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界宗师张季鸾
新华集团 直发
¥
15.96
4.4折
¥
36
全新
库存90件
作者编者:刘宪阁//山石//王敏芝
出版社陕西师大
ISBN9787561383247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439138
上书时间2023-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张季鸾先生的精神业绩影响了一代代新闻从业者以及学人,是报业的前辈,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意义,尤其是对如何重塑新闻工作者时代精神,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宪阁、山石、王敏芝编著的《报界宗师张季鸾》图文讲述了张季鸾先生的生平、职业生涯及精神追求,记述了张季鸾先生在抗战爆发后直到逝世利用新闻媒体推动并宣传全民抗战做出的突出贡献,再现了张季鸾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目录
第一章 辗转求学助力革命
一、榆林张季子
二、师从刘古愚
三、东渡扶桑,属意革命
四、孙中山大总统秘书
第二章 抽身政坛重返报界
一、人生的低谷
二、投身报业的反袁勇士
三、两度系狱
四、互为伯仲
五、张季鸾的办报特点
第三章 珠联璧合 文人报国
一、主持笔政
二、书生报国
三、张季鸾的政论写作
四、张季鸾著名的“三骂”
五、张季鸾社评的选题范围及政治态度
六、张季鸾的政论特色
第四章 桑梓情深故园难忘
一、桑梓情深
二、赈灾募捐
三、乐善好施
四、亲恩难报
第五章 为报国恩一心抗日
一、抗战全面爆发
二、张季鸾与蒋介石的恩怨
三、“九一八”前后的张季鸾与《大公报》
四、卢沟桥事变前后的张季鸾
五、保卫邦家,应付外侮
第六章 知人善用明察秋毫
一、名士风度,菩萨心肠
二、桃李满天下
三、张季鸾与徐铸成
四、腾龙跃虎,游刃有余
第七章 大家气度国士精神
一、首倡“四不”办报方针
二、新记大公报的三驾马车
三、西安事变中的张季鸾与《大公报》
四、张季鸾对共产主义的认识过程
第八章 报人楷模鞠躬尽瘁
一、报人楷模
二、荣获“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
三、鞠躬尽瘁,巨星陨落
四、报界宗师:对张季鸾精神及价值的再认识
附录 张季鸾成就
内容摘要
刘宪阁、山石、王敏芝编著的《报界宗师张季鸾》以张季鸾先生亲友的后人、同事的后人有关先生生
平事迹的访谈为基础,图文形式讲述了张季鸾先生的生平、职业生涯及精神追求,特别记述了张季鸾先生
在抗战爆发后直到逝世,利用新闻媒体推动并宣传全民抗战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现了张季鸾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精彩内容
2.父亲为官张父张楚林,少年时期蒙受总兵刘厚基、知府蔡北槐赏识,弃武从文,考中进士,以知县分发山东。
张季鸾父亲在山东做了几任小官,但是,都不太成功。按照章太炎所撰的墓碑,里面说他善于断狱判案。不过,从已经公布的史料来看,这些说法可能都不太准确,可能是为尊者讳而做的一种姿态。一些资料表明,张先生的官当得并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前期生了几个孩子,这一点从名字里面可以看出端倪。比如,张季鸾叫季鸾,古人行辈按伯仲叔季排序,所以张季鸾有三个哥哥,另外有两个妹妹。
这几个哥哥在他父亲去世后不久,都因为各种缘故离世了。
1934年,张季鸾回乡祭祖,当时正值他的父亲百年冥诞,这个时候,他的几个哥哥都离世了,一个妹妹也离世了,只剩下一个小妹妹,即张季珍女士,后来嫁给李仪祉,就是关中蒲城李家众兄弟之一。张季鸾的这几个兄弟都没了以后,也都没有留下任何的子侄辈。张先生有很明显的家族血脉的焦虑,这也导致了他在婚姻生活和其他方面会有一些特别的表现,最
典型的是,为了寻求香火延续而不断续娶的问题。
张季鸾父亲人称老进士。考中的时候四十多岁了,这也不奇怪。在过去的科举体制里面,念书准备,从秀才一直慢慢考,从乡试、会试慢慢考上来,四五十岁考中进士是很正常的。当然,这种老进士跟他一
直是武人的家庭背景也有关联。张楚林做官很不得志。比较耿直,在官场上不搞行贿,不搞关系,同事上下级之间看不上他,不断排挤他。但是,山东当时也
有一任官员赏识和提拔他。
张楚林虽然是念书的,然而,他时刻关心着军事和当地的安危。当时,清未有一次著名的回民起义,已经攻打到榆林城,他协同当时的总兵刘厚基等击退
了这次进攻,保卫了榆林城。
张楚林协助榆林城的守兵抵御了外敌,刘厚基才发现这个读书人不简单,居然还可以治兵守城,就开
始慢慢提携张楚林,让他有机会从一个当兵的世家转成读书人。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张曜,也帮助了张楚林。张曜也是当兵出身,很看得起这种本身读书却也
可以治兵的人物,这也导致了张季鸾的父亲在官场上连续多次被贬的情况下,仍得以在山东做了长达5年的县令。楚林公在山东做的几任官都不长,都没超过三四年以上的,只有在邹平这个地方当的时间最长。
3.家族重教张季鸾出生时,他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可能会指点他小时候读一些书。但是他的教育,更多的是回到陕北以后形成的。毕竟他在山东那几年,也就十二三岁以前,他没有读过太多的国学类书籍。倒是回到榆林以后,先是在榆林的大儒田善堂先生那里受到指点和教导;然后又有在当地做官的、像陈璜这样的士大夫提携他,让他有机会去读更多的书,并知道怎样读书。何况,他在山东时,父亲在外面做官,也没有办法照顾家里。他自己和母亲生活在家,这样的分居生活,就很难指点他。回到陕北以后,才有比较完整地接受教育和指导的机会。
特别是陈璜推荐张季鸾和自己的儿子到省城附近,到刘古愚先生这里接受关中的教育,成为张季鸾真
正接受完整教育的开端。
张季鸾母亲王氏是当地一个小财主的女儿,家世不好也不差。她续弦嫁给季鸾父亲时也就十几岁,1904年去世的时候才三十出头。这位母亲带有山东孔孟之乡的精神特质,特别关心季鸾的教育。回到陕北以后也特别支持张季鸾的学习。但是,所谓人算不如
天算。张楚林虽然是在山东做官,但是在陕北老家,还是有些多年积攒下来的产业。但由于他1877年考中后,多年在外做官,到1901年前后他离世时,离家已经二十多年了。家里面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回来料理家事,也发生过一些纠纷。从章太炎为他所撰墓志中留下的记载得知,张楚林在陕北唯一的一份产业被合伙人欺负孤儿寡母剥夺了。这就导致张家相对比较贫寒。虽然如此,但是王夫人对张季鸾的教育仍然非常重视。
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