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8.5 7.7折 ¥ 4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韦志中 余晓洁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7516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118288
上书时间2024-11-22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的影子。一个懂心理学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人,不仅能提升自我精神状态,更能升华自我修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本书选取心理学的七大模块——恋爱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个人成长和心理疾病,每个模块都包含人们感兴趣的心理现象或问题。通过解读这些现象,让大众更加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更加清楚心理学这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同时,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能给人们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现实的参考价值。
韦志中 1号渡老师,国家心理督导师。阜阳市政协委员,安徽省第十届科协委员,“阜阳好人”,阜阳市美科技工作者,阜阳市心理学会会长,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学部主任,安徽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
韦志中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20多年,出版心理学著作《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谁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等30多本。他被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被《人民日报》《南风窗》等上百家媒体采访报道。他创办的心理学网校有学员3万多名。他以“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为职业理想,努力践行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著作
001《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002《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
003《谁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
004《儿童青少年心理学》
005《幸福36计:成语典故中的心理学》
006《社会心理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007《社会心理服务走基层实践与调研纪实》
008《心解水浒》
009《心旅伴》
010《积极心理学》
011-013《团体心理服务技能(本会团体方向)培训教材》系列
014《家有高考生》
015《权宜之“计”》
016《体验式班会》
017《体验式家长会》
018《学生生涯规划体验课实录》
019《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实录》
020《儿童青少年教育心理学:孩子厌学怎么办?》
021《爱情心理学》
022《心理学入门》
……
余晓洁 6号渡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工师,现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执行校长、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学部秘书长。她从事心理学社会应用与服务工作十多年,致力于大众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科普与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培养。她曾发表心理学专业期刊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大众心理学著作《与时间同行: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方法》《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章 恋爱心理学
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该怎么办 / 002
有些人为什么一不合适就分手 / 004
“日久生情”的心理学解释 / 007
心理学家怎么谈恋爱 / 010
女人为什么喜欢“坏坏的”男人 / 016
女孩为什么喜欢挽男朋友的手臂 / 018
女生的恋爱暗示 / 021
如何婉拒别人的表白 / 023
第二章 婚姻心理学
为什么单身越久越不想结婚 / 028
婚姻中常常感到孤独怎么办 / 032
夫妻间的冷战,如何化解 / 039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离婚 / 043
夫妻离婚要不要告诉孩子 / 046
一份感情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 049
婚姻中没有性,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 051
第三章 家庭心理学
为何父母的爱却换来孩子的恨 / 056
如何看待孩子犯错误 / 060
孩子害怕夜晚怎么办 / 063
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 / 066
如何应对愤世嫉俗的孩子 / 070
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容易出人头地 / 072
“好人”“乖孩子”易抑郁是真的吗 / 074
第四章 社交心理学
有社交焦虑怎么办 / 078
如何看待社交中左右逢源的人 / 080
人缘好的人都有哪些特征 / 082
不懂得拒绝别人怎么办 / 085
聊着聊着就陌生了吗 / 091
为何对爱的人说狠的话 / 098
第五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小时候被人欺负,长大后会有心理创伤吗 / 104
从吃饭能看出人品吗 / 109
越没本事的人越固执吗 / 112
喜欢冷战的人背后是什么心理 / 117
退一步真的海阔天空吗 / 119
怎么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不要和我说话” / 123
为何有些人总是会自动代入受害者视角 / 127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容易暴露本性 / 133
为什么年轻人频繁跳槽或干脆不工作 / 139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真的吗 / 144
第六章 个人成长
内向的性格一定不好吗 / 150
如何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 157
如何建立信任 / 160
充实感如何产生 / 162
如何每天都开心 / 165
人要经历什么事才算真正的成熟 / 168
