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8.9 8.1折 ¥ 4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蒋光成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33165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7904029
上书时间2024-11-21
已经过去的20世纪喧嚣而纷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无疑是标志性事件之一。
50年代初叶,中国的西北边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黎民苍生或祸于战火、匪患,或在贫瘠困苦中苦苦哀告,与众多国度相连的千里边境线却“有边无防”……
兵团的成立,见证了这一切历史的巨变。
60多年来,这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的“特殊部队”,平暴剿匪,铸剑为犁,不但在亘古戈壁荒原上建成了一个个阡陌纵横、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为新疆建成了个毛纺厂、糖厂和钢铁厂,奠定了新疆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而且不折不扣地执行保卫边疆、屯垦戍边使命,忠实履行职责,先后从与邻国有争议的地区收回约5000平方公里……
岁月几经风霜,中国大地上的生产建设兵团纷纷撤并,唯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例外。
今天,在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开垦的。
中央政府对西域的屯垦,始于汉代。但多为“一代而终”。而当代中国西部的屯垦戍边事业,延续至今,却兴盛不衰,为人类和世界留下了一个个神秘而又传奇的故事……
《界碑》就是基于上述背景下,记录兵团历史钩沉的一部长篇小说。
戴文涛和戴翔南父子、王玉坤、王秀珍和王秀媛姐妹、蒋钟勋、尼热古丽、罗苏琳等人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他们为之奋斗的土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人生悲欢离合的沧桑史。
屯垦戍边,是时代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精神与存在、理想与欲望的紧密交织、融汇,凝结在一个由不同人物遭遇的命运平台上,让他们循着时间的脚步,在走向未来的路上,呼号、挣扎、冲突,泣血而歌。
在特定的条件下,戴文涛、戴翔南、王玉坤、王秀珍、王秀媛、蒋钟勋、尼热古丽、罗苏琳等人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执着地去寻找人生的出口。然而,历史的真实与残酷,让他们的情感与价值、理想与命运,始终在困顿、迷茫中纠结、挣扎。但坚强的信念、朴素的品格、自我牺牲的意志,支撑着他们不停地去努力营造一个个未来的希望。虽然,他们也明白,突然有一天,自己会消失在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荒野之中,可能永远也看不到未来是什么样子,但他们不悔。
人性,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在《界碑》中,作者本想着以诗性的笔触和浪漫主义的想象,勾勒出一个“边疆的家园”。这个家园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纷争,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朴素、真诚和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融洽。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渐渐形成的各种矛盾和对立力量,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高度。那种曾经依托传统乃至巨大牺牲延续精神接力的方式,那种真实善良、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勤俭节约的品性,在现实中渐行渐远,遁迹在寂寞的角落里。
《界碑》力求通过几代兵团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中国大西北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创业的艰难和恢弘的历史沉淀,也让读者体会到深刻的人性和令人震撼的情感。
一群普通的兵团人,拼将热血,默默地守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一守,就是几十年;他们一守,就是几代人……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仿佛在时光的隧道中,感同身受主人公戴文涛、戴翔南、王玉坤、王秀珍、王秀媛、蒋钟勋、尼热古丽、罗苏琳等人,那些或近或远的苍凉、悲壮、寂寞、孤独、绝望和希望……章 铁流西进秋风狂…………………………………………………… 001
军令如山,十万大军顷刻之间解甲归田。
第二章 我持美酒空对月…………………………………………………… 017
戴文涛感到,过去的时光,正渐行渐远。
第三章 古来征战几人回…………………………………………………… 035
边疆,总得有人来守。我们不守,谁来守呢?
