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2.1 3.3折 ¥ 36.8 全新
库存59件
作者曹伯韩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0661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8元
货号25071374
上书时间2024-11-19
《中国国学常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及艺术等学术的演变,并评述了各学术派别及其代表性人物,内容通俗流畅,要点完备,条理清晰。
读者可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对国学的完整概念。对年纪尚轻的大学生或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国学常识》也可以作为探索国学入门的捷径。
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二十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如《语法初步》《世界历史》《语文问题评论集》《中国文字的演变》《怎样求得新知识》《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章 概 说
·002
·003
·005
·006
·008
·010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011
·012
·013
·014
第二章 语 文
·018
·019
·020
·022
·023
·025
·026
·027
·028
·029
·030
·031
·032
·032
·034
·036
·037
·040
·041
·042
·044
·044
·046
·047
·050
·052
·052
·054
·055
·056
·058
·059
·061
·064
·065
·067
·068
·069
·071
·072
·073
·075
·076
·077
·078
·080
·082
·084
·085
·085
·086
·087
·088
·089
·090
·092
·093
·094
·095
·100
·102
·104
·106
·107
·108
·109
·110
·112
·113
·118
·119
·121
·122
·124
·125
·127
·128
·130
·131
·134
·135
·137
·139
·141
·142
·143
·144
·146
·148
·150
·154
·155
·156
·158
·159
·160
·162
·163
·165
·166
·167
·168
·169
·172
·174
·175
·176
·177
·179
·180
·182
·183
·185
·186
·188
·189
·191
·192
·194
·195
·196
·197
·200
·201
·202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2
《中国国学常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及艺术等学术的演变,并评述了各学术派别及其代表性人物,内容通俗流畅,要点完备,条理清晰。
读者可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对国学的完整概念。对年纪尚轻的大学生或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国学常识》也可以作为探索国学入门的捷径。
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二十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如《语法初步》《世界历史》《语文问题评论集》《中国文字的演变》《怎样求得新知识》《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一 所谓国学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造。有人说,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也有“国学保存会”的发起,大概他们就是“国学”这两个字的初使用者。这是不是正确,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产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
“国粹”二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不论精粹不精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
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等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类的名词呢?而且对于具有种种内容的学术,为什么不加以个别的名称而必须采用笼统的总名称呢?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但我们为了依从习惯,并且因为中国各科学术还没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学术融合为一的缘故,只得仍旧采用国学这个名称。
二 国学在清代
“以子证经”,拿子学做经学的工具,其结果便使搁置了几千年的诸子学说也为之昌明,又,康梁派之谭嗣同,更主张“冲决一切网罗”(见《仁学》)。这种发展的趋势,非至推倒孔孟偶像不止,是显然的。因此梁启超曾说清代很像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但是有一个问题。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研究希腊罗马的古学,解放中世纪的思想镣铐,其结果引起了近代科学的勃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是阐扬周秦时代的古学,解放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束缚,其结果应当也引起科学的发达,可是我国的科学为什么没有发达起来呢?这是清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及反动政治的妨害所致。
如上所说,清代考证学派本来是因纠正性理学派的缺点而起,性理学派的缺点是空疏而不切实用,考证学派以客观态度研究经书,就解经而言,诚然不空疏,但是流于琐碎支离,解经也终于不得要领,至于国计民生之现实问题,更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他们学问的不切实用,仍然同性理学派一样。
晚清诸学者因为受了列强入侵的刺激,及外来思想的影响,大家对于现实问题有所主张,如康有为的倡导维新,章炳麟的参加革命,他们各自代表考证
学派的一分支,作为两千年来经学的光荣的殿军者。辛亥革命以后,儒家的地位,至少在一般学者的眼里,已经回复到与诸子同等的地位,国学不应当再以解释经书为任务,已是当然之理,而自己创立的学说,尤其不必假托古人的招牌来传布,也是毋庸多说的。不过前代学术的源流和得失,可供我们借镜的地方很不少,而且他们整理古代典籍的成果,很可以供我们利用,所以我们不能忽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