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 中国视角徐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266800小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 中国视角徐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266800小说

新华书店文轩网 正版图书 支持7天无理由 (无锡,四川,天津)三仓24小时极速发货

47.94 7.4折 65 全新

库存14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高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66800

出版时间2019-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96页

定价65元

货号1201835752

上书时间2021-07-05

安轩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是深受北京大学学生欢迎的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以问题为导向,既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理论,又给出了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完整框架。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债务问题、金融乱象等鲜活经济现象在统一的框架下得到了深度解释。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以本科生能接受的数学水平介绍了均衡宏观经济学,可以与不错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无缝衔接,因而是学生进入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很好向导。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也紧跟中国经济实践,对重要现实问题给出了解释,从而可以帮助实务工作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问题。书中的内容也能为中国经济的研究者提供灵感。

作者简介
暂无作者简介

目录
讲 有关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

 1.1 有关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

 1.2 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经济学方法

 1.3 经济学家应具备的素质

 第2讲 通过GDP认识中国经济

 2.1 从国民财富到GDP

 2.2 对GDP的评论

 2.3 通过GDP认识中国经济

 2.4 初探中国经济的消费不足问题

 附录2.A利用Excel“规划求解”功能数值求解模型

 附录2.B两种商品情况下的GDP

 第3讲 中国经济增长的供给面分析

 3.1 有关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

 3.2 供给与需求的争论

 3.3 生产函数

 3.4 增长计量

 3.5 索洛增长模型

 3.6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分析

 附录3.A中国增长计量的细节

 第4讲 发展战略与经济绩效

 4.1 从总量到结构

 4.2 生产技术的资本密集度

 4.3 经济对不同资本密集度技术的选择

 4.4 发展战略与经济绩效

 4.5 对索洛剩余的再认识

 第5讲 均衡宏观经济学方法论(上)

 5.1 消费函数与持久收入假说

 5.2 斯曲线的消失

 5.3 斯曲线为什么会消失

 5.4 理性预期革命

 5.5 均衡经济学方法论

 第6讲 均衡宏观经济学方法论(下)

 6.1 从理性人到一般均衡的思想渊源

 6.2 单期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

 6.3 对模型的讨论

 6.4 一般均衡与福利

 6.5 一般均衡模型的数量分析

 第7讲 消费与储蓄的决定(上)

 7.1 中国消费和储蓄的基本事实

 7.2 拉姆齐模型:仅居民积累资本

 7.3 拉姆齐模型:仅企业积累资本

 7.4 模型求解的三点技术注释

 附录7.A多期模型中消费和储蓄的决定

 附录7.B理性预期

 第8讲 消费与储蓄的决定(下)

 8.1 拉姆齐模型:居民与企业同时积累资本

 8.2 对储蓄的分析

 8.3 从模型到现实:消费与储蓄是怎样决定的

 8.4 再论萨伊定律

 8.5 模型与中国经济的数量对比

 第9讲 中国的消费不足

 9.1 引言

 9.2 中国消费不足的模型分析

 9.3 模型数量模拟

 9.4 中国消费不足的成因

 9.5 推进消费转型的国企改革

 附录9.A模型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0讲 从内部失衡到外部失衡

 10.1 一些国民经济统计的知识准备

 10.2 全球失衡与过剩储蓄

 10.3 全球失衡的模型分析

 1讲 外部失衡与经济危机

 11.1 开放模型的拓展

 11.2 资产价格泡沫

 11.3 国际收支危机

 11.4 美国与次贷危机

 2讲 财政政策:凯恩斯和李嘉图

 12.1 中国政府财政状况简介

 12.2 有关财政政策的关键问题

 12.3 凯恩斯的财政乘数效应

 12.4 李嘉图等价

 12.5 凯恩斯还是李嘉图

 附录12.A扭曲性税收带来的福利损失

 3讲 灵活价格下的货币经济

 13.1 真实世界中的货币

 13.2 模型中货币的引入

 13.3 货币经济的模型分析

 13.4 对货币经济的讨论

 4讲 黏性价格下的货币经济与货币政策

 14.1 总供给曲线

 14.2 黏性价格下的倾斜总供给曲线

 14.3 斯曲线

 14.4 货币政策的

 14.5 中国又如何

 附录14.A估算产出缺口的几种数量方法

 5讲 货币政策传导与流动性效应

 15.1 真实世界中的货币政策传导

 15.2 货币政策传导与市场分割

 15.3 市场分割模型

 15.4 利率的决定

 15.5 流动性“堰塞湖”与2015年A股的大牛市

 附录15.A市场分割与货币非中性

 6讲 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预算软约束视角

 16.1 引言

 16.2 投资项目的预算软约束

 16.3 金融市场

 16.4 透过预算软约束看中国金融市场

 16.5 对预算软约束的总结

 7讲 常规货币政策

 17.1 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

 17.2 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理念

 17.3 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

 17.4 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

 8讲 非常规货币政策

 18.1 常规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18.2 货币政策传导的阻塞

 18.3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伯南克路线图

 9讲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19.1 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

 19.2 财政主导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

 19.3 货币主导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

 19.4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第20讲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

 20.1 认识汇率

 20.2 汇率决定的模型分析

 20.3 汇率的决定

 20.4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与对外汇冲销

 20.5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选择

 第21讲 中国的通货膨胀与房价

 21.1 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关键问题

 21.2 理解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21.3 理解中国的房价

 21.4 理解中国的地方政府财政

 第22讲 中国的债务问题与金融乱象

 22.1 引言

 22.2 中国去杠杆政策的由来

 22.3 对中国债务问题的认识

 22.4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乱象的由来

 第23讲 新-新古典综合给出的正统答案

 23.1 引言

 23.2 新-新古典综合的历史由来

 23.3 新-新古典综合的世界观

 23.4 新-新古典综合世界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24讲 非正统宏观经济理论给出的不同答案

 24.1 次贷危机对新-新古典综合的挑战

 24.2 非正统宏观经济理论历史溯源

 24.3 需求不足的模型分析

 24.4 对中国经济的讨论

 第25讲 理解中国经济的六层思维

 25.1 引言

 25.2 次优理论

 25.3 理解中国经济的前五个思维层次

 23.4 第六层思维与中国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

 附录25.A最优税收理论

 参考文献

 数据库索引

 名词索引

 出版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