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太后传
  • 慈禧太后传
  • 慈禧太后传
  • 慈禧太后传
  • 慈禧太后传
  • 慈禧太后传
  • 慈禧太后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慈禧太后传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0.2 4.4折 46 全新

库存2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道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0060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29513588

上书时间2024-11-24

当科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 序慈禧太后是晚清统治集团中关键的人物。咸丰十一年(1861),她在以奕?为首的贵族、官僚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达四十七年之久。晚清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清末以来,国内外出版了许多有关慈禧太后的著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符合历史实际的慈禧太后专著。且不说那些外传、逸事大都出于作者的虚构,即使是被称为实录、纪实之类的书籍,也往往并不可靠。譬如:清代祖制叶赫那拉的女儿不备宫闱之选;惠征病死安徽,慈禧姊妹扶柩回京,吴棠馈赠银两;慈禧原是宫女,因擅长南方曲调,得到咸丰的宠幸;等等。这些传说,不仅成为戏剧、小说广泛采用的素材,一些严肃的历史著作也往往作为史实加以征引。然而,一加考察,却都并非事实。简单的问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复杂的问题了。我认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的看法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倘有取舍,即非全人,一经抑扬,更离真实。何况据以立论的基础并不真实呢!我这本小书,就是想把慈禧太后的一生勾画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轮廓。限于水平,一定存在着许多缺点,甚至错误,希望得到海内外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正。



导语摘要

慈禧太后是晚清统治集团中的“无冕女皇”,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晚清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太多关于慈禧的外传、逸事、戏说流传甚广,混淆视听,真假难辨。即使一些严肃的史学著作也常常不加分辨,将其作为史实加以征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查阅大量清宫档案文献,坚持“无一事无来历”,在书中还原了一个内忧外患背景下真实的立体的慈禧太后。



商品简介

慈禧太后是晚清统治集团中的“无冕女皇”,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晚清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太多关于慈禧的外传、逸事、戏说流传甚广,混淆视听,真假难辨。即使一些严肃的史学著作也常常不加分辨,将其作为史实加以征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查阅大量清宫档案文献,坚持“无一事无来历”,在书中还原了一个内忧外患背景下真实的立体的慈禧太后。



作者简介

王道成,1933年生,四川省高县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清史研究所清代后期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的权威专家,在清代政治史、文化史的其他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主要著作有《〈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颐和园》《圆明园》《科举史话》《垂帘兴风云——慈禧太后》《圆明园研究四十年》;主编《近代京华史迹》《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圆明园重建大争辩》,及“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28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十几篇是关于慈禧太后的,而长达两万余字的《慈禧的家族、家庭和入宫之初的身份》一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纠正了长期以来种种传闻的讹误,被誉为“慈禧研究的奠基之作”。



目录

自 序 
一、满洲世族 
二、簪缨门第 
三、宠压后宫
四、北京政变
五、惩儆奕?
六、再度垂帘 
七、甲午风云 
八、戊戌喋血
九、穷途末路



内容摘要

慈禧太后是晚清统治集团中的“无冕女皇”,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晚清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太多关于慈禧的外传、逸事、戏说流传甚广,混淆视听,真假难辨。即使一些严肃的史学著作也常常不加分辨,将其作为史实加以征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查阅大量清宫档案文献,坚持“无一事无来历”,在书中还原了一个内忧外患背景下真实的立体的慈禧太后。



主编推荐

王道成,1933年生,四川省高县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清史研究所清代后期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的权威专家,在清代政治史、文化史的其他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主要著作有《〈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颐和园》《圆明园》《科举史话》《垂帘兴风云——慈禧太后》《圆明园研究四十年》;主编《近代京华史迹》《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圆明园重建大争辩》,及“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28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十几篇是关于慈禧太后的,而长达两万余字的《慈禧的家族、家庭和入宫之初的身份》一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纠正了长期以来种种传闻的讹误,被誉为“慈禧研究的奠基之作”。