怎样克服自卑心理 / 173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告别穷忙 / 175
如何摆脱“操心的命” / 179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 183
第七章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权宜之病” / 192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患抑郁症 / 196
抑郁症到底让人多么痛苦 / 201
人为什么会患上精神病 / 205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的影子。一个懂心理学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人,不仅能提升自我精神状态,更能升华自我修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本书选取心理学的七大模块——恋爱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个人成长和心理疾病,每个模块都包含人们感兴趣的心理现象或问题。通过解读这些现象,让大众更加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更加清楚心理学这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同时,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能给人们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现实的参考价值。
韦志中 1号渡老师,国家心理督导师。阜阳市政协委员,安徽省第十届科协委员,“阜阳好人”,阜阳市美科技工作者,阜阳市心理学会会长,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学部主任,安徽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
韦志中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20多年,出版心理学著作《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谁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等30多本。他被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被《人民日报》《南风窗》等上百家媒体采访报道。他创办的心理学网校有学员3万多名。他以“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为职业理想,努力践行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著作
001《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002《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
003《谁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
004《儿童青少年心理学》
005《幸福36计:成语典故中的心理学》
006《社会心理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007《社会心理服务走基层实践与调研纪实》
008《心解水浒》
009《心旅伴》
010《积极心理学》
011-013《团体心理服务技能(本会团体方向)培训教材》系列
014《家有高考生》
015《权宜之“计”》
016《体验式班会》
017《体验式家长会》
018《学生生涯规划体验课实录》
019《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实录》
020《儿童青少年教育心理学:孩子厌学怎么办?》
021《爱情心理学》
022《心理学入门》
……
余晓洁 6号渡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工师,现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执行校长、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学部秘书长。她从事心理学社会应用与服务工作十多年,致力于大众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科普与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培养。她曾发表心理学专业期刊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大众心理学著作《与时间同行: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方法》《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在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有时候会比一般的人多做一些确认的行为。确认什么呢?确认对方是不是爱自己。
但是这种确认有时候会让对方感到有压力,或者是感觉不舒服,对方的不舒服在互动中也会影响自己,自己也觉得不舒服,于是亲密关系就会出问题。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去确认:我是不是值得被爱的?对方是不是爱我?我们之间的关系会不会是真的?我们之间的爱会不会长久?
其实这些怀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自我确认与他我确认。
一、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的步就是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正是因为自己身上有别人欣赏的东西,别人才愿意跟我相处,才会爱我,这一点请不要怀疑。心理学上把这种方式叫作自我暗示,积极暗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是有价值的。如果我没有价值,他为什么会对我好呢?他为什么会选择跟我在一起?他没有离开正是因为我有价值!
自我确认的第二步就是找出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比如在工作上,我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成绩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确认。有一些事业成功的女性,曾经在别人那里获得不了确认,于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这也是一种确认。
二、他我确认
除了自我确认之外,还有他我确认。对于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的人,一定不要“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就是说本身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就不要再找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
所以没有安全感的人要找一个非常有自我定力的人,也是愿意去欣赏和爱别人的人。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人格是健全的,所以你找他确认的时候他会非常理解,他知道你是因为爱他才去这样确认,而不是无理取闹。
