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0.7 5.4折 ¥ 3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许静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31248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5301654
上书时间2024-11-20
序言
“自尊”这一心理学概念的提出,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却始终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围绕自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也相当丰富。综合心理学理论观点,自尊被视为建立在归属感和掌控感基础之上的,源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情感性评价。自尊既包括信念,比如说“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有能力的”,“我可以做一些事情的”;也包括情绪和情感,比如说“我对自己的感觉很好”,“我觉得很自豪”,或是“我对自己感觉很差”,“我觉得很羞耻”等。自尊体现为一种对自我的态度,即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如何感觉我们自己。
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自尊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影响到个体的人格发展,进而影响到其学业成就、工作绩效、幸福感和满足感等。高自尊的人拥有更多的自信心和更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也更容易达到自己所确立的目标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尊的测量采用的是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由于东方文化中特有的含蓄和内敛的传统,测量的结果往往低于西方文化的个体,但是否表示东方文化的个体不够自信呢?可能不尽然。从某种意义上,谦虚是东方文化中个体提升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当人们面对夸奖回应“哪里,哪里”时,内心对自己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理论与其新的测验技术的出现,对自尊的研究有了全新视角,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也为自尊研究提供了助力,促使内隐自尊研究开启新篇章。内隐自尊是指无意识对自我的一种积极肯定倾向,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形成的自动化心理状态,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分离的。这可以解释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某些现象,为什么有些人能力强,有自信,但不张扬;有些人表现优秀,也自知自己优秀,却深感自卑,自我感觉很差。内隐自尊会影响人们应对消极反馈、人际应激和像悲哀意念之类的不愉快想法或感受。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不一致,导致个体在外在表现与内在感受之间的反差与冲突,特别是那些高外显自尊/低内隐自尊(也称为脆弱型高自尊)的个体更需要我们关注,缘由是他们的抗压能力可能更低,遭遇挫折时更容易出现危机。
本书作者许静是一位心理学博士,她多年来始终关注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研究主题确定在内隐自尊的探讨上。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大量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深入阐述自尊的话题,利用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和社会认知测验方法,开展了细致认真的内隐自尊实证研究,得到了富有新意的、有价值和可借鉴的研究结论。此后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将内隐自尊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在提升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引领下,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内隐自尊效应,领略和建构大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亲近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上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感,对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梁宁建
2017年11月15日目录目录《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践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 “自尊”这一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和探讨。自尊体现为一种对自我的态度,即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如何感觉我们自己。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大量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深入阐述自尊的话题,利用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和社会认知测验方法,开展了细致认真的内隐自尊实证研究,得到了富有新意的、有价值和可借鉴的研究结论。
部分自尊——永不过时的主题
章自尊的理论概述003
节自尊的缘起及含义003
第二节自尊的理论模型005
第三节自尊的现实意义008
第二章内隐自尊的理论概述011
节内隐自尊的概念011
第二节内隐自尊的相关理论013
第三节内隐自尊效应——判断中的自我肯定倾向017
第四节内隐自尊的IAT与GNAT研究方法019
第五节对内隐自尊研究方法的思考022
第三章内隐自尊的研究现状025
节内隐自尊的特性026
第二节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029
第三节内隐自尊的形成过程及现实意义030
第四节对内隐自尊研究的整合性思考及整体构想032
第二部分方法——拨云见日的工具
第四章社会认知神经科学039
节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概述039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042
第三节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的分析045
第四节对本研究的启示047
第五章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049
节ERP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原理049
第二节ERP的研究分类051
第三节ERP的主要成分053
第四节ERP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应用056
第六章解释偏差(explanatory bias, EB)技术063
节EB的概念及与归因的关系063
第二节EB方法的特点066
第三节EB方法在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应用067
第七章眼动(eye movement, EM)的心理学研究071
节眼动实验原理071
第二节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研究074
第三节眼动研究的应用及方法评价076
第三部分实证——接近真理的步伐
第八章用GNAT范式对内隐自尊的ERP研究081
节前言: 内隐自尊与GNAT081
第二节研究方法: 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085
第三节结果: 感受性指标(d)、反应时指标与ERP数据087
第四节讨论: GNAT中的内隐自尊效应、与他人内隐
态度的关系等093
第五节结论097
第九章成败内隐自尊的ERP研究099
节前言: 内隐自尊与成败099
第二节研究方法: 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103
第三节结果: 感受性指标(d)、反应时指标与ERP数据105
第四节讨论: 自我与他人成败事件的内隐偏向118
第五节结论123
第十章内隐自尊解释偏差(EB)研究Ⅰ125
节前言: 自我肯定倾向与解释偏差125
第二节研究方法: 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130
第三节结果: EB分值、影响因素、与内隐和外显自尊的相关检验132
第四节讨论: EB、GNAT与SES测验结果分析138
第五节结论143
第十一章内隐自尊的眼动研究145
节前言: 眼动技术在内隐自尊研究中的尝试145
第二节研究方法: 被试、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及实验程序149
第三节结果: 注视时间、瞳孔大小、与外显自尊的相关151
第四节讨论: 眼动数据中的内隐自尊效应155
第五节结论160
第十二章内隐自尊解释偏差(EB)研究Ⅱ162
节前言: EB测量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162
第二节研究方法: 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165
第三节结果167
第四节讨论: EB、GNAT与SES测验结果分析175
第五节结论181
第十三章总讨论182
节关于不同实验范式下观察到的内隐自尊效应182
第二节各种内隐自尊测量方法的信效度187
第三节内隐自尊与内隐他人态度的关系190
第四节性别对内隐自尊及内隐他人态度的影响195
第五节关于内隐自尊的生理机制及ERP技术的运用200
第六节关于GNAT研究方法203
第七节关于EB研究方法205
第八节关于眼动记录技术209
第四部分展望——人我共赢和谐
第十四章内隐自尊研究总结与展望213
节主要研究结论213
第二节研究意义与特色216
第三节未来研究展望217
第十五章大学生内隐自尊研究的新进展220
节大学生内隐自尊与人际交往221
第二节大学生内隐自尊与情绪情感224
第三节大学生内隐自尊与生涯发展228
第四节大学生内隐自尊与社会行为231
第十六章内隐自尊视角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践思考235
节明晰时代形势,坚持与时俱进235
第二节传承中国文化,构建自信认知238
第三节巧用内隐自尊,实现情感共鸣241
第四节注重体验实践,促进认同固化245
附录1研究一中GNAT实验所使用的刺激材料250
附录2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251
参考文献253
后记297《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践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 “自尊”这一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和探讨。自尊体现为一种对自我的态度,即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如何感觉我们自己。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大量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深入阐述自尊的话题,利用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和社会认知测验方法,开展了细致认真的内隐自尊实证研究,得到了富有新意的、有价值和可借鉴的研究结论。
内隐自尊
九品杭州
¥ 95.00
内隐自尊
九五品南京
¥ 100.00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新泰安
¥ 17.00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新泰安
¥ 22.34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新泰安
¥ 20.34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新成都
¥ 21.69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新南昌
¥ 20.19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新广州
¥ 26.81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八品孝感
¥ 14.00
内隐自尊理论与实践——基于实证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
九品无锡
¥ 12.0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