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认为文学经典可资反复阅读,并且常读常新。这也是巴尔加斯·略萨等许多作家的共识,而且事实如此。丰富性使然,文学经典犹可温故而知新。
《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首先,文学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世道人心的□深刻、□具体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坚韧、□稳定的基石。盖因文学是加法,一方面不应时代变迁而轻易浸没,另一方面又不断自我翻新。尤其是文学经典,它们无不为我们接近和了解古今世界提供鲜活的画面与情境,同时也率先成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乃至个人心性的褒奖对象。换言之,它们既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情感和审美的艺术集成,也是大到国家民族、小至家庭个人的价值体认。因此,走进经典永远是了解此时此地、彼时彼地人心民心的□佳途径。这就是说,文学创作及其研究指向各民族变化着的活的灵魂,而其中的经典(及其经典化或非经典化过程)怡恰是这些变中有常的心灵镜像。亲近她,也即沾溉了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人类心流。
其次,文学经典有如“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又毋庸置疑是民族集体无意识和读者个人无意识的重要来源。她悠悠幽幽地潜入人们的心灵和脑海,进而左右人们下意识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举个例子,如果一见钟情主要基于外貌的吸引,那么不出五服,我们的先人应该不会喜欢金发碧眼。而现如今则不同。这显然是“西学东渐”以来我们的审美观,乃至价值判断的一次重大改观。
再次,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的本能需要和自然抒发。从歌之蹈之,到讲故事、听故事,文学经典无不浸润着人类精神生活之流。所谓“诗书传家”,背诵歌谣、聆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而品诗鉴文是成人的义务。祖祖辈辈,我们也便有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如是,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落叶归根”,文学经典成就和传承了乡情,并借此维系民族情感、民族认同、国家意识和社会伦理价值、审美取向。同样,文学是艺术化的生命哲学,其核心内容不仅有自觉,而且还有他觉。没有他觉,人就无法客观地了解自己。这也是我们拥抱外国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经典的理由。正所谓“美哉,犹有憾”;精神与物质的矛盾又强化了文学的伟大与渺小、有用与无用或“无用之用”。但无论如何,文学可以自立逻辑,文学经典永远是民族气质的核心元素,而我们给社会、给来者什么样的文艺作品,也就等于给社会、给子孙输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文学既然是各民族的认知、价值、情感、审美和语言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那么其经典就应该是民族文化及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并且是民族立于世界之林而不轻易被同化的鲜活基因。
导语摘要
狄更斯能成为“那个时代”乃至“所有时代”受欢迎的英国小说家,一个重要的艨因就是他描绘了我们共同的愿望——快乐地生活在一个温暖的世界上。当这个愿望遭遇挫折时,他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并带领我们一起思考如何改造这个世界。《雾都孤儿》征是□□部体现这种精神的作品,奠定了他后来所有小说的基调。
作者简介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严蓓雯,女,生于197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审,译有《双城记》《时间的噪音》《后殖民理性批判》等作品。
目录
导读 打破幽闭的空间
进一步阅读书目
作者生平及创作年表
雾都孤儿
底本说明及参考文献严蓓雯
《雾都孤儿》细目
内容摘要
狄更斯能成为“那个时代”乃至“所有时代”受欢迎的英国小说家,一个重要的艨因就是他描绘了我们共同的愿望——快乐地生活在一个温暖的世界上。当这个愿望遭遇挫折时,他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并带领我们一起思考如何改造这个世界。《雾都孤儿》征是□□部体现这种精神的作品,奠定了他后来所有小说的基调。
主编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编——三联精选之经典新读系列之一——以当代学术研究为基础,邀请重要学者和译者重新翻译、注疏,触摸人类从古至今的永恒心流。
精彩内容
《雾都孤儿/三联精选》:
孩子就待在那里,心怦怦乱跳,等了半个钟头。然后,本博先生的头杵了进来,没戴三角帽,大声说:“好了,奥利弗,我的宝贝,去见那位长官。”本博先生说着,又换上了冷酷吓人的面孔,低声加了句,“记住我跟你说过的,你这个小无赖!”
本博先生话风突变,有点儿前后矛盾,奥利弗看着本博先生的脸,心里并不是很明白;但这位先生不让他问东问西,立刻带他去了隔壁房间:那里门大开着。房间很宽敞,有扇大大的窗户。桌子后坐了两位老先生,头发上扑满了粉:一个在看报纸;另一个,借助一副玳瑁眼镜,端详着面前的一小张羊皮纸。林姆金斯先生站在桌前一侧,草草擦了一把脸的甘菲尔德先生站在另一边,还有两三个穿着高筒靴的男人,在屋里踱来踱去,面色唬人。
戴玳瑁眼镜的老先生看着羊皮纸,有点儿犯困,等本博先生叫奥利弗在桌子前站好,有一小会儿没人说话。
“就是这个孩子,阁下。”本博先生说。
看报纸的老先生抬起头看了一眼,拽了拽另一位先生的袖子,那位老先生清醒过来。
“哦,就是这个孩子?”老先生说。
“就是他,先生,”本博先生回答,“给长官鞠个躬,我的宝贝。”
奥利弗挺直身子,鞠了一大躬。他盯着长官的发粉,心想,是不是所有的理事生下来脑袋上就有那白色玩意儿,因为这个,他们从此就是理事了。
“嗯,”老先生说,“我想他肯定很喜欢扫烟囱了?”
“他可喜欢了,阁下。”本博先生回答,一边偷偷掐了奥利弗一把,示意他□好别说不喜欢。
“他想成为一名扫烟囱工,是吧?”老先生问道。
“要是我们非要他明天去干别的,他会立刻逃跑的,阁下。”本博先生答道。
“那么这个人就是他的师傅哕——你,先生——你会好好待他,诸如管他吃管他住之类,会吗?”老先生问。
“我说会就是会。”甘菲尔德先生犟头犟脑的。
“你说话可真没礼貌,我的朋友,但人看着还实诚。”老先生说着,把玳瑁眼镜转向这位奥利弗养育金的候选人,那张恶棍的脸简直就是一张规规整整的盖了章的收条,上面写着“残忍”。不过地方长官半是眼瞎,半是天真,别人瞧得出来的,可别指望他能分辨。
“我希望我是。”甘菲尔德先生说,斜睨的眼神难看极了。
“我毫不怀疑你是个爽快人,我的朋友。”老先生说,稳了稳鼻梁上的玳瑁眼镜,到处找起墨水瓶来。
这是奥利弗命运的关键一刻。要是墨水瓶在老先生以为的地方,他把笔伸进去蘸一蘸,签署契约,那么奥利弗就会直接被带走了。可墨水瓶偏巧就在他鼻子底下,他到处找自然没找着;而寻找的过程中,他又碰巧看了一眼前方,正瞅到奥利弗苍白的、吓坏了的面孔:尽管本博先生一脸警告,还不断掐他,但看到未来师傅令人厌恶的面容,奥利弗就变得又慌又怕。这个表情那么明显,哪怕是半瞎的长官也不会瞧不见。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