因为他有足够的定力,所以他可以给你疗伤,疗伤的方法就是给你输入正能量。他平时会主动给你关怀,给你爱,给你温暖,即使你在确认的时候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也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关系。所以在进行他我的确认时,你首先要找对人。
如果你不能自我确认,可是为了达到确认的目的,整天通过别人来进行确认,那么即使他是一个内心强大坚定的人,时间长了也受不了。所以你的自我确认要完成,就必须要不断地强大,不断地成长,当然也需要对方在外部给你支持和力量。如果你只是自我成长,而对方是一个比你还没有安全感的人,那他不仅不能给你力量,还会影响你成长。所以一定要双管齐下。
这就是我给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的男女的一个建议,希望对大家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路上能够有所帮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不合适”这个概念。不合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不合适, 即双方身上的优点不被彼此欣赏和珍惜,两人不能产生相互吸引;另一种是假的不合适,即彼此还很在乎对方,但主观上感觉对方不再喜欢自己,可能会随时抛弃自己,这种不合适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其实细谈起来,真正的不合适涉及三观问题。古时候的婚姻关系,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统一,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的一致,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认同。有媒体曾报道,一位娶了非洲老婆的中国男人,受不了老婆的待客之道。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客人来了,女主人都会笑脸相迎,端茶递水,而这位非洲老婆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更不用说招呼客人了。这其实是文化上的差异。
很多人喜欢那种有门第落差的爱情故事。《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两人排除万难,终成眷属。这其实是一个爱的过程,并不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如果要想生活幸福,他们一定要靠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包容彼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没有阶级和地位之分,人们的身份标签已越来越淡。但是“门当户对”还是存在的,这是心理层面的“门当户对”,即在心理层面有精神的契合。现在大家都喜欢“暖男”“暖女”,那我们也用温度来衡量心理,比如你和恋人的心理都是健康的,你们的心理温度是30摄氏度,那你们在一起就很幸福;如果你的心理温度是30摄氏度,你的恋人的心理温度是零下30摄氏度,一个是火,一个是冰,那你们的爱情就是冰火两重天。一个相信这个世界很美好,未来值得期待,另一个却对别人充满怀疑,这就是心理温度上的不匹配,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为什么有些人恋爱一不合适就分手?”其实这个问题是自带假设的,就是这里的“不合适”是假的不合适。
分析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词——“先说再见的人”。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会先说再见。比如在火车站送人,火车刚一开,他们一摆手,就转身走了。因为他们害怕眼泪掉下来,害怕被别人发现分离的悲伤和焦虑。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一般把这种现象归为礼仪问题,其实更多涉及的是心理依恋状态。有一些人内心有安全感,可以等所有的人都走完了,火车慢慢远去了,才转身离开;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依恋水平比较低,就不能等到别人先说再见,因为他们会受不了,有被抛弃的感觉,所以当对方告别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时,他们就抢先说了“再见”。
因为依恋水平的不同,依恋模式的不同,所以就会有一些“先说再见的人”。
心理学家把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反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人,对于亲人和朋友的离开,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反应。不管别人先说再见还是自己先说再见,都是可以的。
回避型依恋的人,对于亲人的离开,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心理学家测试此类儿童在妈妈离开时的焦虑分数时,发现他们的分数很高,因为他们心里很恐惧、很焦虑,不想妈妈离开。但是他们回避,对妈妈的离开不做出任何反应,假装妈妈没有离开自己,这其实就是不接受现实。如果在亲密关系中遇到这类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特别能忍,即便内心已排山倒海,但表面上仍云淡风轻,所以很难听到他们的道歉,他们擅长的就是冷战。
一不合适就分手的是焦虑反抗型依恋的人。焦虑反抗型依恋的儿童时刻警惕妈妈的离开,对于母亲的离开极度反抗,号啕大哭,他们摔东西甚至用身体撞墙。所以在家庭暴力中,那些摔东西自残的人,属于焦虑反抗型依恋型。有些人会搞不清楚自己的恋人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其实是他们感到自己可能会被抛弃。如果你知道这种心理,你只需要告诉他:“你不用担心,我现在所有的这些行为,都不会改变我们的现状,我会一直爱你!”很多人不了解这种情况,会认为对方摔东西是不爱自己的表现。其实可能正是由于太爱对方,太在乎对方,才会摔东西。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种依恋,对方属于哪一种依恋。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于1930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的关于恒河猴(恒河猴94%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的依恋实验就是比较著名的亲子依恋实验之一。
哈洛制作了两只假的猴妈妈:一只猴妈妈是用铁丝编成的;另一只是先做母猴的模型,然后套上松软的海绵状橡皮和长毛绒布。实验的时候,把刚刚出生的小恒河猴放进一个笼子里,里面等待它的正是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如果铁丝妈妈身上没有奶瓶,毛绒妈妈身上有,小猴就很快和毛绒妈妈难舍难分;而如果奶瓶是在铁丝妈妈身上,小猴也不会在铁丝妈妈身边有太多留恋,只是在觉得饿的时候跑去喝奶,其余时间则总是依偎在毛绒妈妈的怀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任何生命都希望被温柔对待。所以,如果你爱上了“一觉得不合适就要分手”的人,你就要变成一只“毛绒猴”。你和他相处时,要用语言、用肢体告诉他:我是爱你的。这样他就不会先说再见。
如果你就是一个先说再见的人,现在还没有找到另一半,那建议你好找一个温暖的、毛茸茸的“猴”。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