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

16 5.0折 32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素逸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61159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2元

上书时间2024-05-18

伴我侗行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
定价:32.00元
作者:黄素逸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1461159
字数:371000
页码:2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在核反应堆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在对核反应堆分类、核能系统中的热力过程、状态参数及蒸汽动力循环和堆芯材料及其热物性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反应堆热源及稳态工况的传热计算,核反应堆稳态工况的水力计算,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原理和反应堆瞬态热工分析。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特别是核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核设计和核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章 绪论 节 核反应堆分类  一、概述  二、轻水堆  三、重水堆  四、气冷堆  五、快中子增殖堆  六、供热堆 第二节 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一、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研究对象  二、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目的  四、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任务第二章 核能系统中的热力过程 节 状态参数  一、状态参数特性  二、基本状态参数  三、重要状态参数  四、水的热力学性质 第二节 蒸汽动力循环  一、概述  二、朗肯循环 第三节 蒸汽再热循环与回热循环  一、再热循环  二、回热循环第三章 堆芯材料与热物性 节 核燃料  一、概述  二、核燃料的分类和特性 第二节 包壳材料  一、包壳作用及其选材标准  二、锆合金 第三节 冷却剂和慢化剂及反射层材料  一、冷却剂  二、慢化剂及反射层材料第四章 反应堆热源及稳态工况的传热计算 节 堆热源及其分布  一、压水堆裂变能分配  二、均匀堆释热率分布与展平  三、影响堆功率分布的因素 第二节 反应堆内热量的输出过程  一、堆内的导热过程  二、堆内的对流换热过程 第三节 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  一、棒状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  二、板状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  三、管状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 第四节 停堆后的功率  一、概述  二、剩余裂变功率的衰减  三、裂变产物衰变功率的衰减第五章 核反应堆稳态工况的水力计算 节 稳态工况下水力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一、稳态工况下水力计算的目的  二、稳态工况下水力计算的任务 第二节 单相冷却剂的流动压降计算  一、沿等截面直通道的流动压降  二、局部压降 第三节 汽?水两相流动及其压降计算  一、概述  二、沸腾段长度和流型  三、含汽量、空泡份额和滑速比  四、两相流动压降计算 第四节 自然循环计算  一、自然循环的基本概念  二、自然循环水流量的确定  三、自然循环在反应堆内的应用 第五节 通道断裂时的临界流  一、概述  二、单相流体的临界流  三、长通道中的两相流体的临界流 第六节 堆芯冷却剂流量分配  一、概述  二、闭式通道间的流量分配  三、开式通道间的流量分配 第七节 流动不稳定性  一、概述  二、静力学不稳定性  三、动力学不稳定性第六章 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原理 节 热工设计准则  一、反应堆热工设计前提  二、设计准则 第二节 热管(点)因子  一、基本概念  二、核热管(点)因子  三、工程热管(点)因子  四、降低热管因子的途径 第三节 临界热流量与DNBR  一、沸腾临界  二、典型临界热流量公式  三、影响临界热流密度的因素  四、DNBR 第四节 单通道模型的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一、单通道模型  二、单通道模型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一般步骤  三、单通道模型反应堆热工设计所需计算的内容  四、需要通过科研实验解决的问题 第五节 子通道模型的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一、子通道模型概述  二、基本方程(质量、热量、轴向动量和横向动量等方程)第七章 反应堆热工水力瞬态分析 节 概述  一、反应堆功率调节 与系统运行控制  二、反应堆保护  三、事故分析 第二节 反应堆功率计算  一、中子动力学方程  二、反应性计算  三、停堆后的功率 第三节 燃料元件瞬态过程的温度场  一、燃料元件的瞬态导热方程  二、燃料元件包壳与冷却剂间的传热模型  三、燃料元件瞬态导热方程的求解 第四节 瞬态热工水力基本方程  一、两相流流型  二、单相流与均匀流模型  三、两流体模型与漂移流模型  四、相间界面能量与质量交换  五、瞬态热工水力计算方法  六、正常运行瞬态分析  七、几种可能发生的事故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