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2.1 4.4折 ¥ 49.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徐丹著,创品 出品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9851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262814
上书时间2024-11-22
林边小溪花间梦,和暖如冬阳的你
当冬日的缕晨光洒落在美国纽约州的那片农场时,所有 的一切都有了生机与活力。树在摇,风在笑,阳光在田间舞蹈; 小溪蜿蜒流淌,沿着成片的无花果树林绵延的方向,消失在田野 的尽头;农户的房舍错落地排列在坡度缓和的小山上,篱笆树桩 在草地与草地之间圈成散漫优雅的弧线;阡陌纵横,牛在叫,羊 在跑;桦树似火,枫叶如花,烟囱里的袅袅轻烟像薄雾一样地 升腾、旋转、四散开来……
在摩西奶奶的画作中,常见这样质朴、生动、唯美的场景。 如果有人好奇童话世界的模样,我想,他们真应该去看看摩西奶 奶的那些画。不是每一支画笔都能精准地捕捉到自然的光影、色 彩和风景,也不是每一个灵魂都能读懂天空与大地之间的种种心事,除非,摩西奶奶又拿着画板坐在她小屋的窗前开始端详这个明亮、温暖而美好的世界!
这个活到 101 岁高龄的老奶奶,58 岁才开始尝试作画, 76 岁才正式决定认真画画,78 岁以后才逐渐被世人熟知,并在绘画 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才华。一切的开始是如此的意外、突然 而又迟缓,然而,对于摩西奶奶来说,这只不过是她表达对生活 的热爱的另一种方式。即使面对再艰难的人生,温暖如她,乐观 如她,也会微笑着好好走下去,毕竟,她是摩西奶奶!
摩西奶奶的本名为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是她丈夫托马 斯·萨蒙·摩西的家姓。自她嫁给托马斯并生育了几个孩子后, 人们开始称她为“摩西妈妈”;当她在绘画事业上崭露头角后, 她才以“摩西奶奶”的称谓而广为人知。
梦想是属于所有人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执着于它,也不是 所有人都能像摩西奶奶那样热烈而专注地去实现它。现实艰难, 勇敢一点,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梦想再小,那也是属于自己的 期冀;梦想再大,即使只有 1% 的概率,那也依然有实现的可能。
摩西奶奶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有梦想就去追吧,即使你已经 80 岁了!
这个温暖、乐观的老奶奶在 1961 年的冬天离开了我们,但 是很多人都记得她和她的故事。摩西奶奶走远了,但她的梦想仍 在,她的温暖仍在,愿她在天堂安息、快乐!
致永远可爱的摩西奶奶!
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 (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1860年9月7日-1961年12月13日),美国画家,出生于纽约州的格林尼治,以“摩西奶奶”的称谓广为人知。童年的安娜·玛丽安静、早熟,从小便展现了绘画的天赋。12岁开始在一个富裕的邻家做女佣,27岁时嫁给托马斯并定居斯汤顿。18年后返回故乡,在鹰桥的尼波山农场生活了将近20年,58岁时创作了人生的幅水彩画。她喜欢刺绣,直到76岁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开始专注绘画。80岁时,她的作品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出售。她去世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其作品仍然广受欢迎,2006年画作《Sugaring Off》以12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本书讲述了摩西奶奶的一生,从出生、结婚、离家,到返回家乡、亲人去世、开始画画、成名,后去世。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摩西奶奶的人生,探求选择和努力、努力和成功、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关系。
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 (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1860年9月7日-1961年12月13日),美国画家,出生于纽约州的格林尼治,以“摩西奶奶”的称谓广为人知。童年的安娜·玛丽安静、早熟,从小便展现了绘画的天赋。12岁开始在一个富裕的邻家做女佣,27岁时嫁给托马斯并定居斯汤顿。18年后返回故乡,在鹰桥的尼波山农场生活了将近20年,58岁时创作了人生的幅水彩画。她喜欢刺绣,直到76岁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开始专注绘画。80岁时,她的作品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出售。她去世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其作品仍然广受欢迎,2006年画作《Sugaring Off》以12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本书讲述了摩西奶奶的一生,从出生、结婚、离家,到返回家乡、亲人去世、开始画画、成名,后去世。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摩西奶奶的人生,探求选择和努力、努力和成功、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关系。
