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西北明清戏台调查与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豫西北明清戏台调查与研究

正版新书 开电子发票

32.9 5.9折 56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建设,程峰,李海安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582593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11379008

上书时间2024-01-10

安轩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豫西北戏曲文化综述11

 第一节乐舞百戏的记忆:戏曲文化溯源12

 第二节宋元杂剧雕砖、明清戏台的遗存:成熟与繁盛13

 第三节地方剧种的成就:硕果累累16

 第二章沁阳市戏台调查与研究18

 第一节概述18

 第二节河内县清代戏楼及民间演剧研究26

 第三节北关庄关帝庙舞楼以及碑刻考述32

 第四节万善村汤帝庙戏楼及碑刻考述41

 第五节小结47

 第三章博爱县戏台调查与研究48

 第一节概述48

 第二节冯竹园三官庙舞楼及其碑刻考述52

 第三节苏寨村玉皇庙戏楼及碑刻考述61

 ……

内容摘要
第一章豫西北戏曲文化综述

豫西北即河南省西北部地区,泛指现今的焦作市、济源市及新乡市部分地区。明清时期以怀庆府谓之,清代辖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孟县、原武县及阳武县,俗称“怀府八县”。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怀庆府志》卷之二《疆域》载:“府东一百四十里至卫辉府获嘉县界,西二百五十里至山西垣曲县界,南七十里至河南府孟津县界,北六十五里至山西泽州界……广三百九十里,袤一百三十五里。”①该地区交通位置重要,向北直通三晋,向南连接洛阳,向东折北可抵京师,向东折南可达开封;宋时为河北西路,金时为河东南路,是由汴京到河东的重要通道之一。

据《尚书·禹贡》记载,远在三千多年前豫西北地区就有“覃怀”之名,夏、商两次为帝都所在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始皇时归三川郡,两汉为河内郡:北魏天安二年(467)置怀州,金天会六年(1128)改称南怀州,不久恢复旧称,蒙古汗国蒙哥五年(1255)将怀州和孟州(今孟州市)辖区改称怀孟路,元延佑六年(1319)改称怀庆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称怀庆府,清循明谓。因曾是畿内旧地,有“覃怀故地,河朔名邦”之称。豫西北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陕、山、豫三角地带,文化积淀厚重。如春秋之卜商,魏晋之司马懿、山涛、向秀,唐之韩愈、李商隐,元之许衡,明之朱载堉等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以嵇康为领袖的“竹林七贤”,曾在此做避乱世之游。同时,豫西北戏曲文化与中国的戏曲文化发展进程相同步,源远流长。

第一节乐舞百戏的记忆:戏曲文化溯源

汉唐时期是中国戏曲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漫长的发展时期,豫西北留下了乐舞百戏厚重的记忆。

一、乐舞百戏的出土文物

豫西北的焦作、济源、沁阳等地,均发现有汉唐时期乐舞表演的实物遗存。

胡腾舞俑:1965年焦作市博物馆移交。唐代,木质,共5件。白粉涂地,着黑彩,头戴翻沿螺旋高帽,深目高鼻,红唇,络腮胡须。身着长袖戏袍,腰间束带,足穿长筒毡靴,双脚前后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双肩一高一低,挥舞长袖,作舞蹈状。现藏于焦作市博物馆。

乐舞杂技陶俑:1969年济源轵城泗涧沟两座汉墓出土乐舞杂技陶俑,两墓年代大致为西汉末至新莽时期。一墓中出土乐舞杂技俑8件,另一墓中亦出土乐舞杂技俑5件,两组乐舞杂技俑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绿釉伎乐陶俑:1992年沁阳土地局工地出土汉代绿釉伎乐陶俑111件,为舞蹈及奏乐俑造型组成。最高者19.5厘米、低者3.2厘米,均施绿釉,红陶胎。现藏于沁阳市博物馆。

……




精彩内容
河南是戏曲大省,豫西北(即今焦作、济源、沁阳所辖地域)又是我国戏曲艺术的发生地之一。本书以豫西北明清及民国时期遗存的戏台、戏曲碑刻为调查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包含沁阳市戏台调查与研究,博爱县戏台调查与研究,修武县戏台调查与研究,济源市戏台调查与研究,武陟县戏台调查与研究,温县戏台调查与研究,孟州市戏台调查与研究,焦作市区戏台调查与研究等内容,涉及各市县,遍及城乡、村寨文献信息、遗存实物等丰富的资源。在丰富河南及豫西北传统戏剧史论研究的同时,对保护戏台这一物质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流域戏曲文化故事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