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5.7 6.5折 ¥ 54.9 全新
库存103件
作者李淑芹、孟宪林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95672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4.9元
货号29394543
上书时间2024-11-23
前言
自2015 年1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版)开始实施以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2018 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陆续修订与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9)以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等技术与管理性文件,这些文件无论是对于规划或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与评估,还是对于为避免或减轻其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而提出的针对性对策与措施,均具有指导性作用,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加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在2018 年8 月22 日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 号),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两性一度”是衡量“建设中国金课”的好尺度。“两性一度”就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效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教师备课和学生课外学习提出了较高要求。
我们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版于2011 年2 月出版,在内容上力求全面、精炼,突出重点,注重知识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准确完整、与时俱进反映技术导则,章内精选例题与课后练习题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重要章节后面附有精选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有利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出版以来被不少高校选作教材,并于2012 年被评选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类)一等奖。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2017 年1 月1 日起实施)等技术导则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于2018 年出版,在继续保持版注重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编写原则的基础上,吸纳了2011 年至2017 年间环境保护部修订与颁布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随着2018 年以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修订和发布,有关环境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提出的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发展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在内容上已不能充分反映学科的发展水平,也难以满足新时代教学要求。
据此,《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编写组一直跟进自2018 年以来国家新修订或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本书内容。一方面,本书继续保持了注重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编写原则,对原书中陈旧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与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内容;由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还没有相应的技术导则,将其删除;在工程分析、环境要素及专题环境影响评价章节后面均附有精选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并按照新导则的要求进行了解析。另一方面,本书按照“金课”要求进行章节及内容上的设计,以期实现与“两性一度”教学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本书在每章正文内容前增加了案例引导和学习目标。案例引导通过对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我能做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每章的课后练习则是对“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的进一步实践与检验。“正误判断题”是对本章基本内容掌握程度的检验;“不定项选择题”要求对问题的认知要准确,对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案例分析题”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案例”中的部分信息超出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对“课程深度”的拓展,而“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挑战能力的培养过程。
本书由李淑芹、孟宪林任主编,闫雷、杨海波、吴明作任副主编。各章节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 章由李淑芹编写,第2 章由杨海波编写,第3 章、第4 章由闫雷编写,第5 章由孟宪林、单德臣编写,第6 章由李淑芹、单德臣编写,第7 章由单德臣编写,第8 章由杨海波编写,第9 章由吴明作编写,第10 章由郑丽娜编写,第11 章由吴德东编写。主编、副主编参与了全书的审阅、统稿,本书后由主编李淑芹定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李晓亮提供了重要资料,并对部分案例提出了修改建议。本书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和习题答案,选用本书作教材的教师可发邮件到2248531889@qq.com 免费索取。
由于编者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21 年9 月
版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法律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导则、评价标准和管理体系,对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2002 年10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2004 年确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我国高等院校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标准、法规、技术导则更新很快,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分别于2008 年12 月和2009 年12 月重新进行了修订,内容较之前版本有了较大变动。此外,2009 年8 月国务院公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教材已不能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环境影响评价》,纳入了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体系,在内容上力求全面、精炼,突出重点,注重知识性和实用性。并在重要章节后面均附有精选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利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本书由李淑芹和孟宪林主编,各章节具体编者分工如下:第1 章由李淑芹、吴德东编写;第2 章、第7 章由杨海波编写;第3 章、第4 章由闫雷编写;第5 章、第10 章由孟宪林编写;第6 章由李淑芹、吴明作编写;第8 章由编写;第9 章由吴明作编写;第11 章由吴德东编写。所有编者均参与全书的统稿,后由李淑芹、孟宪林、闫雷定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东北农业大学曹知平、王磊、白钰、单艾娜、韦微、闫璐等硕士研究生参与了资料收集和文字处理等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1 年1 月
第二版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由于《环境影响评价》(版)“在内容上力求全面、精炼,突出重点,注重知识性和实用性。并在重要章节后面均附有精选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利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自2011 年2 月出版以来,被不少高校选作教材,并于2012 年被评选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类)一等奖。
2014 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等法律法规及重要技术导则相继进行了修订。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领域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在理论方法学上,还是在法规与管理体制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比较而言,2011 年出版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内容上已显陈旧,不能反映学科的发展水平,也难以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以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书作者多为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的主讲教师,同时还有一些作者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主要骨干,承担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教学、科研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高校“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活动需要一本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方法学与应用紧密联系的教学用书。
据此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组收集近年来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修订的技术导则,同时吸纳了国际上先进的方法和发展趋势方面的内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编写完成此书,奉献给读者。本书继续保持了注重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编写原则。在内容上,依据全新颁布修订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原书中陈旧内容进行了更新,同时,对于重要章节后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进行了精选,并按照新导则的要求进行了解析。
