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紫式部日记 【日】紫式部,右大将道纲母,和泉式部 著;张龙妹 译; 重庆出版社 正版新书
  • 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紫式部日记 【日】紫式部,右大将道纲母,和泉式部 著;张龙妹 译; 重庆出版社 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紫式部日记 【日】紫式部,右大将道纲母,和泉式部 著;张龙妹 译; 重庆出版社 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 16点前订购当日发出 支持7天无理由 开电子发票

37.75 5.4折 69.8 全新

库存1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紫式部,右大将道纲母,和泉式部 著;张龙妹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57319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8元

货号1202321504

上书时间2024-06-19

安轩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丛书总序

 

  日记源于中国,日本的天皇首先接受了这一先进文化,宇多(887—897在位)、醍醐(897—930在位)、村上(946—967在位)三代天皇的日记史称“三代御记”。在天皇的影响下,公卿也纷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仕官生活,著名的有小野宫实资的《小右记》、藤原道长的《御堂关白记》等传世。受此影响,醍醐天皇的皇后藤原稳子在仕女的协助下书写了《大后御记》(已散佚),为女性宫廷日记的鼻祖。935年左右,纪贯之(866?-945?)结束土佐国守任期返回京城,他假托女性,用假名书写了55天旅途中的见闻和所思所想,这就是日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土佐日记》(935)。稳子的宫廷日记和纪贯之的带有虚构色彩的假名日记是女性日记文学的两大渊源。

 

  “日记文学”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大正末期,指用假名书写的、基于作者自身生活经历的、持续性地抒发作者个人所思所感的文学作品。大正末期,随着女性读者的急剧增加,“女流文学”之范畴在日本“国文学”中得以确立,“日记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学性虚构在日本古典文学中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日本一般意义上的“日记文学”具有以下特点:①由女性撰写;②作品主要由假名写成;③其中包含部分和歌;④具有一定的时间意识;⑤注重事实;⑥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自省。

 

  日本从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女性作家以假名书写的日记文学是日本“国文学”中的瑰宝。作者大多数是曾经出仕宫廷的贵族女性,多以宫廷生活为主要题材。这些作品有的描绘了典雅的宫廷生活,有的讲述了与上自天皇下至朝廷官员的、或是风雅或是苦涩的恋爱经历。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蜻蛉日记》记述了作者自己不幸的婚姻生活,甚至不惜袒露自己对丈夫其他妻妾强烈的嫉妒。而像《紫式部日记》,本是部受主家委托撰写的记录一条天皇的中宫生产这一盛事的宫廷日记,但字里行间也随处可见作者对于自身处境及命运的思考。这些作品中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尤其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即使是与当代小说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其强烈的自省、对作者内在精神的充分反映、充满文学性的记述性描写,直接启发了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私小说”传统。

 

  在韩国的朝鲜王朝时代,也产生了三部由女性用女性文字谚文书写的传记或自传性质的作品,在此也一并称之为“日记文学”。这三部作品所展现的是在赤裸裸的宫廷争斗中坚守妇道的女性形象。比如《仁显王后传》中的王后闵氏,她被描写为生来就具备“圣德”的女圣人,虽然文史无不通晓但从不装模作样地舞文弄墨。《恨中录》的作者世子嫔洪氏,即使是在丈夫有了宠妾,自己因为没有向公公英祖禀报丈夫的不轨而受到英祖责备时,还是坚持不妒忌是女性的美德。作品体现出来的是她们如何扼杀自我的血淋淋的心路历程。

 

  从以上简短介绍可知,古代日韩的宫廷女性虽然都是使用女性文字,也大多记述的是宫廷生活,但记述的内容本身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本丛书精选了日本平安时代和中世时期的九部女性日记作品及韩国朝鲜王朝时代三部宫廷女性日记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文学精品,尤其是日本女性日记,甚至影响了迄今为止的日本文学、文化。而把日本和朝鲜王朝的宫廷女性日记一并呈献给读者,旨在希望读者在领略其截然不同的女性日记文学的同时,思考同是作为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何以产生如此鲜明的不同性质的文学,思考包括中国在内的女性与文学的关系。

 

    ——张龙妹


【免费在线读】 

有人故意对你做出可恶之事,这跟无意中做了错事一样,尽可以无所顾虑地进行嘲笑。那些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即便别人讨厌自己,也能以德报怨地照拂此人。但这在凡人是做不到的。即便是慈悲为怀的菩萨,可曾说过诽谤三宝的罪孽并不深重?更何况是我们这些身处污浊俗世的凡人,以牙还牙乃是人之常情吧。这样的时候,有的人会试图以比对方更恶毒的语言反唇相讥,有的则会针锋相对地怒目而视,也有的人会掩饰自己的愤怒、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心平气和。从这不同的应对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修为之高下、思虑之深浅。

 

五十一 女太史令、进讲新乐府

 

有个叫作左卫门内侍的女官,此人莫名其妙地厌恶我,而我却毫不知晓。据说,她在背后说了我许多坏话。

 

主上令人为他朗读《源氏物语》,他一遍听一遍夸奖道:“作者一定是读过《日本纪》的吧。太有才了!”那位内侍听到后,就捕风捉影地向殿上人散布道:“据说此人特别自恃才高!”还给我起了个“女太史令”的绰号。简直令人啼笑皆非。我在自己家里的使女面前都要顾虑三分不敢随性阅读汉籍,又如何敢在这样的地方卖弄自己的学识呢?

