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 1949—1955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5.3
4.0折
¥
3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王银赛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242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5125222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序 言
王树增
百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人心思变。此起彼伏的革命斗争,正如黑暗夜空中的星星之火,照亮了沉睡千年的中华大地。
90年前的深夜,江西古城南昌平静而又不同寻常。一批叱咤风云、屡建奇功的共产党人,以不死的精神和非凡的气概,带领起义部队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枪,为中国革命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批火种,并从此拉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的历史帷幕,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中国历史的波澜从此变得更加汹涌澎湃,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这支革命队伍发动起义,如星火燎原般在中华大地上点燃革命的火种;以大无畏的气概打退了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凭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凭借“战则必胜”的英雄气概打赢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以“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革命精神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无数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战斗中,革命者将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世界和平,作出了彪炳史册、无可比拟的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走进历史才能看清历史。
真实的历史往往是残酷的。从来就没有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从来也没有无往不胜的战斗队。光辉夺目的八一南昌起义,远没有完成起义的初设想,没有浪漫的起义宣言,更多的是困境中的追求与思索;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不仅是群情激昂的火热场面,更多的是苦难中的磨炼与考验。
历史是民族的精神图谱。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邀请了世界百名自然和人文科学家,评选出影响了人类千年文明进程的100件大事,其中中国占三件,即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帝国和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旷古未有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华民族,它彰显了人类面对巨大困难时执着前进、不畏险阻的非凡勇气,在历时两年、辗转数万里的浴血征战中,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踏平了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回顾历史,既要在辉煌的历史中回顾昔日荣光,更要在历史的荆棘中寻找前行的动力。民族强盛,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光荣梦想。翻开绵亘久远的历史就会发现,曾经强盛的中华民族曾两次与持续发展和再次崛起时机失之交臂。公元1500年左右,强盛统一的明朝对世界变化置若罔闻,错过了与世界交流、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圈的重大时机;历经抗康乾盛世后仍然持续繁荣的雍正时期,一纸片帆不得下海的禁令切断了海上贸易的通路,中国正式开始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终难挡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而使民族和国家蒙受深重灾难。
南昌城头的枪声,点燃了积聚在民众心中的屈辱之火;在天安门城头震天动地的呐喊,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孕育在中华民族之中的伟大力量;解放军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从北打到南、从江边打回三八线,让世人真正见识了积聚在中国军人身上的无限能量。
英雄是图谱中的精神坐标,崇尚英雄方可砒砺前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灵魂,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理想执着前行。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势,无论是战斗还是工作,远大的革命理想和执着的革命信念,始终在共产党人的身上如影随形,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但行此事,不问前程。对真理舍生忘死的追求,是革命军人宝贵、根本的传统。在历尽艰险、一往无前的历史征程中,英雄的身影不计其数。为了革命的胜利,很多人却没有活到胜利那天。能让人回忆起的,是一个个身着槛褛军装、满身战火硝烟的身影。它们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历史的舞台,带着无尽的豪情湮没在历史之中。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真正的脊梁。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重温战争,就是要让读者、作者一起在重温英雄的人民走过的历程,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何时都需要的英雄主义气概。我们对革命历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的知晓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 新中国成立前夕,同志冷静告诫: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步。67年后的六盘山上,习近平同志郑重强调: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的中国,不再只是“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更与世界前途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也完全有能力沿着中国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夺取新长征的胜利。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史,就是一部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长卷。长征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人民风雨同行,才能到达理念彼岸;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只有倚天靠地,才能让事业之城永固。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人民军队赢得终胜利、战胜艰难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文以载道。只有浴血奋斗的红色记忆代代相传,继往开来伟大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有人说:年代越久远,历史越模糊。其实历史并没有模糊,它一旦发生,就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真正模糊了的,是后人应该擦亮的双眼。如果鲜活的片断、多彩的人物仅仅成为停留在教科书上,成为格式化、概念化的符号和文字,那就远远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含义,更不可能让后来者看清、看透。
在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胜利》丛书,力求用鲜活的文字语言、权威的数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全景展现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经典战事,尽可能还原了历史真实瞬间、讲述军史传奇故事,是爱好军史、崇尚正义的人们一份可口的精神食粮。愿借此与读者共同走近历史、走进历史。
