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桑亚新李秀婷1版1印最高印次1最新印刷2022年首印2022年电子课
  • 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桑亚新李秀婷1版1印最高印次1最新印刷2022年首印2022年电子课
  • 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桑亚新李秀婷1版1印最高印次1最新印刷2022年首印2022年电子课
  • 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桑亚新李秀婷1版1印最高印次1最新印刷2022年首印2022年电子课
  • 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桑亚新李秀婷1版1印最高印次1最新印刷2022年首印2022年电子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桑亚新李秀婷1版1印最高印次1最新印刷2022年首印2022年电子课

9787518438822

75.28 全新

库存5件

江西吉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桑亚新,李秀婷 主编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38822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货号681574408675

上书时间2023-08-04

凯旋金融中心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条形码:9787518438822 书名: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定价:68.00 丛书名: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著者:桑亚新,李秀婷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8-31 页码:500 千字数:635 开本:16开 装帧:无线胶订(黑白或双色) 中图分类号:①TS201.3 读者对象: 食品专业师生及从业人员   【编辑推荐】     本书每章紧密衔接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将食品专业以及生产实践的案例贯穿始终,突出食品专业的学科特点,还附有微生物学实验,每章设置习题,利于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效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食品微生物学》的再版教材。针对目前国内已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类教材存在的问题,本书编写组总结了相关院校以往的开课情况,新增了28个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可供各大院校选用。同时,本书较大幅度扩充了各章节的习题部分,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在其他方面,对各部分章节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食品微生物学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融合,并且全面纠正了第一版教材中的不妥或过时之处,对第一版教材中与食品领域关系不够密切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精简。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科和高职学生及其教师和实验师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的科技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三、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四、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五、微生物学概念及其分支学科   六、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七、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八、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习题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细菌与食品的关系    第三节 放线菌    第四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五节 古生菌    习题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酵母菌   第二节 霉菌   第三节 蕈菌    习题      第三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习题       第四章 食品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第四节 培养基    习题       第五章 食品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初级代谢的调节    第五节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习题       第六章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第五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与机制   第六节 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习题      第七章 食品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第二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三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习题      第八章 食品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习题      第九章 免疫学技术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基于免疫学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第二节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微生物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第三节 食源性微生物的其他快速检测方法   习题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第一节 微生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    第二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习题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守则   第二节 基础性实验   实验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的观察   实验 2 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测   实验 3 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染色和芽孢染色   实验 4 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 5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 6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 7 酵母菌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和形态观察   实验 8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 9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实验 10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 11 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    实验 12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实验 13 细菌抗菌肽的效价测定    实验 14 酸乳中乳酸菌产酸力的测定   实验 15 甜酒曲和甜酒酿中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与观察    实验 16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   第三节 综合性实验   实验 17 益生菌的耐受性驯化与筛选   实验 18 细菌鉴定用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 19 黏质沙雷菌产色素的发酵温度优化    实验 20 产蛋白酶枯草杆菌的初筛   实验 21 固体糖化曲的制备及其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 22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技术    第四节 开拓性实验    实验 23 细菌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测定    实验 24 基于分离培养的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区系的分析    实验 25 黄曲霉毒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 26 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实验 27 黑曲霉菊粉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实验 28 乳酸菌吸附苯并芘的能力测定      附录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桑亚新,博士生导师,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河北省食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学、酶工程、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专著10余部。      李秀婷,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发酵食品、新型酶资源及功能微生物挖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其他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等。主编《食品微生物学》等教材。    【前言】     由桑亚新和李秀婷主编的《食品微生物学》自 2017 年出版发行以来,其新颖的内容和章节安排形式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被来自全国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2 所高校广泛使用,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连续 5 次再版印刷。 但是,在该书使用过程中,不少编者作为一线的教学人员,敏锐地发现了该书的一些不足;同时,也有一些读者对该书提出了修改建议。 因此,教材编写组对第一版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修订,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    本教材在以下方面进行补充和改动:    (1)新增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部分。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类教材普遍存在一些问题:①内容过多,即收录实验数量与大多数院校的实际运行学时数量不匹配;②收录的许多实验需时过长,与实际的实验单次运行时间(2 / 4 学时)不匹配;③部分收录实验与食品领域相关程度低;④部分实验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 因此,本教材编写组分析总结了许多相关院校的以往开课内容及效果,最终共选编了 28 个实验,供各相关院校酌情选用。    (2)较大幅度地扩充了各章节的习题部分。 所扩充的习题多来自于全国各相关高校食品专业的历年考研真题,以帮助学生自我检验学习以及考研备战。    (3)其他方面也相应做出调整。 首先为了使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联系更紧凑,对部分章节内容的顺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其次进行了知识更新,与食品微生物学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相融合。 最后全面纠正了第一版中的语言和专业方面的不妥或错误之处;对第一版中与食品领域关系不够密切的基础知识进行简练或删除以节省学时。    本教材由河北农业大学桑亚新教授和北京工商大学李秀婷教授担任主编。 主体理论部分编写分工如下:绪论由河北农业大学高洁、桑亚新编写;第一章由河北农业大学韩军、桑亚新编写;第二章由北京工商大学范光森、李秀婷编写;第三章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刘绍军、刘畅编写;第四章由北京工商大学滕超编写;第五章由天津科技大学李玉编写;第六章由北京工商大学张婵、张成楠编写;第七章由江南大学田丰伟编写;第八章由北京林业大学赵宏飞编写;第九章由河北农业大学孙纪录和北京农学院庞晓娜编写;第十章由河北科技大学王志新编写。 实验部分第十一章的编写分工如下:第一节由河北农业大学孙纪录编写;实验 1、15、21、24、26 由江南大学田丰伟编写;实验 2、5、6、7 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刘绍军编写;实验 3、9、13、17 由河北科技大学王志新编写;实验 4、11、12、20、27 由天津科技大学李玉编写;实验 8、18 由北京农学院庞晓娜编写;实验 10、14、22、28 由北京林业大学赵宏飞编写;实验 16、19、23、25 和附录部分由河北农业大学韩军、高洁、孙纪录和桑亚新编写和整理。    全书由桑亚新和孙纪录负责统稿、定稿,并对全书的文字表达及教材中的概念、名词等进行了审视和校正。 由北京工商大学的贾英民和天津科技大学的王昌禄审稿。 他们在百忙之中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和高职学生及其教师和实验师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的科技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由于编写任务繁重,加上水平所限,遗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全国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臻逐步完善和提高。    桑亚新    2021年秋于古城保定    【章节摘要】    ( 三 )食谱广、代谢旺    微生物利用物质的能力很强。 凡是能被动植物利用的物质, 例如蛋白质、 糖类、 脂肪及无机盐等, 微生物都能利用。 有些不能被动植物利用的物质, 例如纤维素、 石油、 塑料等,也能找到利用它们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开展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 为社会创造财富。 例如, 秸秆中的纤维素被特定微生物分解成单糖, 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微生物虽然很小, “胃口” 却很大, 代谢作用十分旺盛, 素有小型的 “活的化工厂” 之称。 从单位质量来看, 微生物代谢强度比高等动物的代谢强度要大几千倍甚至几万倍。 例如, 1kg 酒精酵母 1d 内能 “消耗” 掉几千千克糖, 把它转变为酒精。 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它能够把基质较多地转变为有用的产品。 代谢旺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非常多, 有些是动、 植物所不具有的, 例如生物固氮作用等。 在生产实践中, 应用这个特点不仅可以获得种类繁多的发酵产品, 而且可以找到比较简便的生产工艺路线。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