 

舍弟式部丞孩童时习读汉籍,我在侧近旁听。有时舍弟不能顺利背诵,有时又会忘掉一些内容,而我竟然意外地能够理解,爱好学问的父亲常常感叹:“可惜啊!汝生为女子,乃吾之不幸!”

 

尽管如此,渐渐听到人们的议论:“即便是男子,自恃才高之人,又怎样了呢?基本上都是怀才不遇的吧。”其后,就连“一”字,我都不会写给人看,摆出一副不学无术呆头呆脑的样子。过去曾经阅读过的那些汉籍,现如今已全然不再留意了。即便如此,还是听到这样的闲话,世人以讹传讹,其他人听到这样的谣言又该多么地嫉恨!羞愤交加,便装作连屏风上写的诗句也不能阅读的样子。而中宫令我在御前为她讲解《白氏文集》某些诗篇,她对汉诗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极力掩人耳目,利用没有其他人侍奉在中宫身边的空隙时间,从前年夏天开始,断断续续地向中宫进讲了文集中的《乐府》两卷。这件事一直都是悄悄进行的,中宫虽也秘而不宣,但大人和主上好像觉察到了,大人还向中宫献上了请书法家抄写的字迹异常美妙的《乐府》诗卷。这样向中宫进讲《白氏文集》的事,那个爱嚼舌根的内侍应该是不知道的吧。如果她知道了,又该怎样地造谣诽谤?想到这些,总觉得世事烦杂,令人忧虑。



 
 
 
 

商品简介

本书为天狗文库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紫式部日记》《十六夜日记》《恨中录》)之一。 该作品《紫式部日记》囊括平安时代宫廷女性经典日记文学作品《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更级日记》《赞岐典侍日记》。 日本的平安时代,是继承之前吸收中华文化的飞鸟·奈良时代之后,逐渐形成自身文化与审美情趣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历*后一个由宫廷贵族施行统治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贵族女性,大多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内心丰富,笔触细腻。自她们的笔下,诞生了以女性文字(假名体)书写的,堪称日本女性文学之滥觞的宫廷日记文学。 这些文学作品,多以宫廷生活为主要题材。有的描绘了典雅的宫廷生活,有的讲述了与上自天皇下至朝廷官员的、或是风雅或是苦涩的恋爱经历。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作者强烈的、不受传统纲常约束的自我意识,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作者对于自身处境及命运的思考。作品中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尤其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即使是与当代小说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其强烈的自省、对作者内在精神的充分反映、充满文学性的记述性描写,直接启发了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私小说”传统。 《蜻蛉日记》作为平安朝女性日记文学的开山之作,继承了《土佐日记》开创的以假名日记记录私人生活的手法。嫉妒、不安、焦虑、忧愁——作者藤原道纲母对于内心世界毫无保留的大胆剖白是这部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 作者才貌出众,无奈丈夫却频频与情人往来,渐渐疏远自己。她在日记里回顾了自己与摄关家的贵公子藤原兼家之间近二十一年的婚姻生活。将对丈夫的愤怒、嫉恨、绝望能情绪记下,并且抒发了对自身无常命运的感叹,对道纲的母爱和对佛教的倾倒。日记建立在她对往日的回忆上,创作时的视角与感受左右了整部日记的情感基调。尽管她在作品的开头即宣称要书写真实人生,但日记还是蒙上了几分虚构的色彩。 此外,作为平安朝著名女歌人之一,道纲母在日记中留下了许多出色的和歌作品。而对于自然景物等的生动描写,也展现了她不俗的散文功力。作为女流日记的先河,作品对以源氏物语为首的多数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被推崇为对自身心情和经验客观自叙文学的先锋之作。 《紫式部日记》秉承宫廷仕女日记的传统,为主家立言,主要记述紫式部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藤原彰子时的宫廷生活、所见所闻,如宫仪庆典、宫中女官的容貌、才华和性格等。另一方面,也延续了女性假名日记观照自我、审视个体生命意义的特点。 紫式部自幼熟悉汉文,遍读中国典籍,对白居易十分推崇。在古代日本女子散文中,从笔致的婉转多趣,从极为独特的表达能力上看,少有出其右者。紫式部学养深厚,视野开阔,具有非凡的文学想象力与文字驾驭能力。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心思细腻、思想深刻的敏感女性。在日记中,她不时将心中的惶惑、不安、忧虑诉诸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了她于藤原氏的盛世繁华中保持清醒、省察自我的冷峻目光。 《和泉式部日记》是平安朝女性日记文学中风格别具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记载了和泉式部与敦道亲王之间的爱情。作品兼具日记文学注重内省、物语文学注重虚构的双重特点。作者和泉式部是平安朝富有个性的一位女歌人,才思敏捷,歌风奔放。在这部日记中,精彩的和歌赠答与优美的散文叙述相辅相成,字里行间洋溢着女性沉醉于恋爱之中的炽热情感,将女性在情感左右之下,心思摇曳、患得患失的真实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更级日记》的作者孝标女在私家集及游记等素材的基础上,于晚年孤独中,用文字回顾了她自十三岁至五十三岁的人生岁月。孝标女极具文艺气质,自小喜爱物语,一生渴望“梦想照进现实”,却终究未能如愿。少女时代受《源氏物语》 影响,满脑子梦想着终有一天白马王子会来迎接自己,可现实上,丈夫是个普通的地方官,*的恋情也难偿所愿。所幸,作者在婚后逐渐理解男人真正的价值,不在於容貌与经济能力,也不在於门第与地位,而在於是否勤奋工作与体贴妻子。《更级日记》可说是千年前的平凡主妇所写的平凡幸福作品。 日记不单纯局限在个人恋爱、婚姻生活的叙述上,内容由少女时期跟随父亲从地方回到京都的途中见闻、与家人在京都的居家生活、入宫出仕期间的所闻所感、寺庙礼佛参拜散记、晚年记录等多个部分构成,整体呈现出一种较为明快的烂漫色彩。作品中抒情与叙述交织,文笔十分清新。 《赞岐典侍日记》的作者藤原长子既是宫廷女官典侍,又是堀川天皇的情人。在作品中,她详实地记录了堀川天皇病重、临终的场景,以及堀川天皇过世之后,她奉命侍奉年幼的鸟羽天皇,却依然对堀川天皇念念不忘的绵绵情意。藤原长子将自己与天皇共处的日日夜夜视为生命的*价值,在笔下塑造出了一个尽管身染重病却依然温柔待人、懂情趣知冷暖的天皇形象,用自己的书写为天皇献上了一首萦绕不止的安魂曲。这种近乎执拗的书写在某种意义上,放大了作者与天皇共处的那段特殊时光的长度,凸显出她与其他宫廷女官的不同分量,成为她自身生命历程的重要印证。