精彩内容

三、宠压后宫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 年 11 月 29 日),这个问题,一向没有争议。慈禧出生在什么地方,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慈禧“生长南中”,所以“雅善南方诸小曲”。有人说,慈禧生于归化城,现在呼和浩特市新城有个落凤街,就是她当年的出生地。还有人说,惠征初任山西潞安府知府,慈禧就是生于潞安府衙的西花厅。前两种说法,可以说事出有因,因为慈禧的父亲的确在安徽宁池太广道和山西归绥道做过道员。但是,惠征在道光十一年(1831)至二十九年(1849)闰四月的十八年中,一直在北京做官。道光二十九年闰四月十七日(1849 年 6 月 7 日),他被任命为山西归绥道道员的时候,慈禧已经十四岁了。呼和浩特市新城落凤街,怎么可能是她的出生地呢?惠征被任命为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是在咸丰二年(1852)二月,他到任的时间,是咸丰二年七月,慈禧被选入宫,是在咸丰二年五月。已经被选入宫的慈禧,自然不可能随父赴任。她不仅没有“生长南中”,一生中也没有去过南方。至于第三种说法,则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惠征根本没有做过山西潞安府知府,他的女儿是不可能生在潞安府衙西花厅的。从惠征的经历看,道光十五年(1835),他正在清王朝的中央机关吏部任笔帖式之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慈禧的出生地就在北京,她酷爱京戏,这和她生长在北京是有密切关系的。
慈禧入宫前的生活,有许多传说,都和她的家庭有关,我在介绍她的家庭时已经谈到了。还有一个相当流行的传说,就是说荣禄是慈禧的未婚夫。在《西太后全史》的书中提到,惠征在京之时,与荣禄之父素称莫逆之交,时相过从。一天,荣禄之父来访,见到了年方七岁的慈禧,“聪慧可喜”,于是向惠征提出结为儿女亲家,得到惠征的同意。荣禄之父即解身上所佩之汉玉佩作为聘礼,惠征也以白玉环一副为报。后来,惠征病死安徽,荣禄之母素嫌惠征家境贫寒,对这桩婚事本来就不满意,这时更坚决反对。不久,慈禧被选入宫。于是,二人之婚事被硬生生拆散。然而藕断丝连,终于秽乱宫闱。
不错,在中国历史上,儿女还在年幼之时,就由父母做主结为婚姻之事,是屡见不鲜的。但是,在清代的旗人中,这种做法却是被禁止的。早在顺治年间(1644—1661),清政府就明文规定,八旗的女子必须参加选阅秀女,“有记名者,再行选阅,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如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行送阅。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女子私相聘嫁者,自都统、参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皆分别议处”。因为,选阅秀女的目的,是“择其幽娴贞静者入后宫及配近支宗室”。所以,清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乾隆六年(1741),两广总督玛尔泰曾专折奏请为他十七岁的女儿完婚。因为他的女儿未经选阅,乾隆皇帝特降谕旨大加申斥。谕旨说:“八旗女子,必须挑选后方准结亲,此本朝之旧制也。”又说:“所有挑选旗人女子,原为与王、阿哥等挑选福晋(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皇帝自己挑选皇后、妃、嫔);若未选之前,便与人许配结亲,不但有违旧制,似无奏事之责人员等之女,业经许人,朕并不知其详,另婚与人,大有关系。”后,他命令户部通行晓谕八旗:“嗣后将来未选女子,断不可私自与人结亲,务须照例挑选后,方准结亲。”惠征在吏部任职多年,对于清王朝的制度,理应十分熟悉,怎么可能在未经选阅之前就私自与人结亲呢?蔡东藩先生在《慈禧太后演义》的序言中说:“坊间曾有《西太后》一编,卷帙无几,第述宫闱秽亵事,迹近污蔑,毫无价值,故不崇朝而毁灭。”他在编著《慈禧太后演义》时,采用了许多传说,对于慈禧太后和荣禄之间的感情纠葛却只字不提,其中的原因,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慈禧入宫之初的身份是什么?相当流行的说法是宫女。有人说是秀女,在坤宁宫当差,半年之后,才封为贵人。其实,这里的秀女,只不过是宫女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值得我们研究的是,慈禧入宫之初是否做过宫女。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考察一下清代的宫闱制度。
清代的宫闱制度,是在清王朝建立之后逐步完备,到了康熙年间(1662—1722),宫闱制度才确立起来。《国朝宫史》卷八《典礼四·宫规》在谈到后宫位号时说:

本朝定制:皇帝尊圣祖母为太皇太后,尊圣母为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等宫,奉太妃、太嫔等位随居。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自贵妃以下,封号俱由内阁恭拟进呈,钦定册封。贵人、常在、答应俱无定位,随居十二宫,勤修内职。

在谈到宫女子额数时说:

皇太后宫十二名,皇后宫十名,皇贵妃位下八名,妃位下六名,嫔位下六名,贵人位下四名,常在位下三名,答应位下二名。

该书编者在按语中说,这些条款是根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开载编录”的。从《宫规》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清代后宫有两种人:一种是享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位号的“内廷主位”;一种是供这些“内廷主位”役使的宫女子,也就是宫女。前者是主子,后者是奴才。她们之间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
清代后宫,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在旗人女子中挑选,由于政治地位不同,旗人又有八旗和内务府三旗的区别。八旗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是清政权的主要支柱。内务府三旗又称包衣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但是,在清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一些包衣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内务府三旗中,也有一些官员世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辈,就属于满洲正白旗包衣,是由于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成为官员世家的。
清代前期,不论是八旗还是内务三旗应选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是,这两种秀女的挑选办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内务府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八旗秀女,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赐婚近支宗室。内务府三旗秀女,虽然也有少数人被选为妃、嫔或赐婚近支宗室,如大学士高斌的女儿成了乾隆皇帝的贵妃,江宁织造曹寅的女儿成了多罗平郡王讷尔苏的福晋,而“后宫使令”,则“皆内务府包衣女”。雍正七年六月初三(1729 年 6 月 28日)的上谕中说:“尔等留心切记,嗣后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挑入。”后来,内务府三旗的官员世家,有的升入本旗,有的拨入汉军,到了清代后期,内务府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选阅内务府三旗女子,在档案中更明确地说是“引看包衣三旗使女”了。在清代后期,也有个别由宫女而成为妃嫔的。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1858 年 6 月 25 日),咸丰皇帝新封的吉贵人,就是内务府正黄旗维翰佐领下园户清远的女儿。但是,由八旗秀女而成为供后宫使令的宫女的事例,在有清一代,却一个也没有。
慈禧的家庭原属于满洲镶蓝旗,慈禧参加选阅秀女时,她的父亲惠征已是正四品的山西归绥道道员,慈禧被选入宫,怎么会是一个供使令的宫女呢?大量的清代档案和文献资料说明,慈禧一被选中就得到贵人的位号了。



媒体评论
清史专家王道成教授经典著作。穷尽原始档案文献,“无一事无来历”,还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慈禧太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