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力没被关进笼子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6.7
5.6折
¥
30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谢昱航 著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08435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23444844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自序过去的时评,不过时的道理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发自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之口,迅速成为一句热语,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频传频用。
在人类的经验中,要被关进笼子里的东西,是可能作恶的猛兽。既然权力也要被关进笼子,说明权力有和猛兽类似的地方。
权力有恶的一面,先贤早已识之。美国历史学家芭芭拉o塔奇曼说:行政权力永远都是饥肠辘辘,扩张与强夺是它挥之不去的本性。现代政治学之父霍布斯说:当统治者独断专行时,就变成一个残暴无比的怪兽,很有可能会吞噬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但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恶,社会需要治理,治理要靠权力--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力。于是,让权力不为恶,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道重要命题。破题的路径其实很明确,那就是充分认识到权力恶的一面,像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的那样,"把每个政府成员设想成为无赖之徒,并假定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谋求私利,别无其他目标",然后尽可能制定完善的规则,形成约束权力的笼子,让其野性得不到释放。然而,在限制权力的实践上,不同的国家还在做不同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新语,充分体现了权力的谦卑。一个掌握"权力"的人,主动提出限制权力,这种政治胸襟和姿态,对于推进政治文明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说明,那些权力约束的制度架构比较完善的地方,都是因为杰出的政治家在掌握权力后,想到的不是巩固权力、扩张权力,而是不断在限制权力的制度设计上努力,才大大促进了权力和权利的平衡,实现了权力运作的规范化。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清醒。由于我们改革开放时间毕竟不是很长,在权力制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权力过于集中、权力无拘无束、权力自肥、权力肆意侵犯权利等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在河南巩义,政府"勒令"老百姓拆迁,如有人抗拒,实行"株连":亲戚中有人当教师的,停课;有做工人的,停工;有做公务员的,停岗。
在广东深圳,政府为大运会规定,开幕式期间,面朝体育场馆的小区居民不得在家"逗留",需离家约5小时。
在广东东莞,某镇镇长李为民,挪用1.1亿元公款频繁到境外赌博,输掉9000多万元。
在河南漯河,农民徐林东因为上访,被乡政府送进精神病院。徐林东被关进精神病院4年后,他的家属才通过其他村民知道他的下落,被关6年后才出院。
国家证监会原副主席王益在位居要职后,不但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聘为博士生导师,还成为"音乐大师"。而事实证明,王益虽挂名为北大博导,但很欠缺经济学理论功底;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走红",是因为观众基本上是各证券公司组织的员工。
在湖南长沙,学校直接在教师工资里扣款,强行索捐。
在全国很多地方,路桥业成为暴利行业,不该设收费站的地方也要设,超过收费期限该撤的收费站却长期不撤。
…………
种种奇闻怪事,让人看得真切:当权力没被关进笼子里时,会做出什么。
每一次权力放纵恣意、为非作歹,都会让人愤怒,让人忧虑,让人深思。本人就是忧思者中的一员。正是出于对各类社会丑态和恶行的不满,出于对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期待,我走上了时评写作这条路。
时评是时下各类媒体都很重视的文体,评论版、评论周刊、评论频道、评论节目、评论栏目……无论是纸媒还是电子媒体,都不肯放弃这块阵地。时评的火热,与这个时代的特点有关--变革时代,太多的利益需要调整,太多的诉求需要表达;开放时代,各种文化在交融,多种思想在碰撞;个性张扬时代,人人都有主张,个个都想呼吁……
媒体重视的背后,是社会的需要,受众的喜爱。时评受欢迎,我个人有深切的感受。2010年4月,我的时评作品《解百姓住房难必先除权力自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被新浪网评论频道转发,在"每日热评"中排在首位,半天时间,跟帖就达3000多条。而据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介绍,该报有两套评报系统,一是"月度评估报告",二是每周的网上点击率和转载率统计。在两套评价体系中,每一次评论版"青年话题"都占优势,阅读率高,读者满意,读者印象深刻的文章多,点击率和转载数也名列前茅。不仅是《中国青年报》,其他很多报纸也有类似情况。
我的时评写作,正好赶上时评的热潮,也算是热潮中的一分子。从《中国青年报》开始,以《中国青年报》为主要阵地,至今我在各类媒体已发表近千篇评论。
