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8.6 7.3折 39 全新

库存7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茆训诚 主编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15774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23320394

上书时间2024-11-18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信用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以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突出信用风险的技术性特征,把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信用风险模型作为编写的重点;对于现代信用风险模型,改变过去只讲概念和基本框架的方式,深入分析模型的技术细节。


目录
第1章  信用风险概论

1.1  信用风险的概念

1.2  信用风险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1.3  信用风险的损失及其分布

1.4  对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

第2章  新巴塞尔协议与信用风险管理

2.1  新巴塞尔协议概述

2.2  新巴塞尔协议标准法对信用风险的度量

2.3  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对信用风险的度量

第3章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3.1  基于专家判断的信用风险度量

3.2  基于评级的信用风险度量

3.3  基于评分的信用风险度量

第4章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KMV模型

4.1  负债、权益与期权的关系

4.2  KMV模型的原理

4.3  KMV模型的前提条件及度量信用风险的步骤

4.4  用KMV模型为债券定价

4.5  KMV模型的优缺点

第5章  历史数据的整合与信用风险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

5.1  信用组合建模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CreditMeltrics模型的思想

5.3  单个信用资产的风险测度

5.4  标准差

5.5  分位数

5.6  组合信用资产的风险测度

5.7  蒙特卡罗方法与信用资产组合的风险估算

5.8  蒙特卡罗方法

5.9  信用等级变换的阈值计算

5.10  相关数据向量的情境模拟

5.11  资产组合价值的估算

5.12  CreditMetrics模型的理论评价

第6章  基于信用环境变动因素的动态信用风险模型——CPV模型

6.1  CPV模型的理论思想

6.2  主要宏观变量与违约率的关系

6.3  宏观信用风险模型

6.4  SUR回归

6.5  蒙特卡罗模拟

6.6  CPV模型的评价

第7章  信贷风险附加度量模型——Credit:Risk+模型

7.1  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思想

7.2  CreditRisk+模型的组成部分

7.3  CreidtRisk+模型的建模

7.4  CreditRisk+模型的拓展

第8章  RARoC模型

8.1  RAROC模型的基本概念

8.2  RAROC与经济资本配置

8.3  经济资本的配置模型

8.4  RAROC与贷款定价

8.5  RAROC模型的缺陷及修正

8.6  RAROC在绩效考核和业务评估中的应用

第9章  信用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9.1  信用衍生品概述

9.2  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实践

9.3  信用衍生品的特性及参与者

9.4  基础类信用衍生产品

9.5  结构化产品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信用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以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突出信用风险的技术性特征,把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信用风险模型作为编写的重点;对于现代信用风险模型,改变过去只讲概念和基本框架的方式,深入分析模型的技术细节。

精彩内容
  1.2.3  信贷市场的寻租理论
  在信贷市场中,贷方作为委托人在与作为代理人的借方签订信贷合同之前,对借方的风险状况信息缺乏了解,只能以所有借款人的收益与风险的平均水平作为判断标准。如果贷方提高利率,则低风险借款人会受到高风险借款人的影响,低风险借款人会被逐出市场,整体信贷风险提高。而在签订信贷合同之后,贷方同样难以获取借方信贷资金具体使用情况的充分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借方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在提高利率时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进行投资。随着贷款利率的上升,银行的利息收入将增加。同时,信贷风险也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增加,贷款风险损失加大,银行将自行控制利率并终选择使实际收益化的贷款利率水平。此时,该利率水平将低于自由浮动时的利率水平,信贷市场供不应求,银行对信贷资金实行信贷配给,低风险借方更容易获得资金或借方资金需求只能被部分满足。
  与此同时,由于存在贷款保险机构,银行认为自身一旦陷入困境,政府会采取救助行动,并且陷入困境的银行越多,政府就越不能袖手旁观,这样就导致银行趋向于采取高风险的信贷决策以获取高收益而无需承担巨额损失,其奖励和惩罚呈现不对称。所以,完全依靠银行的自我约束进行利率控制和信贷配给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和金融监控机制不成熟的背景下,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必要通过政府对银行进行干预以控制利率和实行信贷配给,从而保证银行的安全性与营利性的有机结合。但是,这在消除市场失灵的同时可能又会面临政府失灵的问题,由此会导致信贷市场的寻租现象。
  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可以适当行使其控制权以便对企业进行适当控制;当企业能够如期偿还债务时,控制权在企业手中,否则控制权就会转移到银行手中,银行得以将监督权和控制权有机结合。但由于商业性贷款业务中政策因素过多,因而控制权的适当行使会受到干扰。反过来,这将促使银行进一步强化其信贷的数量和价格歧视,一方面对国企贷款要求放松,以此为借口上浮贷款利率、收受回扣;另一方面以国企为参照对非国企贷款利率上调,以此作为严格贷款要求的手段,银行商业化经营受阻,这也同样会加剧寻租行为。
  控制权的难以行使有可能导致银行与企业的共谋。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的代理人,而企业则是银行的代理人,按照信息经济学理论,在多个代理人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共谋局面。银企共谋的结果是贷款把关不严,信贷风险加大,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银行获取贷款利差,而企业则得到其所需的资金,并通过资金的高风险使用以谋求高回报或者违背贷款用途而挪作他用,终导致银行资金的损失,产生巨额不良债权,由此形成的社会成本却要由政府来承担。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