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印刷]农学概论
9787030198327
¥
73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李存东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98327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80页
货号738006559309
上书时间2023-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参数
农学概论
ISBN
9787030198327
定价
75
作者
李存东 著;李存东 编; 译;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页数
280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作物的遗传改良,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病、虫、草害与防治,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农田生态系统和种植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书的知识与理论,要求读者具备基本的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理论知识.同时,本书所涉及的作物生产实践性很强,建议读者或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学习和运用本书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 章 绪论 1 1. 1 农业的基本概念 1 1. 1. 1 农业的含义 1 1. 1. 2 农业的组成 1 1. 1. 3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2 1. 1. 4 农业系统观 3 1. 1. 5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3 1. 1. 6 我国传统农学思想 5 1. 1. 7 西方现代农业的优点和问题 5 1. 1. 8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战略 5 1. 2 农学概况 7 1. 2. 1 农学的概念与范畴 7 1. 2. 2 农学的地位与作用 8 1. 2. 3 农学的性质 8 1. 2. 4 农学的特点 9 1. 2. 5 作物学与农学的关系 10 1. 2. 6 作物生产特点 11 1. 2. 7 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 12 1. 3 农学发展前景展望 17 1. 3. 1 农学与农业信息技术 17 1. 3. 2 农学与生态农业 17 1. 3. 3 农学与可持续农业 18 1. 3. 4 农学与生物技术 18 1. 3. 5 农学与农业机械化 19 1. 4 ?农学概论?的教学特点 19 第2 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20 2. 1 作物的起源和传播 20 2. 1. 1 作物的概念 20 2. 1. 2 作物的起源 20 2. 1. 3 作物的起源中心 20 2. 1. 4 作物的传播 23 2. 2 作物的分类 24 2. 2. 1 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24 2. 2. 2 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25 2. 2. 3 按植物科?属?种分类 25 2. 3 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28 2. 3. 1 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 28 2. 3. 2 世界作物分布与生产及粮食贸易 29 2. 3. 3 中国作物分布与生产 34 第3 章 作物的遗传改良 41 3. 1 作物的遗传改良 41 3. 1. 1 作物品种概念与类型 41 3. 1. 2 作物遗传改良的任务 43 3. 1. 3 作物育种目标的内容及制定原则 43 3. 1. 4 种质资源 44 3. 2 作物遗传改良的遗传学基础 46 3. 2. 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46 3. 2. 2 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47 3. 2. 3 数量性状及其遗传 49 3. 3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 50 3. 3. 1 作物的繁殖方法 50 3. 3. 2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育种特点 52 3. 4 传统作物育种的方法 53 3. 4. 1 作物育种方法相关性 53 3. 4. 2 引种 54 3. 4. 3 选择育种 56 3. 4. 4 杂交育种 58 3. 4. 5 …优势利用 62 3. 5 作物育种的基本方法 67 3. 5. 1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 67 3. 5. 2 基因工程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68 3. 6 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 68 3. 6. 1 作物品种审定与推广 68 3. 6. 2 种子繁育与生产体系 69 3. 6. 3 种子检验的主要技术 70 第4 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72 4. 1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72 4. 1. 1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发育阶段 72 4. 1. 2 作物的生育期 73 4. 1. 3 作物的生育时期 74 4. 2 作物的器官建成 75 4. 2. 1 种子形态和萌发 75 4. 2. 2 营养器官的建成 77 4. 2. 3 生殖器官的建成 80 4. 2. 4 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81 4. 3 作物的群体特征 83 4. 3. 1 作物群体的基本概念 83 4. 3. 2 作物群体结构与指标体系 83 4. 3. 3 作物群体的源?库?流概念及其关系 84 4. 4 作物产量形成 86 4. 4. 1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 86 4. 4. 2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87 4. 4. 3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及影响条件 89 4. 4. 4 作物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90 4. 5 作物品质形成 91 4. 5. 1 作物产品品质及影响因素 91 4. 5. 2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94 第5 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 97 5. 1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97 5. 1. 1 作物的生态因子及生态适应性 97 5. 1. 2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100 5. 2 作物与光照 101 5. 2. 1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101 5. 2. 2 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 105 5. 2. 3 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107 5. 3 作物与温度 108 5. 3. 1 温度变化规律对作物的影响 109 5. 3. 2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 111 5. 3. 3 积温及无霜期对作物的影响 113 5. 3. 