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万千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万千教育)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3.7 5.9折 40 全新

库存203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云 主编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6999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23826550

上书时间2024-11-19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建设,从班级开始

我越来越喜欢把自己定位于“建设者”,无论对自己的人生,还是对效力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自己倾全身心建设的一项工程。以建房子为喻:童年,算是打地基;青年,算是砌墙体;到主体封顶,差不多人届中年。然后,是漫长的装修期——精装、简装,硬装、软装……各种美化,各种修饰,各种调整,直到离开人世,这房子才算是彻底完工。不过,与修房子不同的是,人生这项费时既久、耗力甚多的宏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既可以不懈奋斗,一直努力,也可以稍事修整,适度享受,而不是非得一口气修建、装饰完成,才能正式入住。

倘若这笨拙的比喻能够成立,那么,教育其实就承担着学生“人生工程建设”的一个环节——非常重要的“打地基”环节。

过去我们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接班人”,后来又说,教育要培养“建设者”。尽管我们知道,教育首先是为着人的成全和发展,人应该是教育的尺度;但是,无论怎样的时代或社会,教育所面对的,所要培养的,都不可能是抽象的人。教育的对象,总会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而且,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终也必定“隶属于”某个具体的时代和社会。

只不过,相较于“接班人”,我更倾向于“建设者”。 “接班人”所接的“班”,可能有荣耀和恩荫,也可能有耻辱和灾难;可能是他们所期望的,也可能是他们所不乐意的。而“建设者”所“建立、设置”(这是“建设”一词的本义)的,往往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代表着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也更符合他们的期望和胃口——从人性的角度说,没有人会愿意创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这样定位教育:“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以我的理解,这些新人之于那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必然是以“建设者”的姿态和身份:他们将影响、改造甚至创建那个现在“尚未存在”,但必将在他们手里“脱颖而出”的社会。或者说,当我们所培养的“新人”进入他们所面对的社会,无论是建设,还是重建;无论是影响,还是改变,他们都必然会让那个社会呈现出或多或少的“新气象”“新面貌”,从而让“那个社会”成为我们现在难以料想的“新社会”“新世界”。这是建设的力量,也是教育的力量。显然,这也是教育者应该有的使命。倘若我们所培养的“新人”于社会毫无意义,他们的“淡入”或“淡出”于世界毫无影响,很难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更别说有什么价值和地位。所以,我愿意相信,“培养建设者”这一说法所表达和强调的,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干预、主动的介入,是一种或渐进或跃进的推动与创造。

只是,我们似乎不太喜欢将“建设”“工程”之类词语用于教育,便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说法,也让许多老师反感、反对。因为这些词语,过于生硬、冰冷,过于强调规范和标准,与教育应有的润泽、柔软、空灵等质地,似乎不靠谱、不搭调。很多时候,在言说教育时,我也喜欢用轻盈、诗意的说法,但是我知道,教育不能只有轻盈和诗意,因为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学校可以是“象牙塔”,但现实不是。谈教育可以“诗意化”,但“做教育”不能。现实是庞大的、坚硬的、沉重的,甚至不乏荒芜、幽暗和冰冷,但我们所教育出来的人,无论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都必然要面对它,接近它,甚至融入它——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必然通过“建设者”来完成“对接”,形成“呼应”。

“培养建设者”既是教育的任务所在,显然也是教师的职责所系。继续用“建房子”那个比喻,学生的“人生之房”,修建者固然是他们自己,但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应当引导他们学会设计“蓝图”和“框架”,规划“朝向”和“格局”,帮助他们做好土地平整等施工前的准备,在可能的情况下,协助他们打下牢固的“地基”。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时,对他们的“人生之房”也许是懵懂的、一无所知的,但是当他们离开学校时,对自己的“人生之房”应该有基本的规划和设定,应当完成其“人生之房”的基础施工——中小学阶段被称为“基础教育”,是很有道理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说法,也不只是纯粹的比喻。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其基本职责,就是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就此而言,中小学的每门学科,其实都是“基础”;中小学的每个教师,责任都是帮学生“打基础”。这其实也意味着,每个教师都是“建设者”,都应该以“建设者”的心态和姿态去面对自己的职业和职责。

我特别赞同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说法: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建设者。以我的理解,“积极”意味着主动和自觉,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愿意;而不是被迫无奈的,不是怨气冲天的。同时,“积极”也意味着襟怀的宽广,心胸的敞亮,表情的明媚——至少,在走进教室、站上讲台时,教师不能带着晦暗的心思,不能带着敌意的情绪,不能带着人性所容易有的失望、气馁、沮丧和懊恼。西方有句谚语说:“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在我看来,这种“微笑”,应该是健康、开朗的,明亮、喜悦的——教师的脸上,应该能让学生看到“希望”;教师的眼里,应该能让学生看到“天堂”。

在这方面,责任重大的,显然是班主任,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班主任。他们所面对的孩子,幼小,稚善,生命刚刚开始萌动,像一张白纸,适合画美的蓝图。这些孩子,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班主任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多,对他们的感染和影响必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迹,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终成为他们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重要他人”。

而且,在孩子们心里,跟班主任联系紧密的,往往还有“班级”和“同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他们曾经的“生活共同体”;后者,是他们曾经的“岁月见证者”。这二者,既是他们学生时代的核心内容,也必然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重要的风景和记忆——这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痛苦的,或不那么美好的,而其“品质”和“属性”,显然来自于班主任的工作状况,来自班主任为他们所建设和营造的那个“大家庭”。

