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志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92.3
3.4折
¥
26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92938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8元
货号25536101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榆阳市榆阳区卫生志》从远古鄂尔多斯河套人开始,重点记载了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2015年底榆阳区卫生事业兴衰史实。分机构、管理、卫生运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中医中药、医疗技术、科教、基层卫生、卫生状况、卫生人物、大事记等12篇,38章,101节,447页,用言40余万,突出卫生事业特色,集纪事性、科学性、资料性、实用性为一体,详尽记述了榆阳区卫生事业始端、发展、转折、提高的发展过程。榆阳区卫生机构,自明成化设医学、药局、养济院始,清同治年间设种痘局。以民国出现教会诊所起,民办医院、公立榆林县卫生院、西医诊所、医学堂相继出现。1949年,全县有医院、卫生所各1所,病床15张,医护人员21人,加私营中、西医生共50余人。经65年的建设,至2015年,区域内卫生机构增至695个(区属662个),共有三级甲等医院3所(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1所),三级乙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1所。在区属机构中,有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1所、专科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个(中心7个),公共卫生机构8个,诊所、医务室145个,村卫生室444个;有床位4042张;医护人员6140人;有主任医师68人,副主任医师179人。榆阳区中医。经出土文物考证,生活在5万年前的河套人先民,即有医事活动。因地处民族争战地域,军事医学优于地方。被贬御医入籍榆林,榆阳中医出现御医派。明洪武年间纪二翁一家四代为医至正德初。太医张红郎一族创办中药堂行医,至清道光年间,行成中医世家特色。成化年间官设医学,培养中医人才,持续170余年。设药局管理、储存、营销药物。设养济院收治受伤官兵。明清时期医家所著的《临证汇方》分内、妇、儿三册,计收录168种病证,汇方600余首,将辨证施治广泛应用于临床。清道光年间,御医朱胤(朱豁嘴)落籍榆林,行医授徒,对推动榆林中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他的影响下,涌现出清末朱祥、袁文澜、郭秉钧、郝联魁和郭绣川等清末五大名医及民国郭瑞西、袁卿臣、纪连卿、高兴业四大名医。在民国初的“废止中医案”时期,榆林中医有增无减,城区中药店堂达20多家。榆林解放前,中医没有一所医院,无一张病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团结中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引下,1953年从事中医药有37人。1955年榆林城关中医联合诊所成立,县医院始设中医科。20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应用针刺麻醉行剖宫产及阑尾切除等手术。1984年成立了中医专科痔瘘医院。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国家新药胆石利通片获生产批件。榆阳中医先后成就了一批国家、省级名中医。截至2015年榆阳区境内有中医机构6所,编制床位1351张,卫生技术人员1042人,执业(助理)医师359人,其中中医类别172人。榆阳区西医医疗技术,民国9年(1920)榆林戍守部队医院的设立,开创了榆阳区西医诊疗技术始端。自民国23年(1934)榆林县卫生院建立始,以生理学、解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为基础的西医学技术,在榆林县逐渐扩大发展。内科技术从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显微镜,到1952年开展血、尿、便常规化验、X线透视等,以及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应用,开创了药物治疗的新纪元。1958年开展小静脉穿刺补液、给药。1962年心电图、B型超声波应用于临床。1973年相继开展了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1984成功地进行了首例电击转律术。1986年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在胃镜下进行治疗。1985年起,使用B超准确地对肝、心包、腹部肿块进行定位穿刺诊断和治疗,对各肿瘤进行药物联合化疗。外科技术从民国23年(1934)榆林卫生院设立外科始,打开了外科“割症”手术局面。1955年乔荫萍为一名患者摘除了重16公斤的巨大卵巢囊肿,一时轰动全城。1956年将乙醚麻醉应用于手术临床,并由王松年执刀做首例剖腹产手术。马世昌首次施行胃大部切除手术。1958年开展产钳助产术、碎胎术等。1963年相继开展肿块摘除、骨折内固定、食道静脉曲张结扎、甲状腺瘤切除、直肠癌根治、肺叶切除、前列腺切除、中段食道癌切除,以及关节、髋关节融合等手术。1978年,五官科可开展22种手术。1983年,开展颅脑外伤、普胸、骨科、泌尿系和普外各种手术。2010年,星元医院可开展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直肠癌根治、胃癌根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胸腔纵膈巨型瘤切除、断肢断指再植、颈椎脊柱高难度手术、人工关节置换、先天性巨结肠切除、眼眶肿瘤切除、白内障超声乳等高难度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仪器,从1952年的X线发展到2010年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机LCE 、移动式C型臂、全身螺旋CT、内窥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显微镜、监护(ICU)病房、BMIC-200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大型现代医疗仪器。1949~2015年,榆阳区获全国先进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的有7人次,先进集体4个。