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研究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47.9 4.9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50262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7932615

上书时间2024-11-21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稍后,他又在《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性面临的挑战》中强调了美国的基督教文化认同。上述著作的独特视角被“9·11”事件放大,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预言不幸被言中,而其关于中国为“儒教文明”的判断定性也在大洋此岸引起了震动和思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渐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当下,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对儒教与中国社会、历史乃至政治的关系进行梳理和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说秦始皇与法家李斯携手确立了中国历史的政治结构,那么汉武帝则与儒生董仲舒携手确立了中国历史的文化结构。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略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到“东汉功臣多近儒”,再到昔日的秦人、周人和楚人被统一称呼为汉人的时候,儒教文明应该说就初步成型了。后来佛教道教虽对儒教造成了冲击,但宋孝宗“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论》,基本框定了各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治世”的儒教文化权重显然远非“养身”的道教与“修心”的佛教可堪比拟。宗祠、书院和文庙正是儒教与社会互动,实现或承担其功能的平台或组织系统。
关于文庙的研究已有很多积累,但以文献学、历史学为主,甚至建筑学等方面的成果也超过宗教学。十年前,我从台湾黄进兴教授处获赠《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及《圣贤与圣徒》。因为二书暗含儒家思想乃宗教之系统的预设,当时聊的时间虽短,却十分投机愉快,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黄教授从国家宗教(state religion)和公共宗教(public religion)的角度,谈论了儒教的一些特质,将孔庙研究推进到宗教学的论域或层次。我一直希望能带学生做些个案研究,将儒教的定位判断加以验证、深化或证伪。杨莉曾说她想做文庙的神圣空间(sacred space)问题,后来却由于各种因缘际会走到了宗教社会学的进路。......



导语摘要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神圣殿堂,也是官学所在,还是儒家文化的承载和象征。本书以天津文庙为个案,以历史视角研究民国文庙的变迁和孔子祭祀的定位。首先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两次重修的始末,研究天津士绅在文庙重修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认同的建构、对社会文化资本的运用,以及由政体改变导致的文庙衰颓的应对情况。其次,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祭祀孔子,探讨民国时期文庙的定位、祭孔仪式的价值,以及民国时期各阶段政府对文庙和祭孔符号的利用。*后,是通过对天津崇化学会的研究,说明在庙学制瓦解之后,民间是如何接续儒家的教育传统的,以及崇化学会回归文庙的意义和当地社会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莉 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学、华人华侨传统文化。发表有《文庙神圣性研究初探》《地方文化精英的自觉与自证——以DH文庙的神圣性重建为例》《当代文庙重建与复兴现状研究报告》《分化与叠合现象中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以印尼泗水文庙为例探讨》等论文十数篇。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旨趣
  二 前人研究
  三 本书所用文献说明
  四 本书研究对象界定
章 文庙概览
  节 文庙和祭孔的历史沿革
    一 文庙历史沿革
    二 历代孔子祭祀释奠礼沿革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全国文庙概况
    一 清末民初文庙的处境及功能变革
    二 民国时期文庙的修建热潮
  第三节 民国祭祀孔子情况概述
    一 民国时期祀孔政策和礼制
    二 民国时期各地祀孔情况概述
第二章 天津文庙的历史沿革
  节 天津的地理特点和行政区划管理
  第二节 天津文庙的兴建与修缮
    一 明代天津文庙的兴建
    二 明清两朝天津文庙的修缮
  第三节 明清时期天津文庙的祀孔典礼
    一 明清两代天津文庙祀孔典礼概述
    二 清代天津文庙祀孔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四节 明清两代天津儒学
    一 天津儒学的学额
    二 天津儒学的官员
    三 天津儒学的教学内容
    四 天津儒学的学田
第三章 天津文庙的修缮与文化认同
  节 天津文庙的组织及职责
    一 民国以前天津文庙与祭社和洒扫社的职责差异
    二 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与祭洒扫社的成员及职责
    三 文庙岁修办事处
    四 天津孔庙保管办事处
  第二节 1923~1928年文庙大修
    一 文庙大修的背景及原因
    二 大修过程的始末
    三 大修引发的争议
  第三节 1934~1947年天津文庙修缮
    一 1934年前后的文庙修缮
    二 1947年前后的天津文庙修缮
  第四节 从天津文庙三次修缮看天津士绅的文化权力
    一 天津士绅文化身份的重构与文化权力的维持
    二 官修文庙与天津士绅文化权力的消减
第四章 民国初期至1948年天津文庙的孔子祭祀
  节 民国初期至1928年天津文庙孔子祭祀的变迁
    一 民国初期至1928年天津文庙祀孔仪式概况
    二 祀孔仪式主办者的变化
    三 天津文庙祀孔仪式的演变
  第二节 1928~1948年天津文庙祀孔仪式
    一 1928年停祀孔子训令下的天津士绅乡祭祀孔
    二 1934~1948年天津文庙祀孔仪式概况
    三 1934~1937年天津举行的孔子纪念典礼
    四 1938~1948年天津祀孔典礼仪程的多变
  第三节 天津祀孔典礼演变的原因及意义
    一 天津祀孔典礼演变的双重动力及士绅的抵触
    二 天津祀孔仪式演变的意义
第五章 儒家文化认同的重建——天津文庙的“新庙学”
  节 从社会教育办事处到“新庙学”
    一 民国时期天津士绅的文化教育组织
    二 崇化学会的成立
    三 崇化学会与各文化教育组织性质和职能比较
  第二节 崇化学会的价值及其影响
    一 作为“新庙学”的崇化学会
    二 “新庙学”与儒家文化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分化与叠合现象中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
   ——以印度尼西亚泗水文庙为例
附图
后记



内容摘要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神圣殿堂,也是官学所在,还是儒家文化的承载和象征。本书以天津文庙为个案,以历史视角研究民国文庙的变迁和孔子祭祀的定位。首先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两次重修的始末,研究天津士绅在文庙重修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认同的建构、对社会文化资本的运用,以及由政体改变导致的文庙衰颓的应对情况。其次,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祭祀孔子,探讨民国时期文庙的定位、祭孔仪式的价值,以及民国时期各阶段政府对文庙和祭孔符号的利用。*后,是通过对天津崇化学会的研究,说明在庙学制瓦解之后,民间是如何接续儒家的教育传统的,以及崇化学会回归文庙的意义和当地社会的影响。



主编推荐

杨莉 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学、华人华侨传统文化。发表有《文庙神圣性研究初探》《地方文化精英的自觉与自证——以DH文庙的神圣性重建为例》《当代文庙重建与复兴现状研究报告》《分化与叠合现象中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以印尼泗水文庙为例探讨》等论文十数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