徐丹,作家。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文汇读书周报》《文学报》等刊物,已出版长篇人物传记《生如夏花:石评梅传》《流浪是灵魂好的安放:三毛传》。浅言片句,素手丹心。浮世艰杂,以文为舟。学不来摩西奶奶勇敢的一生,只期以寥寥字句与这世界坦诚相对。
目 录
Chapter One
在故乡的日子
后一个得到奶茶
看天空的女孩
为了家而离家
一个小陶瓷杯
美好的一个夏天
Chapter Two
漂泊、努力和返乡
烤鸡和果子酒
初为人母
一个母亲的眼泪
两个男人的眼泪
重回故乡
Chapter Three
相聚和离别
尼波山农场的秋天
幅画
养鸡和画画都有意思
永别亲爱的托马斯
送给托马斯的礼物
Chapter Four
痛苦和希望
幅刺绣
爱女安娜病故
画画带来的希望
做热爱的事是多么幸福
人生没有秘诀
Chapter Five
平凡和名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夕成名
孩子是真正的哲人
家人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
生命实在是一场曼妙无比的奇异之旅
Chapter Six
生活就像槭树汁
家人是永远的后盾
和槭树汁一样
人生就像一幅永远也画不完的画
造就了一位作家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
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 (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1860年9月7日-1961年12月13日),美国画家,出生于纽约州的格林尼治,以“摩西奶奶”的称谓广为人知。童年的安娜·玛丽安静、早熟,从小便展现了绘画的天赋。12岁开始在一个富裕的邻家做女佣,27岁时嫁给托马斯并定居斯汤顿。18年后返回故乡,在鹰桥的尼波山农场生活了将近20年,58岁时创作了人生的幅水彩画。她喜欢刺绣,直到76岁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开始专注绘画。80岁时,她的作品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出售。她去世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其作品仍然广受欢迎,2006年画作《Sugaring Off》以12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本书讲述了摩西奶奶的一生,从出生、结婚、离家,到返回家乡、亲人去世、开始画画、成名,后去世。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摩西奶奶的人生,探求选择和努力、努力和成功、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关系。
徐丹,作家。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文汇读书周报》《文学报》等刊物,已出版长篇人物传记《生如夏花:石评梅传》《流浪是灵魂好的安放:三毛传》。浅言片句,素手丹心。浮世艰杂,以文为舟。学不来摩西奶奶勇敢的一生,只期以寥寥字句与这世界坦诚相对。
1860 年的格林尼治,还只是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一个不起眼的 小村庄。这里有海拔适度的小山坡,有茂密的白桦林和枫树林, 有成片绵延的青草地,还有在田野里奔跑着的牛群和羊群。农夫 们的房屋零星地点缀在河谷旁山野间,白色的篱笆隐约可见。
春天的格林尼治是绿色的世界、百花的海洋,蜂蝶在花间穿 梭、流连,农人们在田野里忙碌劳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夏 天的格林尼治是清新、凉爽的所在,来自河谷的潮湿的风会在每 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轻拂而来,树叶摇晃,瓜果飘香。秋天的格林 尼治是满世界的金黄,庄稼熟了,牛羊也在欢叫,农人们坐在屋 前树下静静地看着夕阳。冬天的格林尼治是个沉入梦乡的小孩, 在均匀的呼吸里梦见一个迷幻的世界,然后便偷偷地展开了笑颜。
彼时,在美国北部和南部因为奴隶问题而逐渐加深矛盾、时 有冲突的局面下,格林尼治仍然保持着难得的宁静,这里的人们 照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常生活。罗伯逊一家是格林尼 治众多农户中的一户,他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即将迎来第五个 家庭成员。
1860 年 9 月 7 日,安娜·玛丽·罗伯逊降生在了格林尼治的 一个农场。那是夏末秋初的季节,阳光依旧温暖,树木还未枯黄,