主任医师王万富、思成怀、刘生荣、安凤莲、曹绥平、贺波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榆阳区卫生运动,以民国16年(1927),为连接省府要员,榆林军政官员、士兵、职员大型集会打扫街道卫生为始端,民国25年(1936)成立县卫生委员会,建立专员、县长周检查卫生制度。民国31年(1942)至民国33年(1944)连续三年举办大型卫生宣传展览,向全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1952年成立榆林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8年1月,榆林城举行1.2万人参加的“除四害”誓师大会,在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至1959年,共消灭老鼠87.3万只,麻雀225.2万只,清除垃圾2.7万吨,填垫污水沟坑4.4万平方米,疏通污水渠8.4万米,铲除杂草140万公斤,整修厕所2.5万个,修建猪圈2263个,改良水井698个。当时人手一拍,见蚊蝇就打,不计其数。2003年,众志成城,全民抗击“非典”成效显著。2009年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2015年创建为卫生城市。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早在商代即有唾盂出现,为吐痰器具。明清时期,榆林曾发生大疫10余次。早在明成化年间,文庙尊经阁内即藏有《痘疹一斑》、《经验痘书》等书籍。清同治年间总兵刘厚基设牛痘局。民国23年(1934),榆林县卫生院成立后始设卫生稽查员2名,先后开始预防接种鼠疫、天花、霍乱疫苗。1951~1953年,针对美国在中朝边境搞细菌战,开展了大规模注射疫菌苗、灭菌防疫工作。1954年榆林县卫生防疫站成立,医疗机构始设预防保健科。1958年,榆林县城乡三级预防保健网基本形成。自50年代起,从出生婴儿开始打防疫针,并按计划免疫程序普遍接种疫苗,1997年进入全国计划免疫先进行列,使有史以来死因的传染病,到1956年退居第二位,1964年退居第五位。1970~1990年,城区居民的死因顺位,传染病从前8位中消失。民国37年(1948)榆林县平均期望寿命32岁,至2015年榆阳区平均期望寿命为73.8岁。始于20年代的生物医学模式,至80年代已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榆阳区主要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和饮水型氟中毒。历史上也曾有输入性鼠疫、布鲁氏杆菌病暴发流行,因有疫源性动物的存在,均被列入地方病防治范围。1964~2015年,历届中共区委或区政府18次调整充实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长期不懈地坚持“以防氟改水为重点,巩固和发展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积极探索大骨节病的成因与防治,加强布病监测,杜绝鼠疫发生”策略。1980年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工作首先达到了全省控制与消除标准。1993年,布病防治达到稳定控制病区标准。1998年,榆林市政府在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病区强力推行碘盐和硒碘盐配给制。2007年,榆阳区通过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示范区建设评估。截至2015年,碘缺乏病患病率为3.31%,大骨节病的患病率为0.59%,地方性氟中毒病区80%以上的人口饮用上了清洁、卫生、安全的低氟生活饮用水。榆阳区妇幼保健,明清时期的传统习俗“喜三”,即孕妇产后3天只喝小米米汤,婴儿生后第三天用中药煎汤洗浴。清末民国初即有从事接生的“接生婆”。到民国22年(1933),榆林县卫生院成立后妇幼保健工作逐渐展开。1950年首先倡导废止旧法接生。1953年成立妇幼保健站。1958年县、乡、村妇幼保健三级网基本形成。1990年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的“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合作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后续“国际妇幼卫生合作项目”、妇幼“降消”等项目相继启动。2015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5%,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8.4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67%。榆阳区医学成就。榆阳区卫生局从1950~2015年:基本建设投资84440.4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58894平方米,总固定资产达6.5亿元;1953~2015年的62年间总卫生经费支出201435万元,2015年卫生事业费支出17788.9万元,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99.2万元,占3.37%,妇幼保健机构3797.7万元,占21.45%,城市社区卫生机构1093.8万元,占6.15%,乡镇卫生院3143.8万元,占17.77%。1974年始建榆林县卫生学校,至2004年,共开办15个专业,42个班次,培育出1958名医务人员。据不完全统计,1983~2015年,全区累计取得获奖医学科技成果66项,其中:省级1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市级55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2项)。星元医院46项、区人民医院14项、区中医院2项、痔瘘医院4项。获得国家医学发明专利8项。编纂医学专著22部。榆阳区自1949年至2015年,获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省管有突出贡献专家28人,其中贺波为全国劳动模范;贺瑞林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有王万富、思成怀、刘生荣、安凤莲、曹随平;榆阳中医成就了李世平、柴有华、韩增、刘茂林、杭逢源、张鹏举、高智等七位国家、省级名老中医。2015年,全区总人口55.54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6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8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3.7人。其各项卫分指标分别为:出生率11.77‰,死亡率4.59‰,自然增长率7.18‰。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07.94/l0万,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4.15万人,参合率98.17%,孕产妇死亡率15.2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62‰,婴儿死亡率10.09‰,新生儿死亡率9.02‰;全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73.8岁,男为71.5岁,女为74.7岁。
