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寥如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寂寥如岸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4.9 5.2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耕玉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1183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9433102

上书时间2024-11-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稿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创作有关生态题材的诗歌一百余首,其中一首长诗。所有诗篇都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扬子江诗刊》、《钟山》|《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等刊物发表过。
多年来作者关注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曾写过中国环保卫士索南达杰的长篇报告文学《太阳湖》(《人民文学》2021年期)。正是在走向西部,有感而发,写下大量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命的诗篇。例如长诗《魅或蓝》中这样写到“水,不停地从山顶落下/与岩石撞击着创世的灵感”,“世界开始就为木石而存在/人类早依赖木石而直立”。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绍振、孙曙称“姜耕玉的长诗《魅或蓝》(《中国诗歌》2017年7期),以恢弘的空间建构与深刻的内省体验,抒写了一次精神历险与灵魂之旅,同时也是一次彰显汉语诗性的探索,成为本年度诗坛的重要收获。”(见《文艺报》2017年12月25日《从祛魅到复魅》)



作者简介
    姜耕玉:生于江南东坝,长于苏北盐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红楼艺境探奇》《艺术辩证法——中国智慧形式》《飞翔与栖息》等八部,诗集有《我那一片月影》《雪亮的风》等,已发表长篇小说《风吹过来》(被20 1 7年2期《长篇小说选刊》转载)及中短篇小说、电影剧本等。其中著作《艺术辩证法》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著作《新诗与汉语智慧》获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电影剧本《河源》获首届钟山杯电影剧本征集奖。

目录
第一辑  向西向西

7月22日沱沱河沉睡之夜

走过昆仑山姜子牙庙

废寺

停车在雨夜的荒原

向西向西

一、落日

二、石头词

三、喜马拉雅雪峰

边界

藏羚羊诔

大峡谷

冈仁波齐

一、静穆

二、行走在冈底斯山的旅人

三、灯

四、我的鞋还丢在拉曲河谷

西藏以西

寂寞白桦林

额尔古纳河

西去的额尔齐斯河

伊犁河落日的惆怅

第二辑  大漠孤独

鼓石

歌声如风

落日里札达

寂寥如岸

在公路终点

丽鸭

雨中在藏南草原

与鸟鸡莽

纳木那尼雪峰

拉昂错

土林幻像

贡萨朋措强巴岭的歌声

大漠孤独

一切声音消逝在远方

罗布泊

活着的沙漠

楼兰姑娘

快活的罗布人

克鲁伦河

李娜余韵

尘世之外

西高原即景·天堂

天山峡谷的陡坡上有一只吃草的羊

渔翁

观禅画四帖

潇湘



渔村夕照



墓地上空

冰上舞者

永远的雪山

第三辑  魅或蓝

阴影

敖鲁古雅

女人吹起鹿哨

鄂温克人第一张照片

西藏是神秘的姑娘

魅或蓝(长诗)

一、黑乌的叫声来自荒丘背后

二、现在如面对另一世界

三、仰望峰巅之静默

四、天上草原留住河流

五、空空的蓝蓝蓝的空

躬行者

我站在世界屋脊看见了庄子

冈底斯山的獭

走在圣山上

寺院外有一片野蔷薇

六世达赖是爱情诗人

魔鬼城的嚎叫

勐卧佛寺塔

第四辑  鞋或白日梦

8月2日在巴嘎林地的白日梦

隐士

大地的赐予

孤雁枯苇





言不尽意

种子

这只瓜

蒲扇

蝉与绿荫

六月蛙鸣

流逝

空宅

母亲的鞋

灶锅

沉默的锹

柳牛

河上图

消失的风车

拾穗者

拉二胡的盲孩

陶埙

铜钥匙

铁链

读米勒油画《拾穗者》

落叶

潇湘馆

小镇旅游

童年茅屋

宿命:柿子树下

身体

老年

金龟

鱼快乐吗

附录

重回空间:诗人的魅之藏境或灵魂之旅

——姜耕玉长诗《魅或蓝》解读

洛夫先生对长诗《魅或蓝》的评点

生命的亲近精神的求索

——走进《冈仁波齐》

诗路迢遥他在跋涉中

——对姜耕玉诗歌的一种观察

内容摘要

本书稿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创作有关生态题材的诗歌一百余首,其中一首长诗。所有诗篇都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扬子江诗刊》、《钟山》|《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等刊物发表过。
多年来作者关注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曾写过中国环保卫士索南达杰的长篇报告文学《太阳湖》(《人民文学》2021年期)。正是在走向西部,有感而发,写下大量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命的诗篇。例如长诗《魅或蓝》中这样写到“水,不停地从山顶落下/与岩石撞击着创世的灵感”,“世界开始就为木石而存在/人类早依赖木石而直立”。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绍振、孙曙称“姜耕玉的长诗《魅或蓝》(《中国诗歌》2017年7期),以恢弘的空间建构与深刻的内省体验,抒写了一次精神历险与灵魂之旅,同时也是一次彰显汉语诗性的探索,成为本年度诗坛的重要收获。”(见《文艺报》2017年12月25日《从祛魅到复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