天空高远,云朵洁白。小小的安娜·玛丽·罗伯逊在父亲和母亲
的微笑中,安然地挥舞着粉嫩的小拳头,她灰色的大眼睛灵动而 美丽,充满了对这个新世界的好奇。
安娜·玛丽在家中排行第三,在她之后,她的母亲又陆续生 下了好几个兄弟姐妹。虽然安娜·玛丽没有出众的美貌,也没有 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但在十个兄弟姐妹中,她是让父母放心, 也让父母省心的那个孩子。
安娜·玛丽·罗伯逊的父亲罗素·金·罗伯逊是一个农夫, 他勤劳、踏实且很能干,拥有自己的农场和亚麻厂。每天清晨, 当大多数人们还沉睡在梦乡的时候,安娜·玛丽的父亲已经出了 家门向农场走去了。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比任何人都重,也知 道刻苦勤劳是他带着一家人生活下去的起码的保证,所以他总 是要比其他人更努力,也更拼命。
安娜·玛丽·罗伯逊的母亲玛丽·莎纳汉·罗伯逊是一个朴 实的家庭妇女,她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也是一个慈爱、细 心的母亲。除了照看自己的十个孩子,玛丽·莎纳汉每天都有做 不完的家务活,也有许多说不尽的心酸。然而,即便生活如此艰 难,她还是跟着丈夫安然地过着清贫的生活,不抱怨,也不气馁。 当看着自己的十个孩子围坐在桌边,等着她端上可口的饭菜的时 候,她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上幸福的人;来自生活的所有不幸, 仿佛都在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眼睛里瞬间消失,那一刻,玛丽·莎
纳汉露出了舒心的满足的笑容。
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安娜·玛丽显得更加早熟,也更加懂事。 当哥哥和弟弟们去农场和亚麻厂帮父亲干农活时,她就和四个姐 妹在家帮母亲料理家务。那时安娜·玛丽的年纪尚小,但是她的 家务活做得一点也不比姐姐们逊色。在母亲的眼中,安娜·玛丽 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大人,她不仅会做很多家务,而且还总是想尽 方法逗家人们开心,这让母亲玛丽·莎纳汉很是感动。
安娜·玛丽从来都不羡慕那些家庭富裕的孩子,因为她觉得 自己所拥有的就是世界上好的幸福。每天早晨,当她在母亲烹 制的虽然简单但可口的饭菜的香气中醒来的时候,她的心里 就会情不自禁地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感动。窗外的阳光就在那个刹 那明媚起来,浅浅的光晕旋转着落在她的额头上、睫毛上,安娜·玛 丽开心地从被子里钻出来,这时候她该起床了。
在罗伯逊一家的餐桌上,父亲永远是会被孩子们等待的那一 个人,因为从农场和亚麻厂归来还需要一些时间。虽然工作繁重 又辛苦,但每次归来看见忙碌穿梭于厨房与客厅的妻子,还有坐 在饭桌旁等待他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安娜·玛丽的父亲便觉得 一身轻松。等父亲落座后,其他的孩子们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只有安娜·玛丽会坚持等母亲上桌后,才会安心地吃自己的那份 早餐。
每天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餐,安娜·玛丽会主动帮母亲收拾
碗盘,如果母亲允许,她也很乐意帮母亲洗那些脏盘子。她爱饭
桌上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也爱在厨房里和母亲共享这难得的独处 时刻。生活即使再艰辛,但安娜·玛丽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日子纵然过得苦一些也是美好的。
格林尼治的田野是美丽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绿意盎然, 秋天金黄一片,冬天银装素裹。安娜·玛丽爱格林尼治的每一个 季节,也爱格林尼治的每一种天气。那些季节与季节间的色彩, 那些景色与景色间的变幻,都让她不由自主地惊奇、雀跃、欢喜。
闲来无事时,安娜·玛丽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院子里,眺 望远处的山和树木,还有那近在眼前的广袤的田野。那时那刻, 远处的狗吠声,牧场里牛羊的低吼,院子里来回奔跑着的鸡鸭的 鸣叫,就像是一首欢快的交响乐,伴着清风的旋律,让安娜·玛 丽静静地、痴痴地站在那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忘记了自己。
安娜·玛丽喜欢格林尼治的四季,格林尼治的冬天尤其让她 着迷。呼啸的北风总是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来临,当树林开 始颤抖,枯黄的叶子纷纷飘落殆尽时,初雪便会如期而至。
格林尼治的农人在北风的预警里做好了过冬的所有准备,柴 房里堆满了供取暖和做饭用的柴火,牛羊们的草料已经预备充足, 秋收之后的田地早已休耕。初雪飘落的时候,格林尼治的田野是 空旷的、寂静的,它们在等待纯白的雪花给大地带来一场圣洁 的洗礼。
在这万籁俱寂的格林尼治的冬天,家家户户都燃起了壁炉,
罗伯逊一家也不例外。安娜·玛丽和九个兄弟姐妹围坐在壁炉周 围,因为客厅窄小,他们不得不紧紧地拥挤在一起,然而这并不 会影响到他们愉悦的心情。父亲罗素·金·罗伯逊会倒一杯自家 酿制的果子酒慢慢品尝,在壁炉火光的映照下,他健康的小麦色 的肌肤上微微地泛着红光。他呷一口酒便会不由自主地轻轻赞叹 一声,仿佛在他杯中荡漾的不是廉价的果子酒,而是琼浆玉液。 果子酒真香啊,安娜·玛丽闻着果子酒好闻的香气,有一点微微 的沉醉。
