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61.3 6.4折 ¥ 96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李新烽 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12045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23206939
上书时间2024-11-18
《郑和与非洲》是我国研究郑和下西洋与非洲关系的一部内容翔实、且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学术专著。作者李新烽运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斋研究与实地考察、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三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占有丰富材料、掌握*信息和获得大量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仔细考证,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深层次论述了郑和下西洋与非洲的关系,郑和舟师在非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非洲华人移民史提前了了三百年。
郑和下西洋为何要四赴非洲?郯和本人是否到访过非洲?舟船科技能否保障如此远航?庞大船队如何组织和进行通信联络?“舟师”任非洲留下了什么遗迹与影响?《郑和与非洲》分析了郑和船队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科学的联络系统,对郑和本人是否访问过非洲给予肯定回答;在探讨明代先进造船科技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上丝瓷之路”的新概念,论述了重走郑和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肯尼亚帕泰岛“中国村”村名之来源作出新解释,任提前华人移民非洲史的基础上,将触角延伸至新中国的对非政策,彰显郑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回击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论”,并对非洲“向东看”和中非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书中不乏新观点,新材料、新发现。该书是一部集知识性、创新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同时填补了非洲研究与郑和研究两领域的空白。
李新烽,博士,《人民日报》记者。1960年9月出生,陕西省渭南市人。1981年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王作。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工作,兼任陕两人民广播电台驻京记者,曾获该台好新闻比赛一等奖;1993年赴英留学,获英国威尔士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同年调入从民日报》社。1998年至2005年任《人民日报》社驻南非首席记者,主管非洲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报道,足迹遍布20一多个非洲国家。2000年以优秀论文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二等奖,2003年获《环球时报》特殊贡献奖。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两度被评为《人民日报》社先进个人。
关于非洲研究的指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题词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的题词
《明史》关于郑和本人访问非洲的记载
序言
研究非洲 宣传郑和
时代呼唤更多非洲研究力作
郑和颂歌新乐章
导言:600年前历史与现实的对接
编 论郑和船队远航非洲
章 郑和船队四赴非洲背景分析
节 明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第二节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代性
第三节 郑和舟师远赴非洲的动机
第四节 选择郑和组建船队的缘由
第二章 郑和非洲之旅问题解析
节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与特点
第二节 郑和“舟师”三路分腙赴非洲
第三节 船队航海保障与组织联络
第四节 郑和力剿大海盗保“静海”
第五节 郑和船队是否绕过好望角
第三章 郑和远航非洲深远意义
节 《郑和航海图》的绘制与影响
第二节 中非贸易与往来的加强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
第四节 远航非洲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编 中国宝船构建海上“丝瓷之路”
第四章 先进舟船科技诞生中国宝船
节 明朝集我国历代舟船科技之大成
第二节 永乐年间开启明代造船伟业
第三节 明代舟船建造光照中华史册
第四节 南京是明朝前期全国造船中心
第五章 郑和舟师编成与舟船特征
节 郑和舟师编成与船型分类
第二节 中国宝船考证和复原研究
第三节 明朝代表型海船研究分析
第四节 明代航海科技保障下西洋
第六章 中国宝船仿造与重走郑和路
节 中国舟船开辟海上“丝瓷之路”
第二节 中国舟船航海科技贡献卓越
第三节 仿明郑和宝船复原扬帆工程
第四节 从新发现再议明代宝船尺度
第三编 郑和舟师在非洲遗存探析
第七章 探访肯尼亚帕泰岛“中国村”
节 非洲发现郑和部属后裔
第二节 船员当年落难东非孤岛
第三节 一条扁担挑出“中国情”
第四节 中国后裔传承中华医术
第八章 “双龙坛”再传中国信息
节 “双龙坛”神秘现身引关注
第二节 “中国印记”遍布东非孤岛
第三节 “中国学生”喜回老家深造
第四节 首批华人明初“移居非洲”
第九章 郑和“舟师”在非洲的影响
节 瓷器谱写东非沿岸历史新篇章
第二节 长颈鹿远洋来华传颂友谊佳话
第三节 “麻将”落户非洲深受黑人欢迎
第四节 《大明混一图》异国展出意义深远
第十章 首批华人明初“移居非洲”
节 中非关系演变过程扫描
第二节 华人移民非洲历史述评
第三节 郑和“移民”非洲首批华人
第四节 提前非洲华人移民史的意义
结语 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郑和与非洲》是我国研究郑和下西洋与非洲关系的一部内容翔实、且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学术专著。作者李新烽运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斋研究与实地考察、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三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占有丰富材料、掌握*信息和获得大量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仔细考证,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深层次论述了郑和下西洋与非洲的关系,郑和舟师在非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非洲华人移民史提前了了三百年。
郑和下西洋为何要四赴非洲?郯和本人是否到访过非洲?舟船科技能否保障如此远航?庞大船队如何组织和进行通信联络?“舟师”任非洲留下了什么遗迹与影响?《郑和与非洲》分析了郑和船队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科学的联络系统,对郑和本人是否访问过非洲给予肯定回答;在探讨明代先进造船科技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上丝瓷之路”的新概念,论述了重走郑和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肯尼亚帕泰岛“中国村”村名之来源作出新解释,任提前华人移民非洲史的基础上,将触角延伸至新中国的对非政策,彰显郑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回击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论”,并对非洲“向东看”和中非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书中不乏新观点,新材料、新发现。该书是一部集知识性、创新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同时填补了非洲研究与郑和研究两领域的空白。
李新烽,博士,《人民日报》记者。1960年9月出生,陕西省渭南市人。1981年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王作。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工作,兼任陕两人民广播电台驻京记者,曾获该台好新闻比赛一等奖;1993年赴英留学,获英国威尔士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同年调入从民日报》社。1998年至2005年任《人民日报》社驻南非首席记者,主管非洲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报道,足迹遍布20一多个非洲国家。2000年以优秀论文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二等奖,2003年获《环球时报》特殊贡献奖。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两度被评为《人民日报》社先进个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