梳理写过的时评,我发现有不少自己满意的作品,都是对公权力的关注,都是在公权力不受约束也不自控而动众怒时,自己所做的问题思考和意见表达。这些文章集合在一起,正好自成体系,从"权利没有保障""财政权力边界模糊""执权者有权无法""权力自利""权力站在自己立场定规则""权力缺位""权力的信任危机""以法治手段约束权力"共8个方面,对权力不受约束时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对如何约束权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感觉集结出版,不但能再次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以聚焦的方式关注问题,或许声音更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对问题的重视、能为社会出一份微小的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时评发表在不同年份,有些作品中所涉及的问题甚至已过去几年。那么,这些作品还有意义吗?我的理解是,虽然某一个具体事件已经过去,但是这一类事情还在不断出现,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就是过去事情的翻版,它们共同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呼吁,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评论是就事件引出的思考,事情虽然是具体的、有时效性的,但道理却是永恒的,不会过时的,在很长的时间里,其启发作用都还存在。
还要指出,本书收录的作品,个别已经被其他著作收录过。比如,《律师在场制需要很高的警察支持率吗》一文入选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闻时评精选《热言中国》,《权力面前,权利如此孱弱》入选青年评论文丛《别把中国想简单了》,《精神病收治的法律空白何时补上》《人有一到外地便想犯罪的天性吗》入选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作品集。本书再次收录这些作品,因为对"当权力没被关进笼子"这个问题的论述,这些作品起着一定的作用。
导语摘要
本书是中国年轻的资深时评家谢昱航历年来的时评精选,主要针对公权力不受约束也不自控而动众怒的一些新闻事件所做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表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清醒,由于改革开放逐渐步入深水区时,在权力制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出现权力过于集中、权力无拘无束、权力自肥、权力肆意侵犯权利等现象。
作者从"权利没有保障""财政权力边界模糊""执权者有权无法""权力自利""权力站在自己立场定规则""权力缺位""权力的信任危机""以法治手段约束权力"共8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对如何约束权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集结出版,不但能再次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以聚焦的方式关注问题,或许声音更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对问题的重视、能为社会出一份微小的力。
时评是容易过时的议论,但其所阐述的道理却不过时。虽然某一个具体事件已经过去,但是这一类事情还在不断出现,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就是过去事情的翻版,它们共同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呼吁,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很长的时间里,其启发作用都还存在。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中国年轻的资深时评家谢昱航历年来的时评精选,主要针对公权力不受约束也不自控而动众怒的一些新闻事件所做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表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清醒,由于改革开放逐渐步入深水区时,在权力制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出现权力过于集中、权力无拘无束、权力自肥、权力肆意侵犯权利等现象。
作者从"权利没有保障""财政权力边界模糊""执权者有权无法""权力自利""权力站在自己立场定规则""权力缺位""权力的信任危机""以法治手段约束权力"共8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对如何约束权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集结出版,不但能再次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以聚焦的方式关注问题,或许声音更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对问题的重视、能为社会出一份微小的力。
时评是容易过时的议论,但其所阐述的道理却不过时。虽然某一个具体事件已经过去,但是这一类事情还在不断出现,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就是过去事情的翻版,它们共同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呼吁,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很长的时间里,其启发作用都还存在。
作者简介
谢昱航,原名谢作昱,资深评论员。现任《企业观察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硕士业界导师。受聘《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都市报》《晶报》等报纸发表评论作品一千多篇。作品入选《热言中国》《别把中国想简单了》《冰点时评》《今日明日》等著作。
