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78.06 6.0折 ¥ 12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法] 一行禅师 著 向兆明 译等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
ISBN9787555901549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29.8元
货号1203404655
上书时间2024-11-06
《越用力.越焦虑》
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当今世界深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享誉世界的禅宗大德 1926年,出生于越南中部,临济宗第42代传人 1967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1982年,在法国创立梅村道场,推动“正念修持” 200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身心研究所颁赠shou个“身心灵研究贡献奖” 他的著作超过一百本,都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主要代表作有《你可以不生气》《佛陀之心》《活得安详》《与生命相约》等。
《幸福来自绝对的信任2022》
一行禅师
当今世上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被誉为当世大德。
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禅师被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绝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正念的奇迹》
一行禅师 (1926年10月11日-2022年1月22日)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佛学大师、和平活动家。 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禅师被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绝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越用力.越焦虑》
弗雷德里克离不开工作
按传统标准来说,弗雷德里克是个有实力的男人。他是公一司总裁,待遇丰厚,对自己的崇高理想引以为傲。然而,他却无法真正关注自己、妻子克劳迪娅,以及两个幼小的儿子。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做得更多、好中求好,以及关注未来。有一次,他的小儿子笑着向他走来,给他看自己画的一幅画,弗雷德里克脑里想着各样的事,为工作而担忧,以致没有真的把儿子视做心肝宝贝和人生的奇迹。他下班回到家,拥抱克劳迪娅,都心不在焉。他尝试过几次,可就是无法专注拥抱。克劳迪娅和孩子们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起初,克劳迪娅完全支持弗雷德里克的事业。她对做他的妻子很自豪,而且还乐于置办家庭宴会和其他社交活动。她像他一样认为,只要出人头地,赚很多钱,住很大的房子,就可以过得很快乐。克劳迪娅聆听丈夫诉说,理解他的困境和难处。有时候他们聊到深夜,聊的都是他的忧苦。只要他们在一起,关注的就不是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快乐以及孩子的快乐,而是公司的事、他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麻烦,以及他的恐惧和不安。
克劳迪娅倾尽心力支持丈夫,但由于丈夫压力的不断增加和对家庭的漠不关心,最终使得她身心疲惫、无法忍受。他连照看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照看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他内心特别想和他们在一起,却又想到自己花不起这个时间。他没有时间好好呼吸,欣赏月色,以及享受漫步的乐趣。人们都认为弗雷德里克是公司的老板,但真正的老板却是他内心那股出人头地的欲望,这种欲望迫使着他以百分之百的时间和专注的精神努力工作。孤苦的克劳迪娅
克劳迪娅孤苦伶仃,她的丈夫对她存在与否真的没有注意过。她照看孩子,忙于家务,志愿去做慈善工作,花时间和朋友相处。她选修研究生课程,然后去做心理治疗师。虽然她做这些填补了内心的空虚,但是婚姻中却缺失丈夫的关爱和支持。她的两个儿子对父亲经常不在家也感到不理解。他们想念他,经常要求他来陪一下自己。
有一次,他们的大儿子菲利普上医院做心内直视外科手术,克劳迪娅一人陪伴他长达七个多小时,因为弗雷德里克根本离不开工作。即便是克劳迪娅到医院做切除良性肿瘤手术,弗雷德里克也未能前来照应。