其他的兄弟姐妹们在玩闹在欢笑,而安娜·玛丽却只想尝一 尝父亲杯中果子酒的味道。她看着父亲杯中越来越少的酒,心中 不免着急起来,于是她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向了父亲。父亲看着安 娜·玛丽迟疑地向他走过来,她的眼睛始终盯着他手里的酒杯, 于是他明白自己的女儿也嘴馋了。当安娜·玛丽走近以后,她的 父亲把酒杯里的酒一口气喝干,然后把杯子留给她。她用鼻子使 劲地嗅着杯子里残留的香味,整个心神都荡漾起来。她并不因为 没有尝到果子酒真正的味道而觉得懊丧,味觉上的遗憾已经在嗅 觉上得到了完美的弥补,她感到十分满足。
坐在壁炉另一边安静地做着针线活的母亲,看着女儿安娜·玛 丽可爱又有趣的举动,不禁微笑地眯起了眼睛。厨房的火炉上正 煨着滚烫的奶茶,她知道孩子们一定会喜欢,所以便早早地给他
们准备好了午后的惊喜。母亲起身端来了喷香的奶茶,孩子们立
即欢呼着围在了母亲的身边。安娜·玛丽是后一个得到奶茶的 孩子,她把优先权让给了其他的兄弟姐妹,自己则安静地排在队 伍的末端。安娜·玛丽的父亲和母亲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于 自己能有一个这样懂事又乖巧的女儿,他们是满足而欣慰的。
安娜·玛丽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她曾经 看见过父亲因为担心家庭的开支而独自烦恼,也看见过母亲为了 永远也做不完的家事而默默叹息。小小的她,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为得不到一件心爱的玩具而对着 父母哭闹不止,或者为了少做一些家务而喋喋不休地与父母讨价 还价时,安娜·玛丽却只想尽量为辛劳的父母分担忧虑、减轻烦恼。
生在这样一个庞大而贫穷的家庭里,安娜·玛丽并没有丝毫 的抱怨和沮丧。她无法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独宠的溺爱, 也无法像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样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但是, 她并不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多糟糕。大家庭的温暖让安娜·玛丽由 衷地感到幸福,父母亲毫无保留的疼爱让她真正地感到满足。
安娜·玛丽从来都不是一个贪心的孩子,或许正是因为这样, 命运才会将更多的偏爱加于她。当然,这是后来的故事,如果你 愿意,也可以说,这就是现在的故事。
草木枯荣,四季变换,人们熟悉自己的作息规律,然而,却 永远跟不上时间的脚步。每次抬头看天空的时候,安娜·玛丽都 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在苍穹之下,她觉得自己竟然是如此的渺 小,那是一种类似个体面对整个宇宙时才有的卑微感。彼时的安 娜·玛丽还小,然而不甘平庸的她,在那时已经对未来有了许许 多多的幻想。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安娜·玛丽逐渐长大,许多与她同龄 的孩子都相继去上学了,只有她被剩下。对于父亲罗素·金·罗 伯逊来说,养活一个有十个孩子的大家庭已经十分艰难,学校大 门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对此,安娜·玛丽没有任何委屈和怨言, 她知道父亲已经竭尽全力给了她好的生活,她没有理由再去奢 求更多。
父亲和哥哥们每天辛苦地在农场和亚麻厂来回奔走、忙碌, 母亲也总是竭尽所能地做好家务,照顾好年幼的孩子,有时还会 做一些手工制品来出售,以帮着维持家庭开支。安娜·玛丽从小 就跟着母亲和姐姐们学习做家务,现在她已经能娴熟地擦地板、 洗衣服甚至是烹制一些简单的食物。别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了 新的知识,而安娜·玛丽是从生活的实践里不断学到新的技能和
经验,并在这样的实践里悄悄成长。
在简单又重复的生活里,安娜·玛丽从来不觉得单调、乏味, 因为她总是会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发现生活里的乐趣和滋味。每 天清晨,她需要早起去帮助母亲做家务,但她从未觉得这是一件 辛苦的差事,因为她愿意为了新一天的太阳而果断放弃那一点可 以贪睡的时光。农忙的时候,父亲也会让安娜·玛丽去农场或亚 麻厂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那个时刻,她没有丝毫的不情 不愿,因为农场的风景是如此美丽,她喜欢接近那些悠然啃着青 草的牛羊,也喜欢在柔和的清风中去感受田野独有的香气。
有些夜晚,当家人们都在一天的忙碌后沉沉地坠入了梦乡的 时候,安娜·玛丽却久久不能入睡。她起身从卧室悄悄地走了出来, 推开屋门,微风扑面而来,而农场的夜晚在此时真是安静极了。 安娜·玛丽从屋里搬出来一个小凳子,安静地坐在院子的中央, 四周都是黑蒙蒙的一片,然而她却一点儿也不害怕。她爱这样深 沉的夜,她爱这样静寂的世界,也爱那些在田野里欢快歌唱的不 知名的虫子。
安娜·玛丽在没有星星的夜空下悄悄地闭上了眼睛,她听到 夜风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