4 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114 5. 4 作物与水分 117 5. 4. 1 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 117 5. 4. 2 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119 5. 5 作物与空气 121 5. 5. 1 作物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121 5. 5. 2 作物与氧气的关系 122 5. 5. 3 风速对作物的影响 123 5. 5. 4 空气中其他气体与作物的关系 123 5. 6 作物与肥料 124 5. 6. 1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24 5. 6. 2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124 5. 6. 3 作物的需肥规律 126 5. 7 作物与土壤 127 5. 7. 1 土壤和土壤肥力 127 5. 7. 2 土壤的主要性质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128 5. 7. 3 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131 第6 章 作物生产技术 133 6. 1 土壤耕作技术 133 6. 1. 1 土壤耕作的作用?意义 133 6. 1. 2 土壤耕作的类型 134 6. 2 播种技术 137 6. 2. 1 播前技术 137 6. 2. 2 播种技术 139 6. 2. 3 播后技术 141 6. 3 育苗移栽技术 142 6. 3. 1 育苗移栽的意义 142 6. 3. 2 育苗方式 143 6. 3. 3 苗床管理 144 6. 3. 4 移栽技术 145 6. 4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46 6. 4. 1 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用 146 6. 4. 2 地膜的种类与性能 147 6. 4. 3 地膜覆盖的效应及增产机理 148 6. 4. 4 地膜覆盖栽培管理 149 6. 5 施肥技术 151 6. 5. 1 施肥的意义 151 6. 5. 2 影响肥效的因素及施肥原则 152 6. 5. 3 提高肥效的途径 153 6. 5. 4 养分作用规律 154 6. 5. 5 推荐施肥技术 155 6. 5. 6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 157 6. 6 水分管理技术 158 6. 6. 1 作物的需水规律 158 6. 6. 2 合理灌溉指标 159 6. 6. 3 节水灌溉方法 160 6. 7 化学调控技术 163 6. 7. 1 化学调控的原理 163 6. 7. 2 激素的种类 163 6. 7. 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166 第7 章 作物病?虫?草害与防治 169 7. 1 病害 169 7. 1. 1 作物病害的种类和症状 169 7. 1. 2 病原生物 170 7. 1. 3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72 7. 2 虫害 174 7. 2. 1 昆虫的特征与发育 174 7. 2. 2 昆虫的主要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177 7. 2. 3 害虫发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78 7. 3 草害 179 7. 3. 1 农田杂草的危害 180 7. 3. 2 杂草的类型 180 7. 3. 3 杂草的主要特性 181 7. 4 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182 7. 4. 1 植物检疫 182 7. 4. 2 农业防治 182 7. 4. 3 化学防治 184 7. 4. 4 生物防治 186 7. 4. 5 物理机械防治 186 7. 5 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 187 7. 5. 1 农业专家系统 187 7. 5. 2 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 189 第8 章 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 190 8. 1 概述 190 8. 1. 1 农副产品及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 190 8. 1. 2 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0 8. 2 粮食产品的贮藏与加工 192 8. 2. 1 小麦的贮藏与加工 192 8. 2. 2 稻谷加工与贮藏 197 8. 3 油料纤维产品的贮藏加工 202 8. 3. 1 油料产品的贮藏加工 202 8. 3. 2 纤维产品的贮藏加工 205 8. 4 生物质能源产品贮藏与加工 207 8. 4. 1 生物质能源 207 8. 4. 2 典型生物质能源 208 第9 章 农田生态系统 214 9. 1 农田生态系统的起源和结构 214 9. 1. 1 农业的起源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发展 214 9. 1. 2 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215 9. 2 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16 9. 2. 1 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源 216 9. 2. 2 能量流动遵循的热力学定律 217 9. 2. 3 农田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 218 9. 2. 4 农田生态系统的人工辅助能及能量效率 219 9. 2. 5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220 9. 3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22 9. 3. 1 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命与元素 222 9. 3. 2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222 9. 3. 3 农业生态系统中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 223 9. 4 农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调控 229 9. 4. 1 信息传递 229 9. 4. 2 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 231 第10 章 种植制度 234 10. 1 种植制度与作物布局 234 10. 1. 1 种植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234 10. 1. 2 资源与种植制度 234 10. 1. 3 作物布局的含义与生产意义 236 10. 1. 4 作物布局的影响因素 237 10. 1. 5 作物布局的原则 243 10. 1. 6 我国的作物布局 244 10. 2 复种 245 10. 2. 1 复种的概念与意义 245 10. 2. 2 复种的条件 248 10. 2. 3 复种技术 248 10. 2. 4 我国主要复种方式 250 10. 3 间?套作 252 10. 3. 1 间?套作的概念与意义 252 10. 3. 2 间?套作效益原理 254 10. 3. 3 间?套作技术特点 255 10. 3. 4 间?套作主要类型与方式 257 10. 4 轮作与连作 259 10. 4. 1 轮作 259 10. 4. 2 连作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
关联推荐
李存东编*的《农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系统全面介绍了农学相关知识,本书涉及的领域较广,与作物生产结合紧密,适合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学生选作教材,同时也可供农业工作者和大专院校教师与研究生参考。
在线试读
暂无试读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