然而,弗雷德里克认为,努力工作才会把事情做好,而且这么做是为了家人和依靠他的同事们。他感到有责任做好本职工作,而工作会使他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而且,他心里还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他自豪于功成名就,还能作出重要的决定,以及获得丰厚的收入。
克劳迪娅经常要弗雷德里克放慢工作节奏,花时间照顾自己和家人,好好享受生活。她还说,她觉得他已经变成工作的奴隶。她说得对。他们在环境优美的地段有一套豪华的私宅,还有一个绿意盎然的花园。弗雷德里克喜欢园艺,但是他在家的这点时间没法侍弄园中花木。弗雷德里克对克劳迪娅的请求总是这么回应,他说自己喜欢工作,公司没有他不行。他常常对她说,再过几年等他退休后,会有足够时间照顾自己、她和孩子。
五十一岁那年,弗雷德里克出了车祸,当场丧命。从此,他再也没有机会退休了。他认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但公司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找到人接替他的职位。
我是在正念禅修营见到克劳迪娅的,她向我讲述了她丈夫的经历。尽管他们功名财富都不缺,但他们不快乐。然而,我们许多人相信,没有钱和权,是不可能快乐的。于是,我们就牺牲当下去换取未来,而不能深入地活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中。
我们常常认为,如果我们大权在握、事业有成,别人就会听从我们,我们还会有很多的钱,做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如果我们深入观照,就会发现弗雷德里克没有自由,无法享受生活,没有时间去爱自己的亲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因而没有时间深呼吸,好好微笑,抬头看看蓝天,以及接触生命中所有的奇迹。P3-6
《幸福来自绝对的信任2022》
第一章 真爱包容一切 越南顺化西天寺厅堂内有两块木牌,上面有僧侣题刻的一副对联: 离世相涅槃舍利 佛陀心即是大爱 这副对联说的是佛陀是一位有爱之人。他所教导的此等爱,宽广无边、包容一切。因为这种大爱,佛陀能够包容整个世界。 悉达多成佛以后,并未弃绝人的本性,即给予和获得爱的需要。佛陀,如世间众生,心中存有情欲的种子。他二十九岁离家求道,三十五岁那年证得觉悟。 三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肉体欲望仍然十分强烈。然而,佛陀持有足够的爱,足够的心智、责任感和觉醒力来调伏自己性欲的能量。佛陀能做到,我们也可以。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感觉不到情欲,它仍然存在,但不被这种情感伏制。相反,我们的行为基于更广大的爱。某种程度上,爱扎根于情欲。每个人的情欲都可以转变为爱。正念的修习不是扫除和终结情欲。人无情欲,焉能成人?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调御欲望,笑对欲望,并从中解脱出来。 众生内心悉有情欲的种子。时而,当它出现时,我们运用正念与般若智慧笑对欲望。如此,我们就不会沉沦其中,也不会受它的束缚。 只要这样去爱,不去罗织约束自己与他人的尘网,爱就能够带给我们快乐与平和。我们知道自己爱的方式是否正确,因为只有正确的爱,才不会制造更多的痛苦。 佛陀在《爱欲网经》这部经典中就陈述了这一真义。在这部经论中,“爱”这个字拥有某种消极涵义。为情欲所捕,恰如鱼儿游入陷阱无法逃脱。经论中,“罗网”这一意象被用来描述人被情欲缚捕并纠缠不可挣脱而失去自由的状态。 《爱欲网经》用两个单词共同指示爱的意涵:第一个单词“爱”指的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情爱,也是对众生的博爱。这个词的含义不是执着,它的含义是真爱; 第二个单词“欲”指的是贪爱、利欲心或欲望。当这两个单词独立出现时,翻译它们并不困难:一面是爱,另一面是欲望。然而,如果把这两个单词合成一个词组,它描述是一种包含欲望的爱。 当初,佛陀讲解《爱欲网经》的对象是僧侣,但它对每一个人都有实际意义。人们经常会这样问,做一个独身的僧尼是不是很困难?然而,在很多方面,僧尼修习正念要比在家居士容易许多。相较于维持一段健康的性关系,一概地避免性活动反而容易得多。作为修道的僧尼,我们时间都用于修行和与大自然相处。不看电视,不读言情小说,看不到电影和杂志中催生情欲的各种图像。然而,在家居士却时时浸淫在这些滋养性渴望的图片和音乐中。身处这种种环境刺激却仍能相互理解,相互爱,保持健康的性关系,这需要勤兢的修习。 爱是我们动力的源泉。爱可以是zui大的喜悦,但如果爱与贪求、执着相互混淆,它也可能变成我们最深重的痛苦。理解我们痛苦的根源,培养对自己和爱人的深入理解,我们才能享受发自于真爱的放松、喜悦与平和。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