目录
Part1权利如此孱弱/001
权力面前,权利如此孱弱/003
律师在场制需要很高的警察支持率吗/006
冤案常现,受伤的总是农民/009
死者"身份"能冲淡杀人的血腥?/012
人有一到外地便想犯罪的天性吗/015
带薪休假:本是水中月,却成眼中钉/019
强行扣捐不是慈善/022
权利在蒙蔽中被买断/025
现实冷漠超越了文学的想象力/028
扶持弱校不能以阻碍人才流动为代价/031
城市办大事,别总让人不开心/034
更应该给无良企业建"黑名单"/037
为什么就没人争"安全"?/040
Part2举债无度背后的政治生态/043
地方举债无度,恶果还得百姓吞/045
过高的GDP目标对民生不一定是好事/048
出国考察经费削减20%是多大的节支力度/051
臃肿的机构能实现行政高效吗/054
举国体制终有不堪重负的一天/057
"买高不买低"不应只是一桩诉讼案/060
"赢家通吃"是影响层级流动一大痼疾/063
有钱盖政府楼无钱建学校到哪都无理/066
更要警惕高薪背后的权钱交易/070
静安火灾的慈善捐款哪儿去了/073
香港实现巨额财政盈余值得借鉴/076
防止公车私用需严控更需重惩/079
环评给经济刺激让道了吗/082
Part3有权势,无道理/085
起诉罢免申请人谁还敢监督人大代表/087
"豪宅局长"是好干部,理何在?/090
对副县长性爱日记该"查清"什么/093
三六九等过堂待遇/096
懒得自证清白/099
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102
法院判案岂能"蹚浑水"/105
对民意除了尊重别无选择/108
保护文物还是保护"刘老根"/112
Part4暴利中的权力身影/115
暴利中总有地方政府逐利的影子/117
警惕特许专营只为特权获利/120
政企不分加剧部门利益争夺/123
开禁,我们远没准备好/126
许迈永悔过书里的无知之幕/129
垄断倒车不能开/132
出租车司机从业资格考试能否不收费/135
本不该让垄断企业高工资费人心神/138
Part5规则为谁而定/141
不能将公务员排除在养老改革之外/143
推迟退休就是让年轻人扛养老金亏空/146
决策容错应以完备的追责制为前提/149
政府对大企业的扶持有可能导致垄断/152
"退赃"换"赦免",可否?/155
考试制度的理想追求与现实选择/158
干部选拔:理应下级参与在先,领导审核在后/161
院士可不拒官,但绝不可媚官/164
Part6不该缺位的权力/167
把不住的安全关让人心生恐惧/169
矿难是人力不可抗的吗/172
实行诉后救助是正义的应有之义/175
变强大的灾害救援能力为防御能力/178
予民红利应对通胀:百姓生计优先/181
政策有漏洞,职能部门岂能坐收渔利/184
是什么使赌徒心态为害官场/187
没有管束的攫利必然导致血的代价/190
取消借读费别成好心办坏事/193
日企的自信能否催我们痛下决心/196
摄像机拍不出与会者为何睡觉/199
Part7信任危机撕裂社会/203
"超载致桥塌"让人恐慌/205
老百姓对"不平等"的敏感很正常/208
宽容的前提是和谐/211
阻止私彩蔓延之路在于公彩自强/214
让每个人都能查阅慈善账目/218
判杨彦明死刑能消除一种反腐误会/221
别让"闹大才有人管"成常态/224
Part8用法治织就笼子/227
城市拆迁只能由法治主导/229
地方政府发债的正当性在于购买自愿/232
靠机构升格治顽疾是一种行政依赖症/235
法治缺席,谁的权利都不安全/238
"禁酒令"受推崇的社会尴尬/241
不成为贪官到底有多难/244
精神病收治的法律空白何时补上/247
维权渠道通畅,何愁食品不安全/250
这一股推进法治的力量让人欣慰/253
人大质询权为何长期沉睡/256
贫困县有限的财力该用在刀刃上/259
支持公民诉讼扼制路桥乱收费/262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中国年轻的资深时评家谢昱航历年来的时评精选,主要针对公权力不受约束也不自控而动众怒的一些新闻事件所做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表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清醒,由于改革开放逐渐步入深水区时,在权力制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出现权力过于集中、权力无拘无束、权力自肥、权力肆意侵犯权利等现象。
作者从"权利没有保障""财政权力边界模糊""执权者有权无法""权力自利""权力站在自己立场定规则""权力缺位""权力的信任危机""以法治手段约束权力"共8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对如何约束权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集结出版,不但能再次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以聚焦的方式关注问题,或许声音更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对问题的重视、能为社会出一份微小的力。
时评是容易过时的议论,但其所阐述的道理却不过时。虽然某一个具体事件已经过去,但是这一类事情还在不断出现,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就是过去事情的翻版,它们共同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呼吁,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很长的时间里,其启发作用都还存在。
主编推荐
谢昱航,原名谢作昱,资深评论员。现任《企业观察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硕士业界导师。受聘《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都市报》《晶报》等报纸发表评论作品一千多篇。作品入选《热言中国》《别把中国想简单了》《冰点时评》《今日明日》等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