因此,班主任的责任,或者说让班主任感觉为困难的事情,莫过于班级的建设(这个“建设”的用法,我们似乎一直没有回避)。当然,能体现班主任水平的,往往也是这个“建设”的能力。能否有好的班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这个“建设者”。倘若以班级为镜子,我们很容易从中看到班主任的身影、面相、风貌,甚至“精气神”:一个活跃的班级,必然有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朝气的班主任;一个文静的班级,往往对应着一个沉稳、谨严乃至苛刻的班主任。套用那个俗气的比喻,一个优秀的班级后面,必然站着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而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往往更容易带出一个好班,这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如何建设一个好班?如何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尽快建成一个更大、更和谐的“新家庭”?如何让这个“新家庭”有序、有趣地开始“新生活”?如何让这种“新生活”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更悠远、更美好的记忆?这些,可能是每个班主任的“心腹之患”,尤其是在接手新班时。面对着那几十张陌生、茫然的小脸蛋,面对着开学时特有的“兵荒马乱”,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许还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很容易手忙脚乱、六神无主,“满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毕竟,有那么多关系要理顺,有那么多秩序要建立,有那么多项目要跟进,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显然不行。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邀请了十余位优秀的一线班主任老师,让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班级建设故事,展示他们的甘苦和得失,梳理他们的感受和经验,回应和解答“好班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命题。按照我们对班级建设工作的理解,本书前八章,主要围绕班级秩序、班级激励机制、师生关系、班级文化、家校关系、班级生活及主题班会、学生发展引领等方面展开,既有操作,又有理论,方便复制和落地。我们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班主任觉头疼和棘手的问题,给同行以借鉴、启迪和思考,以便让更多班主任能够生存得更加富于智慧,在班级建设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本书后一章,涉及班主任的“自我形象建设”。这其实也是教师作为“建设者”的另一个意思——“打铁需得自身硬”。要做真正的“建设者”,教师必须先从“自我建设”开始,建设好自己的形象,建设好自己的精神。我一直觉得,生活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建设自己”或“重建自己”,无论是心态,还是姿态,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生活世界。这样的“建设”或“重建”,其实就是改变自己的状态和面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建设的力量在于“建设者”。我始终相信,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教育体制怎样,“建设”全新的自己、更新的自己,这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做到的。而教师改变,学生就会改变,班级也会改变。我也深信,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和智慧的“建设者”越多,教育的面貌就可能越好。套用胡适先生的说法——教育的改造,总是这个学校那个学校的改造,这个班级那个班级的改造,这个班主任那个班主任的改造,这帮学生那帮学生的改造。

其实,那个“尚未存在的社会”的建设,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一个好班,就是在建设一个“好社会”,或者说,建设一个好班,就是在为建设“好社会”而努力——因此,这本书的编著和出版,其实也可算是我们为建设“好社会”而做出的些微努力。

当然,您的阅读,也是如此。

谢云

2015年8月于绵阳绿岛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用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铸就的班级建设指导书。十余位一线小学班主任与我们分享了:

◎ 从接手新班的迷茫到班级走上正轨的秩序建设;

◎ 从激励手段的失效到学生自主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

◎ 从面对“差班”的无措到打开学生心门的师生关系建设;

◎ 从家校关系的紧张到与家长“合伙”的家校关系建设;

◎ 从课堂内外的混乱到班集体活而不乱的班级生活经营;

    ……

阅读此书,班主任可以明了班级建设之道:原来,好班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简介

谢云 网名“江湖一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教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教师博览》签约作者、特约编辑,教师民间团队“知行社”创始人,“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曾获“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出版专著《背在背上的井》《春天正被众手相传》《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跟禅师学做教师》等,主编《“不乖”教师的正能量》等。近年来专注于教育写作和演讲,先后在《教师博览》《福建教育》《教育观察》等刊开设专栏,应邀在全国各地做专题讲座100余场。




目录

章 好班建设,从“需”开始


    ——班级秩序建设之道


“方向”决定班级的走向


一、“迷失方向”,满怀伤痛


二、“找准方向”,胜境渐入


“准备”是建设的好“装备”


一、准备开学前的工作


二、准备班级的组织机构


三、准备班规


四、准备班级奋斗目标


五、建设班级舆论


好班运转的灵魂是“合作”


一、组建学习小组


二、建构评价体系


三、实现合作的策略


 


第二章 生命,在激励中绽放


    ——激励机制建设之道


班级在情感激励中诞生


一、“唐妈”的温情


二、情感激励的思考与策略


班级在评价激励中走向有序


一、老师的“苹果”怎么了


二、个人评价激励的思考与策略


三、团队评价激励的思考与策略


班级在行为激励中走向规范


一、“3分钟”的启示


二、行为激励的思考与策略


班级在活动激励中走向卓越


一、都是玩具点的火


二、活动激励的思考与策略


班级激励从信任开始


一、“就让我们自己管自己吧!”


二、班级激励的原则与操作


 


第三章 从“心”出发,构建“关系”


    ——师生关系建设之道


爱心引路,做孩子的“点灯人”


一、班级命名,融化坚冰


二、学写班歌,凝聚力量


三、博客互动,铸就真情


恒心依旧,擦亮蒙尘的星星


一、抓住契机,撬开心门


二、头脑风暴,领悟规则


三、“心语本”,对话心灵


耐心经营,创造不一样的自我


一、创新小报,助力飞翔


二、经典品味,吻醒心灵


三、电影启智,拓展视野


初心永驻,于无痕处育人


一、晨会偶得:永不凋谢女人花


<
  • 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万千教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