导语摘要
《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志》凝聚着编纂人员和卫生界同人的艰辛、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研究,慎重筛选,秉笔直书,使这部志书充分承载了榆阳卫生事业和发展史。在此,我们向卫生志编辑所有参与者及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志》就是一部记载榆阳区卫生事业发展历程的史书,承载着“存史、资政、教化、信息、窗口”的功能。我们相信,《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志》的出版,必将发挥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基本资料的作用,榆阳区的卫生事业也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更新更灿烂的篇章。
作者简介
榆阳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主 任:高有华(前任)??? 白志强副主任:赵永亚 任生华 康世杰 杨德祥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 林 毛永飞 尹庆龙 叶 盛 刘彦东 米耀武 张小龙 张林华 张建国 杨永生 周广华 赵雅林 贺 波 高炳伟 高军强 谢 磊 曹 宏 曹绥平 曹宏尚
目录
目 录
篇 机构篇
章 卫生行政机构 (3)
节 沿 革 (3)
第二节 职 责 (4)
第三节 职能调整 (5)
第四节 岗位设置 (7)
第五节 隶属机构 (8)
第二章 公共卫生机构 (10)
节 榆阳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10)
1.?沿革 (10)
2.?职责 (10)
第二节 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
1.?沿革 (11)
2.?职责 (12)
第三节 榆阳区妇幼保健院 (14)
1.?沿革 (14)
2.?职责 (14)
第三章 医疗机构 (17)
节 榆林市医疗机构 (17)
1.?榆林市医院榆林医院 (17)
2.?榆林市第二医院 (18)
3.?榆林市第三医院 (19)
4.?榆林市中医医院 (20)
5.?榆林市脑肾病中医专科医院 (20)
6.?榆林市精神卫生中心 (20)
7.?市级民营医院 (21)
第二节 榆阳区医疗机构 (23)
1.?榆林市(县)医院 (23)
2.?榆林市星元医院 (25)
3.?榆阳区人民医院 (28)
4.?榆阳区中医医院 (29)
5.?榆阳区痔瘘医院 (32)
6.?榆阳区红山医院 (33)
7.?榆林市儿童医院 (34)
8.?区属民营医疗机构 (35)
第三节 榆阳区公立医疗集团 (35)
1.?沿革 (35)
2.?主要任务 (36)
3.?职责 (36)
4.?首届理事会组成人员 (36)
第四章 专项管理与监督机构 (38)
节 榆阳区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38)
第二节 榆阳区药品检验所 (39)
第三节 榆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40)
第四节 榆阳区初级卫生保健办公室 (41)
第五节 榆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42)
第六节 榆阳区社区卫生管理办公室 (43)
第七节 榆阳区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 (43)
第八节 榆阳区红十字会 (43)
第五章 医学教育科研机构 (45)
节 榆阳区卫生学校 (45)
第二节 榆阳区医学科学研究所 (45)
第六章 基层卫生机构 (47)
节 农 村 (47)
1.?乡镇卫生院 (47)
2.?村卫生室 (52)
第二节 城 市 (60)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0)
2.?社区卫生服务站 (62)
3.?单位卫生所、医务室 (64)
第二篇 管理篇章 行政管理 (67)
节 管理体制 (67)
1.?行政管理体制 (67)
2.?医院管理体制 (67)
第二节 人事管理 (69)
1.?编制 (69)
2.?技术职称评定 (69)
第三节 经费管理 (78)
1.?卫生事业经费 (78)
2.?基本建设投资 (82)
3.?工资管理 (86)
1.?机构体制改革 (88)
2.?管理制度改革 (90)
第五节 卫生信息化建设 (101)
1.?历程 (101)
2.?系统功能 (103)
3.?电子政务建设 (104)
4.?门户网站建设 (104)
5.?系统建设选介 (104)
第二章 医政管理 (105)
节 医疗服务 (105)
1.?门诊 (105)
2.?急诊 (106)
3.?住院 (106)
4.?护理 (106)
5.?手术 (106)
6.?会诊 (106)
7.?医技 (107)
8.?后勤 (107)
9.?医院体检 (107)
10.?院外医疗 (107)
第二节 医院管理 (109)
1.?医院 (109)
2.?医院分级 (109)
3.?医院质量管理 (110)
4.?护理质量管理 (110)
附:二级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113)
5.?病历管理 (115)
6.?急救体系 (115)
7.?医院感染 (116)
8.?血源管理 (116)
9.?医院药剂管理 (116)
10.?手术管理 (117)
11.?医疗事故处理及防范 (117)
12.?医德医风建设 (117)
第三节 医疗市场管理 (118)
1.?行政许可 (118)
2.?准入管理 (118)
3.?信息公开 (119)
4.?监督监测 (119)
第三章 药政管理 (121)
节 药政许可 (121)
第二节 药品监督 (122)
1.?药品生产 (122)
2.?药品经营 (123)
3.?监督检测 (123)
第三节 特殊药品监督 (126)
1.?麻醉、剧毒药品管理 (126)
2.?精神药品 (126)
3.?放射性药品 (127)
附:星元医院特殊药品管理简介 (127)
第三篇 卫生运动篇章 开展卫生运动 (133)
节 爱国卫生运动 (133)
第二节 除“四害” (136)
第三节 农村“两管五改” (137)
第四节 建设文明卫生城乡 (138)
第二章 卫生宣传教育 (141)
节 卫生宣传 (141)
第二节 健康教育 (143)
第四篇 疾病预防控制篇章 传染病防治 (147)
节 传染病管理 (147)
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