是为序。
导语摘要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生动地描述了解放战争后期的九个著名战役,包括渡江战役、太原战役、上海战役、兰州战役、成都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一江山岛战役,并向读者展现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战略思维,亦展现了战火纷飞中的军民情深。
作者简介
王银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科研部陆军研究所讲师,中校军衔,军事学硕士。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历任排长、翻译、参谋、研究员等职。多次参与军委、总部重大课题研究,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军事学术》《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参编著作、教材、译著8部,获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军学术研讨奖多项,多次荣获嘉奖,被评为优秀学员、优秀教育工作者。
目录
序
前言
一、飞渡大江河——渡江战役
二、三晋大地凯歌奏——太原战役
三、血战上海滩——上海战役
四、殊死夺兰州——兰州战役
五、合击成都府——成都战役
六、喋血衡宝——衡宝战役
七、围歼广西——广西战役
八、追击天涯——海南岛战役
九、三军大战一江山——一江山岛战役
内容摘要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生动地描述了解放战争后期的九个著名战役,包括渡江战役、太原战役、上海战役、兰州战役、成都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一江山岛战役,并向读者展现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战略思维,亦展现了战火纷飞中的军民情深。
主编推荐
王银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科研部陆军研究所讲师,中校军衔,军事学硕士。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历任排长、翻译、参谋、研究员等职。多次参与军委、总部重大课题研究,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军事学术》《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参编著作、教材、译著8部,获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军学术研讨奖多项,多次荣获嘉奖,被评为优秀学员、优秀教育工作者。
精彩内容
4月24日上午9时,残余守军全部被包围在市中心、太原绥靖公署和省政府一带。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守军纷纷缴械投降。
太原绥靖公署。
这时候,太原绥靖公署早已是一片混乱。太原守备总司令王靖国、市长白志沂,急得像丧家之犬。军官们粗野的叫骂,病态的狂笑,太太小姐们的啼哭,以及退守在这里的十几辆坦克开来开去的隆隆声,更增添了绥靖公署恐怖、绝望的气氛。
外面的枪声越来越近。解放军的喊杀声,国民党守军的哭叫声,都清晰地传进来。
王靖国和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团司令孙楚小声说了几句,便命令人们集体自杀。可那些平日里张口闭口“不成功,便成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谁也不动。
这时,被阎锡山委任为第lO总队队长兼炮兵大队
长的日本战犯今村给出主意:一面集中火力顶住共军,把坦克也开出去,以拖延时间,—面把汽油、棉花、炸药,堆在会议厅四面,准备点燃引爆,同归于尽。
就在这些国民党的军政要员乱成一团,准备上演一场“集体自杀”闹剧的时候,人民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向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在我军猛烈的炮火袭击和爆破之后,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四周的工事被摧毁。敌人的两次反扑,很快被打退。当搭乘敌人坦克的一营三连和二营六连的指战员,向太原绥靖公署南面冲击的时候,惊恐万状的敌人,一下子把火力都集中到了南面来。
就在这时,由东面攻击的团第一梯队二营指战员,立刻跃起身来,喊着杀声,飞一般地冲了上去。冲在最前面的,是四连三班的战士。他们跨过炸塌了的围墙,冲进院内,直扑太原绥靖公署的办公大楼。
我军四连一排三班班长孙振江,飞步跨入楼内,几个战士也随即跟了进来。“缴枪不杀!”楼内的敌人乖乖地举起了双手。
这时,会议厅内的敌人,好像开水浇过的蜂窝,乱哄哄地嚷成一片。王靖国、孙楚也吓得说不出话来。
今村走到孙楚身边,在耳旁嘀咕了几句。孙楚忙拉上王靖国,来到会议厅东南角阎锡山的棺材旁,叫士兵推开两个夹竹桃花盆,掀开一块大地板,一个五尺见方的大洞,露了出来。
这是一个很深的地洞。里面有个地下室,能容下几百人。修这个地下工程,不少人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会议厅内还有洞口。这个洞口,孙楚、今村、王靖国都知道,只是刚才被吓蒙了,没有想起来。经今村提醒,他们便一起躲进了地下室里。
可是只过了一会儿,这些像老鼠一样躲进地洞里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们便被人民解放军战士揪了出来。
太原终于摆脱了阎锡山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太原战役,是我华北野战军于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历时6个多月,先后分两个阶段在太原及其近郊进行的一次城市阵地攻坚战役。此役解放军共歼灭1个绥靖公署、2个兵团部、6个军部、17个师及地方武装共13.5万余人,其中毙伤3.3万余人,生俘9.7万余人,投降5300余人,俘敌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及太原防守司令王靖国等。缴获各种炮6283门,各种机枪6943挺,长短枪3.7784万支,各种子弹236.5万发,各种炮弹5.4386万发,手榴弹20.5万枚,坦克9辆(以上不包括军需仓库库存),骡马干匹。解放军伤亡3.2万余k太原的解放,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人民长达38年的血腥统治,使人民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对经济恢复及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均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拒绝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以应有的惩罚,对此后解放大同等地亦有直接作用。 太原
战役,解放军全歼太原守军,是典型的大城市攻坚战。针对阎锡山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外围地区,依托大纵深、坚固的据点进行防御的特点,解放军在初期阶段采取了围困、瓦解和攻击相结合的作战方针。
围城期间,解放军又采取了围困、瓦解的作战方针。围城作战中,针对不同的敌情又在各方向分别采取“两翼突破、钳形突击”“并肩突击、中间突破”“正面多路突击、多方向合围”等多种战法,逐批消灭了守军的有生力量,攻占了战役战术要点,瓦解了守军士气,为后续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太原总攻发起时,在力量对比上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采取了先分割包围外围守军,争取歼灭其大部或全部,再占领攻城阵地、一举攻歼的战法,打得太原守军猝不及防,其防线顷刻间崩溃。
根据太原的地理特点和守军的兵力部署,人民解放军采取了周密的部署,第1兵团首先攻占东山四大要点,扫除攻城的主要障碍,同时控制飞机场,断绝守军的空中外援和逃路,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总攻太原阶段,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四面围攻,多路突破,连续突击,从而一举攻克太原。
大量火炮支援前线,步兵炮兵协同作战,是太原
作战的一大亮点。战前,华北野战军的第19、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的炮兵第1师携带了大量火炮,特别是炮兵第1师,共300多门炮参战,每门炮1800发炮弹,加上其他追击炮、加农炮、榴弹炮、高射炮在内的各种火炮约有1300多门,在我军炮兵作战史上规模空前,有力地打击了敌炮兵,为后续部队发起冲击打开
了通路。
太原战役期间,解放军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政治瓦解工作,除少数顽固分子外,大批守军纷纷弃暗投明,共俘敌9万余人,并争取了5000余人起义或投诚,从而加快了战役胜利的进程。
P60-6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