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园艺与现代农业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6.2
4.6折
¥
7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张庆霞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29932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28476630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农业概述 第一节 现代农业相关概念解析 第二节 现代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第四节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休闲园艺概述 第一节 园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节 休闲园艺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休闲园艺的基础理论 第四节 休闲园艺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 园艺产业的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化技术在园艺中的应用 第二节 园艺产业的标准化与产业化 第三节 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休闲园艺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都市型休闲园艺 第二节 社区园艺 第三节 家庭园艺 第四节 观光园艺 第五节 盆栽园艺 第五章 休闲园艺中植物类型的选择 第一节 果树种类与品种 第二节 蔬菜种类与品种 第三节 花卉种类与品种 第六章 休闲园艺相关的主要生产技术 第一节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 第二节 无土栽培技术 第三节 无公害生产技术 第四节 有机生产技术 第七章 园艺疗法 第一节 园艺疗法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园艺疗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园艺疗法的特征与功效 第八章 休闲园艺园区总体规划与设计简介 第一节 休闲园艺园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休闲园艺园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休闲园艺案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休闲园艺与现代农业》结合现代农业和休闲园艺的特点,分析休闲园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其和现代农业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希望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可作为现代农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用书,也可用作农业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相关行业的有关部门和经营实体参考。
精彩内容
《休闲园艺与现代农业》: (二)信息技术在园艺产业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业已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2.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在信息科学与农业科学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农业信息技术着重研究农业系统中生物、土壤、气候、经济和社会等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利用,通过建立智能化信息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单机决策或网络系统服务。农业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系统从定性理解到定量分析,从概念模式到模拟模型,从专家经验到优化决策,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智能化农业管理。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应用科学,因农业科学与信息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其研究和开发涉及农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引导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3S技术(RS、GPS、GIS的简称)、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农业多媒体、精准农业、生物信息学、数字图书馆等内容,其中以3S技术和精准农业在农作物管理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在设施园艺和工厂化农业中应用广泛,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数据库更是延伸到农业各个部门和领域,覆盖千家万户。 农业信息化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其领域包括农业硬件和设施的操作、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普及以及产品市场经营等。在美国的农业生产中,82%的土壤采样由地理信息系统完成,74%的农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制图,38%的收割机带有测产器,61%的作物采用产量分析系统,90%的耕地采用精确农业技术。法国农业部植保总局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适时提供病虫害实况、农药残毒预报和农药评价信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建立了水稻、大豆、大麦等多种作物品种、品系的数据库系统。新西兰农牧研究院利用信息技术向农场提供土地肥力测定、动物接种免疫、草场建设、饲料质量分析等信息服务。 我国引进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已在系统开发、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遥感技术应用、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层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也称太空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诱变育种技术,在国内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通过卫星或宇宙飞船等搭载植物材料,利用高能空间辐射、微重力、超真空、超净环境等空间环境的影响,使植物发生体细胞突变,诱导植物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的变异选育出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航天育种变异频率高、幅度大,同时对植物的生理伤害轻,并且引起的变异大多数为可遗传的变异,受到国内外遗传育种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航天育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飞船作为运输工具,将种子带到距地球200-300km的太空中,经过8-15天的太空旅行,使作物基因产生一定的变异;另一种是让作物种子搭载于高空气球运行到30-40km的高度,停留10小时左右,也能导致作物基因变异。 航天育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农作物的品质,我国制订的“863计划”将空间植物学研究列入了空间生命研究计划,并确定我国实施航天育种工程的策略为:加强航天育种,追踪国际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1987年,我国首次将农作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微生物所、遗传所以及上海植物生理所、昆明植物所和解放军兽医大学等单位,调来20多种微生物材料和植物种子,总重量不足Skg。科研人员将上述种子等材料密封在玻璃管中,送人太空遨游了7天,从此揭开了中国航天育种的序幕。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