本书由李淑芹、孟宪林主编。各章节具体编者如下:第1 章由李淑芹编写;第2章由杨海波编写;第3、4 章由闫雷编写;第5 章由孟宪林、姚旭编写;第6 章由李淑芹、姚旭编写;第7 章由杨海波编写;第8 章由编写;第9 章由吴明作编写;第10 章由孟宪林、吴德东、编写;第11 章由吴德东编写。主编、副主编参与全书的统稿,后由李淑芹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选用本书作教材的教师可发邮件到2248531889@qq.com免费索取。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缺点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 年4 月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李淑芹,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研究领域:环境科学、“三废”处理与资源 化学工程。
主要教授课程:
1. 环境影响评价,2. 化工原理,3. 环境化学,4. 环境监测,5. 环境生物学,6.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7. 环境资源利用等
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经历(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鉴定结论、获奖情况等)
教学研究
1. 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3.6-2005.6
2. 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东北农业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科研项目
1. 啤酒污泥资源化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目,
2003.1-2004.12, 主持人
2. 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
2005.3-2007.6, 主持人
3. 黑土中农药迁移规律及生物修复,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课题
2007.6-2010.6, 主持人
4.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开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5.1-2006.12, 副主持
5. 啤酒厂污泥农业利用,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
2003.3-2005.12, 副主持
1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001
1.1 概述 002
1.1.1 基本概念 002
1.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003
1.1.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004
1.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004
1.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005
1.2.1 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 年) 005
1.2.2 规范和建设阶段(1980~1989 年) 005
1.2.3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 年) 006
1.2.4 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2015 年) 006
1.2.5 改革和优化阶段(2016~2018 年) 007
1.2.6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9 年至今) 007
1.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008
1.3.1 具有法律强制性 008
1.3.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008
1.3.3 分类管理 009
1.3.4 分级审批 009
1.3.5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010
1.3.6 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 011
课后练习 012
设计问题 013
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015
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016
2.1.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016
2.1.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 018
2.1.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 018
2.2 环境保护标准 019
2.2.1 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及作用 019
2.2.2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组成和 相互关系 019
2.2.3 常用环境保护标准 021
课后练习 031
设计问题 033
3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035
3.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036
3.1.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036
3.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039
3.1.3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填报 040
3.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045
3.2.1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045
3.2.2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047
3.2.3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048
课后练习 049
设计问题 051
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4.1 概述 054
4.1.1 工程分析的作用 054
4.1.2 工程分析的重点与阶段划分 055
4.1.3 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055
4.2 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058
4.2.1 建设项目概况 058
4.2.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060
4.2.3 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061
4.2.4 清洁生产分析 065
4.2.5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 065
4.2.6 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 066
4.3 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067
4.3.1 基本要求 067
4.3.2 工程分析时段 067
4.3.3 工程分析对象 068
4.3.4 工程分析内容 068
4.3.5 典型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069
工程分析案例 071
课后练习 071
案例分析题 072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075
5.1 基础知识 076
5.1.1 大气污染 076
5.1.2 大气污染源 076
5.1.3 大气污染物 077
5.1.4 典型大气污染源产生大气 污染物的种类与机制 077
5.1.5 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的估算 080
5.1.6 大气扩散 081
5.1.7 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基本模型 081
5.1.8 大气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089
5.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092
5.2.1 评价的主要任务 092
5.2.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092
5.2.3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093
5.2.4 评价基准年 094
5.3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094
5.3.1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调查 094
5.3.2 污染源调查 094
5.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096
5.3.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097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099
5.4.1 预测因子、预测范围与预测周期 100
5.4.2 计算点和网格点 100
5.4.3 气象和地形、地表数据 100
5.4.4 建筑物下洗 101
5.4.5 预测模型选择 101
5.4.6 推荐模型参数与说明 102
5.4.7 预测方法 103
5.4.8 预测与评价内容 104
5.4.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05
5.5 环境监测计划 107
5.5.1 污染源监测计划 107
5.5.2 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107
5.6 评价结论与建议 10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109
课后练习 109
案例分析题 110
6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13
6.1 基础知识 114
6.1.1 水体 114
6.1.2 水体污染 114
6.1.3 地表水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115
6.1.4 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117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9
6.2.1 评价的基本任务 119
6.2.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19
6.2.3 评价工作等级 120
6.2.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期 122
6.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23
6.3.1 现状调查内容与方法 123
6.3.2 现状调查范围与调查因子 123
6.3.3 现状调查时期 124
6.3.4 水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124
6.3.5 水文情势和水资源调查 124
6.3.6 水污染源调查 125
6.3.7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26
6.3.8 补充监测 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