第四章 平沙万里起云烟…………………………………………………… 047
这里除了森林、低丘和荒原,什么也没有。
第五章 多情应是春醉日…………………………………………………… 059
山的低处,竟然有着中国令人心仪的一条山谷。
第六章 家在西陲何须归…………………………………………………… 066
戴文涛安葬那天,王秀媛哭得死去活来。
第七章 风雪后的道别…………………………………………………… 079
中国牧民被告知:军事禁区所有人和畜群必须绕行。
第八章 寻找大山的记忆…………………………………………………… 102
王秀珍埋葬的地方,朝阳,很静。
第九章 打造巨人的权杖…………………………………………………… 131
他的家,已经变成了杂乱无章的工作室。
第十章 一段走远的故事…………………………………………………… 148
当罗苏琳被抬回监狱时,已经不省人事。
第十一章 时光毕竟东流去………………………………………………… 169
戴翔南咬紧牙关,精神像要崩溃到了极点。
第十二章 曾是惊鸿照影来………………………………………………… 188
蒋钟勋没有想到自己会倒下。
第十三章 折戟风起草原处………………………………………………… 209
王玉坤含着热泪说:“翔南,咱们可以回家了……”
章 铁流西进秋风狂
军令如山,十万大军顷刻之间解甲归田。
一
一阵尘土卷起,紧接着,是一片远去的马蹄声。
戴翔南从一道河到另一道河,沿着一个个不知名的村庄向前蹒跚地走着。和这些河、这些村庄一样,他不知道在他的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
整个大地看上去是平的。一道道干涸的河床,像一道道被撕开的伤口。
但向阳的河畔上还布满着浅浅的绿。虽然是秋天,天却冷,那是一种温暖的冷。胡杨穿着金黄色的衣裙,仍然在河畔上翩翩起舞。
远处,唯余莽苍。干裸的河床上,一位牧人手执牧鞭,驱赶着羊群,在大风刮起的细小土尘中,羊群低着头走路,啃着地上挺立的干草。它们在河道间行走,背离一个村庄,向着另一个村庄。
这情景,像一首寒冷的诗:清冷,苍凉,平淡,宁静。
远方的山脉,翠峰相簇,雪原如练,如长空下一匹肃穆静立的马,于博大的原野上,在视觉的远望中遥遥站定。
站在一望无垠去往西北的路上,戴翔南感受到一阵足音正沿着岁月流过的方向,缓缓地向他走来。那到底是历史记忆的幻觉,还是呼啸的北风撕裂时光的声音?伸向远方的路,在冷冷的风中醒着。这片典型的塞北边陲之地,把漫长的秋季,扯成了一种真正的远。高远、秀丽、从容、恬淡,仿佛一切都和山水、村落、土屋、阳光随意交织在了一起,流泻着生命独有的暖意和淡淡的忧伤。
戴翔南已经离开家乡好多天了。他不敢走大路,生怕被人打劫。但一个多月以来,他看到一队队人马,翻过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行进在河西走廊上,前锋直指玉门关外的新疆。他就这样小心翼翼地一路尾随着,进入了星星峡。
忽然,一个人策马而来,从戴翔南身边冲过时,趵起一缕烟尘,溅了他一身泥土,然后扬鞭而去。戴翔南只看见了他身后背着的那口系着红缨、寒光四射的大刀。
1949 年,兰州。
国民党马步芳主力248 师,在驻守的营盘岭上,用犬牙交错的钢筋水泥明暗连接,构筑起了永久性的碉堡工事,同时,将碉堡前沿削成峭壁,峭壁下,又挖出了一丈多深的堑壕,堑壕外沿架设铁丝网,布设雷群。面对固若金汤的碉堡群,马步芳胸有成竹,在军事会议上,他亲自为其命名“兰州锁钥”。
先遣连连长戴文涛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密布的前沿阵地隐蔽接敌。他们成功地排除了枚,紧接着,两枚、三枚,正当先遣连逐渐接近敌人的碉堡群时,一个由五人组成的敌人巡逻队好像听到了什么动静,持枪闯入了他们的伏击圈。
戴文涛个跃出草丛,迅速扑倒了一个敌人。这时,另一个敌人从他的侧面开了枪,一梭子弹扫了过来,擦伤了他的肩膀,鲜血顿时流了下来……枪声立刻吸引了敌人的炮群。一发炮弹呼啸着飞了过来,一排排长王小堡一个健步冲到了戴文涛跟前,把他推出了几米以外,然后纵身扑了过去,将戴文涛压在了自己身下。炮弹爆炸了,掀起的石块落了王小堡一身。
王小堡抖落身上的泥土,立刻端起枪,向已经发现他们的敌人射击,却不幸被再次飞来的炮弹击中,他顿时变成了一个血人,小腿部的血管肆无忌惮地向外喷着殷红的血。
急红了眼的戴文涛从地上一跃而起,抓起冲锋枪朝对方扫了过去。然后背起王小堡向密林中撤离。
“还好,只擦伤了一点儿皮!”戴文涛给王小堡包扎时,王小堡笑着说。
“今天不是你,我就报销了!算我欠你一条命!”戴文涛悻悻地说。
“欠命就别还了,允许我抽支烟,就算我们两清!”王小堡说。
“这可不行!纪律,你懂吗?这里是敌人的前沿,你想把我们全部埋在这儿啊?”戴文涛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那……不抽就不抽呗,瞪什么眼哪?”王小堡很不情愿地把刚刚掏出口袋的烟,又装了回去。
