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楚辞学论纲(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楚辞学论纲(精装)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51.9 6.7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慧鋆 著,周建忠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4846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172589

上书时间2024-11-22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近代楚辞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近代楚辞研究的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评析,建构古代楚辞学史的*后历程。全书以研究者时序为经,以不同类型的重要楚辞研究著述为纬,既展现出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状况和特色,又反映出楚辞研究与时代变迁的联系,做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



作者简介

吴慧鋆,1981年生,江苏如东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专攻近代楚辞学史,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综述与现状概览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章 名物训诂、史实考证——体现朴学特色的楚辞著述(一)
节 名物训诂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俞樾楚辞训诂的方法与特色
第三节 孙诒让楚辞训诂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王树枏《离骚注》的训诂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审定音韵、考释方言——体现朴学特色的楚辞著述(二)
节 审定音韵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朱骏声《离骚赋补注》:补说音韵与文法
第三节 徐昂《楚辞音》:三种韵式、以音校文
第四节 李翘《屈宋方言考》:注释方言、溯源风物

第三章 分别段落、阐释义理——体现理学特色的楚辞著述
节 阐释义理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颜锡名《屈骚求志》:以骚解骚、以意逆志
第三节 傅熊湘《离骚章义》:纲举目张、词旨明豁
第四节 黄恩彤《离骚分段约说》与毕大琛《离骚九歌释》

第四章 风骚手法、诗教主旨——诗话、词话中的楚辞评论
节 诗话、词话中的楚辞评论概述
第二节 方东树<昭昧詹言》:庄骚为天地至文
第三节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之本原乃诗骚精神
第四节 刘熙载《艺概》:楚辞乃志士之赋

第五章 革故鼎新、力求新说——“公羊”学派影响下的楚辞著述
节 力求新说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曹耀湘《读骚论世》:知人论世与楚辞研究
第三节 王闽运《楚辞释》:经世思潮与楚辞研究
第四节 廖平《楚辞新解》《楚词讲义》:疑古思潮与楚辞研究

第六章 融通汉宋、综合多家——体现综合融通特色的楚辞著述
节 综合融通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郭焯莹《读骚大例》:读骚六例、融通汉宋
第三节 马其昶《屈赋微》:博采众长、经世致用
第四节 郑知同《楚辞考辨》:只论不辨、阐析艺术
……

第七章 援引西学、变革传统——“新学”背景下的楚辞著述
第八章 近代楚辞学的演变轨迹、学术史地位与转型特征

附录:近代楚辞著述简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近代楚辞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近代楚辞研究的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评析,建构古代楚辞学史的*后历程。全书以研究者时序为经,以不同类型的重要楚辞研究著述为纬,既展现出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状况和特色,又反映出楚辞研究与时代变迁的联系,做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




主编推荐

吴慧鋆,1981年生,江苏如东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专攻近代楚辞学史,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



精彩内容

《近代楚辞学论纲》:
  节 综合融通类楚辞著述概述
  汉宋之争是中国学术主要的方法论与意识形态论争之一。“汉学”继承汉代古文经学传统,以对经典“实事求是”的考据为核心;“宋学”继承宋代理学,尤其是心学的传统,以对经典“微言大义”的发挥为核心。这种学术论争对清朝学术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清嘉庆时期,江藩撰《国朝汉学师承记》八卷,辑五十六家汉学者之传记与学术思想,褒扬乾嘉学派。其后,方东树作《汉学商兑》三卷,对江作进行反驳,维护程朱理学即宋学,由此将清代的汉宋之争推到顶点。体现在楚辞研究中,清初楚辞研究以王夫之《楚辞通释》、钱澄之《屈诂》为代表,在注释楚辞过程中寄寓了家国、身世之感,体现了经世致用精神。随着清朝政权的巩固,出现了以李光地《离骚经九歌解义》、方苞《离骚正义》为代表的理学醇儒之作。清代中叶,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戴震《屈原赋注》则是乾嘉汉学在楚辞研究领域的代表作。
  这种学术的分化现象在清代后期得到比较彻底的改观。究其原因,约有三端:
  1.社会政治环境的改变。嘉庆以后,清代的社会经济由盛转衰,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加剧,汉学作为统治者禁锢思想的工具和学者“为考据而考据”的自我满足,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烦琐碎裂不适于用”的弊端凸显,一场变革蓄势待发。
  2.学术思潮的变化。乾嘉汉学的建树代表了清代学术的成就,但作为汉学对立面的宋学,在隐性上始终为学术思想界的正统地位,一直占据历史舞台的一角。汉宋之学针锋相对的结果,是两派渐趋中和,即汉学家跳出潜心考据的圈子,理学家们则吸收汉学之长。并且,在近代,这两者都成为明日黄花,让位于代表地主阶级应变哲学的今文经学。原先沉寂的清初经世致用学风再次兴起,共同构成近代学术界百花争艳的现象。
  3.汉学内部的更新趋向。为适应社会政治的需求,汉学内部也作出了调整与变革,表现出自我更新的能力。“汉学内部更新突出的表现就是从考据回归义理。根据所求义理的不同,也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继承戴震的思想,致力于新义理观的疏证,其代表为焦循;二是继承纪昀的思想,主张汉、宋兼采,调和汉、宋,其代表为阮元。”
  近代学术的“汉”“宋”融通及今文经学的重兴亦体现在楚辞研究中,一是出现以郭焯莹的《读骚大例》为代表的融通汉宋之学之作。郭焯莹从考证、训诂、音韵、校勘、义理、语法等六个角度全面解读楚辞,虽有迂阔之处,但终成一家之言。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郭氏受朴学影响甚深,其读骚六例中“意由声音证人”“谊本故训求通”“辞兼众本是正”主要涉及楚辞的韵读与诵法、文字训诂、版本校勘。郭氏亦用宋学方法研究楚辞,其观点主要体,现在“论依经训节中”“说参异家互发”两例中,认为楚辞的情感基调与艺术手法皆符合经学思想。不仅“事据史传取勘”这一条,《读骚大例》全书都贯穿了这种“以史解骚”的观点。他将楚辞中的名物意象、虚设场景与历史史实对应起来,力求微言大义,折射出经世致用精神。
  二是出现了以郑知同《楚辞考辨》为代表的在训诂与文学评论之间寻求汇通之作。郑知同对屈原作品篇目次第、《离骚》作年、《九歌》篇数、《九歌》所祭之神、《九章》篇次进行了考证,惜其考证多依前人之语推测,往往缺乏令人信服的论证。其书的主要价值在于对楚辞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考辨、分析与鉴赏,其说不乏引人人胜之处,尚能成一家之言。郑氏小学功底深厚,其书兼考据与文学评论,是近代学术思想融通的一个缩影。
  三是在这种融通之中已经显示了地主阶级应变哲学——今文经学的苗头,此类作品以马其昶《屈赋微》为代表。马其昶《屈赋微》涉及训诂的有29条,涉及词章结构的有47条,涉及义理的有150条。既有以汉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亦有阐发微言、对楚国史实进行大量比附的宋学特征,如“女娲有体,孰制匠之”,马氏认为:“《淮南》及《山海经》注皆言女娲七十化,孰制匠者,谓其变化多,莫可拟似也。此因郑袖而言,舜之登庸,由于二女厘降;桀之纵欲,由于迷惑妹嬉。末又上溯古女帝形体之怪异者,以见人之至贵在德,不在色也。以上论妃匹,一法一戒。”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