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影像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影像史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47.04 4.8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丛耀,赵迎新 主编;范文霈,周振华,郑丽君 编著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152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104876

上书时间2024-10-26

当科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很好出版物奖,重量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很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很好社科成果奖。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北京申奥成功》获2001中国体育摄影展特等奖;2002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很高奖“金眼奖”名;2004年被评为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目录
  序
主编的话
导论
章 1911-1927年北洋的激荡岁月
节 武夫当国
一、北洋战火
二、职能建设
三、外交成败
第二节 经济变迁
一、工商业普遍发展与农业相对停滞
二、阶层流动、三教九流 
第三节 夫子议政
一、北洋政府的文教政策
二、各种主义、党团与传媒
小结
第二章 1919一1927年影像文化总貌
节 新闻摄影浪潮
一、传媒上的新闻摄影
二、新闻摄影及其从业者和新闻摄影研究
第二节 摄影艺术探索
一、艺术摄影的创作尝试
二、中国摄影艺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西方视角的多元呈现
一、备受青睐的社会调查
二、西方的新闻视角
三、不曾放弃的艺术尝试
小结
第三章 1919―1927年影像产制环境
节 影像产制的技艺前沿
一、照相器材的发展
二、暗房技术的发胜
三、摄影艺术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影像的产制条件
一、摄影器材条件
二、民间照相馆业
三、影像印刷条件
第三节 影像创作的基本队伍 
一、摄影艺术团体 
二、照相馆
三、摄影通讯祉
四、批专业摄影记者的出现
小结
第四章 1919-1927年影像构成特点
节 影像题材选择
一、艺术摄影
二、新闻摄影
三、其他应用摄影
第二节 影像体裁概述
一、荦幅影像创作
二、专题摄影创作
三、影展滥觞
第三节 影像造型攻略
一、主体的表现
二、形象的抓取
三、结构的选用
小结
第五章 1919-1927年影像传播特征
节 影像传播媒介
一、发行影集、画册
二、出版报纸摄影副刊与画搬
三、举办摄影作品展览
第二节 摄影人才培养
一、设置新闻摄影机构
二、成立摄影教育机构
三、出版摄影图书期刊
第三节 影像传播价值
一、影像纪实价值
二、舆情导向价值
三、艺术消费价能
小结
第六章 1919-1927年影像人物
节 影像出版人物
伍联德
冯武越
梁得所
戈公振
毕倚蚍
第二节 美术影像作者
陈万里
刘半农
潘达微
吴中行
胡伯翔
张印泉
吴印咸
第三节 新闻影像记者
邵飘萍
顾淑型
王小亭
魏守忠
第四节 纪录电影影像的创作者
黎民伟
小结
第七章 1919-1927年电影概述
节 本时段电影的特色
一、民族电影企业之始一一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
二、民营电影公司酉花齐放――在曲折中发展
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武侠神怪片的泛滥
第二节 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
一、中国影业公司的兴起
二、生产技术的革新
三、生产场所的变更
第三节 本时期电影的形态
一、电影被当作投机事业经营的畸形繁荣
二、不同影片公司的创作倾向
三、苏联电影和苏联电影工作者在中国
第四节 电影展示的场域
一、电影影像展示的社会场域及其变化
三、电影期刊的出现与发行
第五节 本时期电影的样态
一、半殖民地半半封建社会文化的影像
二、旧市民影像
小结
第八章 1919一1927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 结束语
节 影像创作理念
一、“中国画意”的美术摄影
二、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摄影艺术理论著作出版
第二节 影像的创作类型
一、美术影像
二、照相馆影像
三、新闻影像
第三节 影像创作风格
一、抒情写意的工具
二、荚术摄影风格
三、摄影的民族化
小结
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二、资料汇编
三、论义部分
四、网络资源
后记

内容摘要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本套丛书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
“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