作者简介

 

 

 

菅原孝标之女,推断生于1008年左右。孝标是菅原道真的玄孙。姨母是《蜻蛉日记》作者。

 

藤原长子(1079年左右~卒年不详),日本平安后期女官,因其父曾任赞岐国国司而被称为“赞岐典侍”。长子近身侍奉堀河天皇,共度八年风花雪月,一直照顾堀河天皇至临终。之后虽又奉命出仕鸟羽天皇,但对已故堀河天皇的追忆,令长子终日来往穿梭在现实与回忆的世界中。

 

编者简介:

  张龙妹,199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199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获博士(文学)学位,同年任职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现为该中心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研究。主要著作、编著、译著有:《源氏物语的救济》(风间书房)、《日本文学》(高教社)、《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日本古典文学入门》(外研社)、《东亚的女性与佛教、文学》(勉诚社)、《男人与女人的故事》(商务印书馆)、《今昔物语集》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日本和歌物语集》(外研社)、《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东亚各国对基督宗教文化的接受》(世界知识出版社)等。

 

译者简介:

施旻,200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2013年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国际日本学专业博士课程学分修满退学。主要以平安时代女性日记文学为研究对象。现居东京,从事翻译等相关工作。

 

陈燕,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获博士(文学)学位。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主要译著有《夏目漱石短篇小说集》《小说枕草子—往昔?破晓时分》等。

 

徐萍,VHS Berlin Mitte(德国)教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获硕士(文学)学位,201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文学)学位。



目录

丛书总序——张龙妹 ○○一

导读——陈燕 ○○一

《蜻蛉日记》——施旻译

 上卷 ○○一

 中卷 ○五六

 下卷 一一四

《和泉式部日记》——张龙妹译 一七三

《紫式部日记》——张龙妹译 二三一

《更级日记》 ——陈燕译三○九

《赞岐典侍日记》——徐萍译

 上 三六九

 下 三九三

译后记一——张龙妹 四三一

译后记二——施旻 四三六

译后记三——陈燕 四四○

译后记四——徐萍 四四二


【前言】

主编推荐

★日本物语文学《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内心独白。

★千年前平安时代日本宫廷画卷,贵族女性风雅的日常和爱恋。

★不容错过的日本文学瑰宝。

★本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张龙妹教授领衔编译,译文优美,作品水准高。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