1949 年8 月2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营盘岭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 逼近其前沿阵地。
此役,先遣连担任爆破任务。
当戴文涛带领部队运动至主峰时,突然遭遇到了敌人的猛烈反击。敌军的炮兵阵地隐蔽在一个长20 米、宽约5 米的大碉堡中,内有两挺美式机枪、两支冲锋枪和七支卡宾枪在向外扫射。碉堡两侧,还有两门迫击炮在不停地攻击。已经接近主峰的先遣连被压在了一片开阔地上,进退不得,战场形势十分危急。
戴文涛命令王小堡率领一排立刻突击,插向敌碉堡侧面,准备对其进行两面夹击。一排经过三次运动,才接近了碉堡。整座碉堡是用钢筋水泥和麻袋筑成,十分坚固,直射炮打上去用处不大。王小堡怒目圆睁,大声喊道:“三班长,爆破!”三班班长受命个冲了上去,把爆破筒塞进了碉堡。“轰” 的一声,碉堡被炸开了一个口子,但碉堡内的火力仍在不断地向外射击。接着,另一个战士冲了上去,把那个口子又撕开了一块。但是,碉堡里的火力仍然在“突突突”地响着。
王小堡耐不住了!他从身边一位战友的手中抢过爆破筒,和正抱着炸药包的战士杨志成,箭一般地冲向了敌阵。敌军发现了他俩在向碉堡靠近,便组织各种火力进行阻击。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们一会儿跃进,一会儿卧倒,巧妙地躲避着敌军的火力,终于冲到了碉堡跟前。
俩人分工协作,由杨志成炸碉堡一角,王小堡避开敌人的火力向前跑了三四米,从一个麻袋缝里把爆破筒塞了进去。可是,没等他拉火,爆破筒便被里边的敌军推出了一尺来长。王小堡没有犹豫,他赶紧抓住爆破筒,又使劲地推了进去。可他刚要拉火,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部队眼看就要发起冲锋了,王小堡义无反顾地抓住爆破筒,打开拉火环,猛地推了进去,用双手死死地顶住不放,然后向杨志成大喊了一声:“赶快拉火……”伴着“轰隆”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人的碉堡飞上了半空……
8 月25 日,总攻开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敌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兰州锁钥”迅疾被攻破,红旗插上了营盘岭。
那次战斗,戴文涛不幸触雷,被气浪掀翻在地,飞起的沙石打伤了他的双眼,他只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揉开眼睛看时,什么也看不见了。后经前线医院治疗测定,他的一只眼睛受伤,视力严重下降。
战斗结束后,王小堡被追记一等功,同时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王小堡墓前,戴文涛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小堡,真的对不住,我应该让你抽那支烟哪!都怪我火气太旺,要求太严,你救了我的命,我却拒绝了你那么一丁点儿的要求。如果不是你,今天躺在这里的,肯定是我……你放心,每年的清明,我一定来看你……”
就在王小堡的遗体被掩埋时,戴文涛哭着将两条烟放到了王小堡的头边,希望他一路走好……
一路上,戴翔南没有找着父亲。
眼看带的干粮就要吃完,快要心灰意冷的他,惆怅地向四周望了望。他突然发现,在夕阳的落处,一片青黄交织的色彩时隐时现。
“绿洲?”已经疲惫不堪的戴翔南,随即向那片绿色奔了过去。
跑至近前,惊人的一幕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一队身着杂色的队伍骑着马,肆无忌惮地冲进田间,和一位正牵着耕牛犁地的老农,没有搭上几句话,便一把把老农推倒在地,挥舞起马鞭在老农身上一顿乱抽,继而把那头耕牛刀劈几块,装进了托在马鞍旁的褡裢里,扬长而去,鲜血洒了一地。
躲在草丛中的戴翔南,被吓得大气也没敢喘一声。直到马队远去,他才从草丛中探出头来,长长地喘了一口气。
二
戴文涛骑着一匹浑身炭黑的汗血马走在部队的前面。据说,这种盛产于西北的剽悍马种,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他的身后,络绎不绝的行军队伍纷至沓来。
在前方不远的一座木桥上,他看到一位少女一路上狂奔不止,他执缰追了过去。
“别追了,我的东西都被你们抢光了,真的什么也没有了!”望着徐徐开来的队伍,已经跑得筋疲力尽的尼热古丽干脆停了下来。
“姑娘,别害怕,我们在行军,没有追你。”看着尼热古丽瑟瑟发抖的样子,戴文涛紧勒马缰,下了马。
“不是追我?我都跑了半天了,实在跑不动了。昨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