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的惆怅:乡建实录与人文省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村的惆怅:乡建实录与人文省思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1.2 4.4折 48 全新

库存2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正新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09016817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9503236

上书时间2024-11-24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者以乡村公益建设者的身份,深入湘西山区的一座侗族村庄,通过在山区留守儿童中推广公益阅读,参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记录乡村变迁、观察基层治理,参与谋划产业发展。作者从一名社会学研究者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和具有的优势,并探寻改变乡村教育、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商品简介

作者以乡村公益建设者的身份,深入湘西山区的一座侗族村庄,通过在山区留守儿童中推广公益阅读,参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记录乡村变迁、观察基层治理,参与谋划产业发展。作者从一名社会学研究者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和具有的优势,并探寻改变乡村教育、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李正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长期致力于乡村儿童公益图书馆的推广和运营,担任欢乐书乡、绘世图书馆、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等多个公益组织的理事及专家顾问,并在《人民日报》《读书》《青年探索》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因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与担当,被评为2022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目录

章  |  变成种子,种进乡村
我将自己“放虎归山” 2
从未有过病例的湘西小城 5
湘西山间的清风 13
初战受挫 16
村民家家借本书 27
我成了村主任助理 33
双减后,山村渐闻书香气 36



第二章  |  山乡巨变,产业方兴
驻村干部的愁与盼 42
厕所在排队,棺材开着会 45
种植大户的深山“直播梦” 48
三省交界处的村寨与方言 53
时代变迁中的山林命运 56
重点村的发展逻辑 61
酒杯里的政治与资本下的乡村 65
“雷击村”的村小裂变路 75


资源的伤与位置的痛 82



第三章  |  乡村教育,一池春水
父母的盼头 88


网络文化侵蚀下的童年 92
谁碰了孩子的餐桌 97
乡村孩子的野性走向何方 101
孩子的“小黑屋” 105
镜头下的感恩 108
玩具大爆炸后,“一块屏幕的故事” 114
一颗咖啡豆的乡村旅程 119
这个乡村图书馆长很独特 123



第四章  |  乡村治理,双向运动
一位老村支书的历史追问 128
轮番下乡的干部 131
大喇叭又响起来了! 137
紧张的迎检与闲适的乡村生活 140
村干部组团到政府加班 147


环境整治疲劳战 155
为了迎接检查 158
基层工作的压力与边界 162



第五章  |  文化振兴,何以可为
艺术团体送戏下乡 166
这一代农村人的心灵秘史 169
小乡村里的“集体欢腾” 172
我创造了山里的洗脑神曲 179
从乡村重返乡村 183
寡淡年味里的隐忧 189
农耕文明的“后一代孩子” 195
书写这一代人的乡土文明 208



后记 218



内容摘要

作者以乡村公益建设者的身份,深入湘西山区的一座侗族村庄,通过在山区留守儿童中推广公益阅读,参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记录乡村变迁、观察基层治理,参与谋划产业发展。作者从一名社会学研究者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和具有的优势,并探寻改变乡村教育、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主编推荐

李正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长期致力于乡村儿童公益图书馆的推广和运营,担任欢乐书乡、绘世图书馆、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等多个公益组织的理事及专家顾问,并在《人民日报》《读书》《青年探索》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因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与担当,被评为2022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媒体评论

社会学强调要做扎实深入的田野调查,李正新通过亲身实践参与乡村振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中倾听人民呼声、把握时代脉搏。难得的是,他通过行动为乡村带来了许多变化,并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下了这步步深入的过程,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新时代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与担当。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我时常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强调,清华大学学生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就应该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李正新建设乡村图书馆的努力,既是为乡村孩子搭建起知识的桥梁,也是在履行一个清华人的责任。

 

——晋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作为乡村的孩子,能够重新投身乡村建设,通过乡村教育和乡土文化的绵延用力一点一滴改变乡村,这样的回馈弥足珍贵。乡村孩子的阅读,乡土文化的书写,值得更多人关注。我也期待看到更多这类带着行动足音的乡村书写,特别是青年人通过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展开的书写。他们的努力与思考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力量。

 

——郭金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这些从乡村生活现场生长出来的文字,刻画了乡村民众的生活状态和乡村社会的生命节律,展现出作者对乡土社会深度的感知力,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土地上的民众及其文化的热爱和眷恋。作者对乡建行动的记录,不仅让希望具有可行性,更让我们看到了乡土社会这本大书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建设乡村,是几代中国人心心念念的理想,探索永不止步。李正新将自身的理念融入乡村多样化的习俗和风土人情中,深耕社会关系、挖掘地方记忆,又通过互联网连接城市动能,带动乡村不断前行,更通过文字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乡村变迁的细节书写,有助于丰富新时代“乡土中国”的图景,也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杨清媚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