子”一词早出现于西周初年。“君”的初始含义为“位尊而治民者”。孔子将君子描述为“有德之人”,而将之塑造成一个承载道德理想、躬行道德规范、可供人效仿的 人格典范。君子均为忠良、耿直、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正派人物。孔子从“文”和“质”两个方面对“君子”作出的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如果当官不修身,没有德,乃是人生的“败笔”。子贡问孔子, 为什么君子以玉为贵、以珉为贱?孔子说:“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荀子·法行》)美石虽然光彩焕发,但不如玉透明洁净,其寓意 是外表美不如内地纯洁。《易经·象传》中说:“‘不恒其德’,无所容也。”人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就无法立身于世间。没有好的道德修养做基础,虚伪欺诈,人格低下,缺少礼仪,不讲诚信,浑身江湖习气,即使当了官,官品、官风也不会正,从政肯定要跌跤。句句警世恒言,长久地鸣响于历史的回音壁: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
孟子强调人的天赋善性也需要后天的培育,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 舜”的命题。在这里,他并不认为人人都一定能成为尧舜那样的人,而 是人人都有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的可能。即使长着尧舜的面目,拥有尧舜的姓,也不一定能成为尧舜。只有像尧舜一样行事,才能成为尧舜。 唐太宗认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他说:“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政要·君道》)唐代罗隐《两同书·贵贱》有言:“盖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忧其贱,而忧道之不笃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王阳明基层治理思想的哲学起点是“亲 民”。他认为,为政一方需有“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爱之心,将自己对父兄血亲的“亲亲之爱”推广到黎民百姓身上,将黎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作为自己的喜怒哀乐,为百姓兴利除弊,实现仁政。治国理政的核心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在平定南赣时,王阳明通过疏通盐法和征收商税,为 盐商和民众带来了实际利益,缓解了民困,维护了地方社会稳定。 修身是不断检验自己的身心,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祛除思想中的杂 质,来端正自我道德品质的过程。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就是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笔值得后人继承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他在仕途上的步步升迁,与其严于修身律己,注重德行修养,推崇儒家礼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曾国藩在《谕纪泽纪鸿》中说:“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周恩来以身作则,甘做人民公仆,严格治家。周家逐渐形成了“十条家规”,是周恩来高尚人格的写照,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一、 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二、来者 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恩来多次表示:“我的任何亲属来北京都不派车。”他的八婶母从淮安老家两次来京,也没有派车接过。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关注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不与民争利,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修己以安百姓”当引为座右铭,铭记于内心,笃志于言行。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就拥戴你,你那“ 官位”才坐得安稳。党员干部贪赃枉法,搞团团伙伙,脱离群众,部属就必多阿谀逢迎之徒、狼贪鼠窃之辈,你的交椅很难坐得安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