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43.7 6.4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来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9810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338179

上书时间2024-11-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讨论的诸多问题中,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性是其中引起广泛讨论之一。尤其在新世纪之初,对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性的探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观念变革和当代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也曾撰文参与了世纪之初那场关于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讨论。在后来的理论研究和思考中,它始终构成我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切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本部文稿即是围绕这一主题所形成的主要成果之一。本书分别从马克思哲学观、人的自我理解理论、辩证法理论、实践观点、社会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形态的探索等具体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了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所彰显的现代哲学意蕴以及对于推动当代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在探讨中,我们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而是从我们认为具有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切入点出发,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侧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方式、解释原则和所揭示的理论意蕴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发展。
在“马克思哲学的哲学观及其当代性”这一章中,我们主要从马克思所实现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颠倒”这一重要理论转换出发,探讨这一转换对哲学的自我理解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由于这一变化,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持“反哲学”或“非哲学”的理论主张,本章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探讨和阐明了“理论与实践关系颠倒”之后马克思为哲学所开辟的新型哲学存在形态,并以此为基础,具体揭示了马克思在哲学观上所实现的哲学从“特殊知识领域”到“特殊人类活动”的深刻转变及其当代哲学意义。
在“马克思哲学的人的自我理解理论及其当代性”这一章中,我们主要从马克思在回答“人的普遍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上所实现的解释原则的根本变革,探讨了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人的形象从“现成存在者”到“生成性存在”的转换。以此为基础,本章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哲学对人的自我理解的上述理论变革所彰显的自由精神及其所带来的“主体性”观念的当代转换。
在“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理论及其当代性”这一章,我们主要从马克思所实现的辩证法从“理论理性”的形态到“实践理性”的形态的转变这一切入点,把辩证法置于当代哲学和当代社会生活的语境中,集中探讨了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对于回应和解决“个人视角的有限性”与社会生活中“他人视角的无限性”这一重大矛盾所具有的重要当代意义。进一步,把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理论置于当代哲学消解和重构哲学本体论这一问题域中,探讨了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本体论与辩证法的双重转换,所重构的新型“辩证本体论”的丰富理论内涵。在本章后,探讨了面对当代哲学中“哲学终结”的挑战,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所彰显的哲学维度对于捍卫哲学的独特精神品格和思想维度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在“马克思哲学的社会观及其当代性”这一章,我们主要对马克思哲学的社会观置于当代哲学和现实语境,对其具有当代重大意义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首先,我们探讨了马克思的社会观对于回答“何为终极实在”这一哲学史上的重大课题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分析和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观为回应这一课题所开辟的重要理论视域。接着,我们围绕着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重要论述,探讨了其在种种流俗理解遮蔽背后所蕴含的重要哲学意蕴。后,我们对马克思的“类”这一与“社会”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探讨了其重要哲学内涵并着重阐发了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所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及其当代性”这一章,我们从三个既相对独立同时又内在相关的方面,探讨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我们对实践观点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奠基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进行了探讨。第二,我们对实践观点所具有的特殊的认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第三,我们对实践观点所具有的价值论意义,尤其它在终结“价值主义”上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了这三个方面的探讨,形成一个“理论切面”,较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在唯物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奠基上所具有的当代理论意义。
在“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及其当代性”这一章,我们集中探讨了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关怀对于回答困惑当代哲学和当代社会的价值挑战上所具有的重要当代意义。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内在地包含着关于现代社会价值规范基础的批判和重构的系统思考,这一思想成果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力量。马克思对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深入反思和创造性思考,对于当代社会重建“社会团结”,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人类实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价值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同时也为处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价值观间性”,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建构”这一章,我们运用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集中探讨了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何以可能等前提性问题,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当代中国形态的建构与中国新型现代性的建构之间的内在关系。
笔者以上对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性的探讨肯定是不够全面的。我们只是捕捉马克思哲学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通过对它们的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促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性的思考和研究。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地推进对相关问题的更为系统和更为深入的探讨。



导语摘要

本书分别从马克思哲学观、人的自我理解理论、辩证法理论、实践观点、社会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形态的探索等具体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了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所彰显的现代哲学意蕴以及对于推动当代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在探讨中,我们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而是从我们认为具有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切入点出发,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侧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方式、解释原则和所揭示的理论意蕴,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价值。



商品简介

本书分别从马克思哲学观、人的自我理解理论、辩证法理论、实践观点、社会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形态的探索等具体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了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所彰显的现代哲学意蕴以及对于推动当代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在探讨中,我们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而是从我们认为具有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切入点出发,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侧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方式、解释原则和所揭示的理论意蕴,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价值。



作者简介

贺来,1996年在吉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起担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社会学院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起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4年起任*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从事学术访问。被聘为2008年度*””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类),200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著作《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2007,上海人民出版社)、《辩证法与实践理性》(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体性的当代视域》(201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多部,发表论文上百篇。



目录

目 录



前言 


章 马克思哲学的哲学观及其当代性 8
      节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颠倒与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根本契机 8
      第二节 “非哲学”的非难与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哲学维度的辩护 20
      第三节 “哲学实践”与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哲学维度的特殊表现方式 26
      第四节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马克思哲学观的重大变革 32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人的自我理解理论及其当代性 51
      节 人的“普遍本质”理解的变革性理解 51
      第二节  从“现成性”到“生成性”: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人的形象的转换 64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人的自我理解观念的变革与主体性观念的变革 76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理论其当代性 90
      节 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理性转向 90
      第二节 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本体论变革意蕴 102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理论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哲学维度 118


第四章 马克思哲学的社会观及其当代性 132
      节“终极实在”观的创造性转换与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132
      第二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哲学意蕴 144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的“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55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及其当代性 169
      节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及其唯物论基础 169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蕴 181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与价值独断主义的终结 193


第六章 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及其当代性 206
      节 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批判与现代社会价值规范基础的反省与重建 206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与“个体化时代”的社会团结 218
      第三节 “关系性价值观”:“价值观间”的价值自觉 231


第七章 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探索 246
      节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基本前提 246
      第二节 现代性的反省与新型现代性的建构:建构当代中国形态构建的基本主题 261



内容摘要

本书分别从马克思哲学观、人的自我理解理论、辩证法理论、实践观点、社会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形态的探索等具体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了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所彰显的现代哲学意蕴以及对于推动当代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在探讨中,我们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而是从我们认为具有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切入点出发,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侧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方式、解释原则和所揭示的理论意蕴,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价值。



主编推荐

贺来,1996年在吉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起担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社会学院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起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4年起任*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从事学术访问。被聘为2008年度*””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类),200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著作《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2007,上海人民出版社)、《辩证法与实践理性》(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体性的当代视域》(201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多部,发表论文上百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