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书法三步》的章,始于书法概念界定之困难,在厘清了各种定义所存在的漏洞之后,作者放弃了重新界定的努力,而将全书的讨论引向对书法一般的描述,也是就“什么是书法”,和对书法历史形态的演进—由实用书法、艺用书法到美术书法—及其与特定阶段的社会、文化间关系的描述。这两个问题,构成了全书第二至四和第五至七章。而在后的第八章,作者在对近30年书法研究成果进行反思的同时,指出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准确把握书法史演进的逻辑,并为创作提供支撑。而就作者所描绘的书法逻辑发展史而言,美术书法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创作形态,因此今天的理论研究的目标便不言自明。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玄妙的书法 玄妙的心灵
第一个问题 在历史流变中的书法
一 书法概念的不确定性
二 书法历史形态的划分
三 书法一般
第二个问题 书法形象的乐律与画意
一 识读——关联与析离
二 运动——心灵的节律
三 造型——宇宙的构建
第三个问题 书法意象与中国人的诗心
一 神采作为人物品藻
二 情感的抒发与书法情感
三 活生生的理念世界
第四个问题 书法家的构思
一 书法家的修养与训练
二 “创作素材一书法形象一书法意象”的冥想
三 独立构思与瞬间发挥
第五个问题 实用书法与儒学原则
一 字体与书体
二 毛笔与笔法
三 人为与人格
四 中庸大法
五 尽善而尽美
第六个问题 艺用书法与道释原则
一 形神与功性
二 风格与流派
三 道与性
四 无为任运
五 涅藥之路
第七个问题 美术书法与现代观念
一 美术书法的形成及其现状
二 美术书法的种类及其得失
三 开放意识
四 理论意识
五 创造意识
第八个问题 书法演进的逻辑
一 对以往书法史研究的反思
二 前提与障碍
三 并存与更替
四 变革与提升
后记
内容摘要
《书法三步》的第一章,始于书法概念界定之困难,在厘清了各种定义所存在的漏洞之后,作者放弃了重新界定的努力,而将全书的讨论引向对书法一般的描述,也是就“什么是书法”,和对书法历史形态的演进—由实用书法、艺用书法到美术书法—及其与特定阶段的社会、文化间关系的描述。这两个问题,构成了全书第二至四和第五至七章。而在最后的第八章,作者在对近30年书法研究成果进行反思的同时,指出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准确把握书法史演进的逻辑,并为创作提供支撑。而就作者所描绘的书法逻辑发展史而言,美术书法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创作形态,因此今天的理论研究的目标便不言自明。
精彩内容
但是,诚如威廉·H·鲍桑特在评论海德格尔的艺术理论时所说的那样,“艺术必须与思想相区别。思想致力于系统阐述一种恰当的存在概念。思想获取的成就可根据它所揭示的东西,即存在自身的过程来估量。然而,一件艺术作品则是在它的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中并通过它们来表达存在的。因此,每一部艺术作品必须在由作品本身开启的背景中受到估价。”这就是说,审美理解虽然在书法理念的创造和体验中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它而获得的并不是书法理念本身;因为,审美理解过于接近思想了。换言之,通过审美理解,我们可以知道书法家想要表现何种性质的书法理念,却无法实现对书法理念这个活生生的世界本身的体验。例如:通过审美理解,我们可以从弘一法师塑造的书法静态形象的虚实关系中,从他对书法文字语义内容的特定的选择中,从他本人的生活历程中,知道他所要表现的书法理念是佛学性的,是对佛学境界的追求;但是,佛学性的书法理念与佛学境界、佛学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佛学思想并非我们所体验到的弘一法师所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书法理念;如前所说,书法理念并非感性形象与理性玄思的相加。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书法理念的审美心理活动中,又必须对审美理解的思想性成分作进一步的过滤;而审美理解再向前迈进一步,则是人们常说的“审美直觉”。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