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

140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从豁、臧俊岐 著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19

上书时间2023-05-28

寻觅情怀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从豁、臧俊岐 著
  •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8874815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6页
  • 字数 5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灸能除百病,灸能得健康。《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为我国著名针灸大师藏俊岐医生多年畅销作《中国灸法集萃》的修订版,《中国灸法集萃》出版数十年,获奖无数、畅销不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灸,用灸法治病养生,于是这本修订版全新问世了。在这本修订版当中,藏俊岐大师博采民间灸法精华,教您用最正确的灸法防病、治病,为您的开出健康“金处方”。
  在《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中,藏俊岐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人体经络、各种艾灸方法、艾灸器具等基础理论;并传授百种常见病的艾灸方案,所用灸法多种多样,可称得上是“一症多治、一病多法”。书中还配有经络、艾灸取穴位置插图,更适宜您在家中操作。只要您用好《中国灸法全书(典藏精品版)》,就能利用一团艾草、几个穴位,轻松扫除体内病痛、求得健康、活到天年。
【作者简介】
  臧俊岐,1942年生,河南开封人。主任医师、著名针灸学家,历任开封市针灸学会会长、开封市中医药科技委员会委员、开封市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中医评审委员会委员。自幼体弱多病,稍长立志攻医。业医近50年,针技娴熟、医术精湛,勤求博采,师吉创新。施针用药简而有效,针刺手法温和轻柔,乃针灸“温和派”代表人物之一,创有“无痛针刺法”和“飞针点剌金凤展翅努啄术”。擅长神经内外、风湿、呼吸等科和灸疗术,多次被邀请出国应诊帮讲学,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科技攻关。“重铸宋代天圣针灸钢人的研究”等六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重铸的针灸铜人”填补了世界空白。其著作《中国灸法集粹》获北方十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专著奖。曾赴法国、英国、俄罗斯、赞比亚、刚果(金)等国进行医疗和学术交流,荣获卫生部授予的“全国援外优秀医疗队员”称号。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次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宣读论文和作针刺手法现场观摩表演。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针灸医学验集》、《中国灸法集粹》、《头部独特针灸点穴按摩技法》等10部书。其个人辞条被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世界医学界名入录》等20余部辞典。
【目录】
第一篇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经络概述
第一节经络与腧穴的关系
第二节经络的特点
第二章十二经脉和腧穴
第一节手太阴肺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第二节手阴明大肠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禾髎
20迎香
第三节足阳明胃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梁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第四节足太阴脾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第五节手少阴心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阴郄
7神门
8少府
9少冲
第六节手太阳小肠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第七节足太阳膀胱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俞
44神堂
45噫嘻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肓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通谷
67至阴
第八节足少阴肾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钟
5水泉
6照海
7复溜
8交信
9筑宾
10阴谷
11横骨
12大赫
13气穴
14四满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关
19阴都
20通谷(腹)
21幽门
22步廊
23神封
24灵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第九节手厥阴心包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天池
2天泉
3曲泽
4郄门
5间使
6内关
7大陵
8劳宫
9中冲
第十节手少阳三焦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关冲
2液门
3中渚
4阳池
5外关
6支沟
7会宗
8三阳络
9四渎
10天井
11清冷渊
12消泺
13臑会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牖
17翳风
18瘈脉
19颅息
20角孙
21耳门
22耳和髎
23丝竹空
第十一节足少阳胆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瞳子髎
2听会
3上关
4颔厌
5悬颅
6悬厘
7曲鬓
8率谷
9天冲
10浮白
11窍阴(头)
12完骨
13本神
14阳白
15临泣(头)
16目窗
17正营
18承灵
19脑空
20风池
21肩井
22渊腋
23辄筋
24日月
25京门
26带脉
27五枢
28维道
29居髎
30环跳
31风市
32中渎
33阳关(膝)
34阳陵泉
35阳交
36外丘
37光明
38阳辅
39悬钟
40丘墟
41临泣(足)
42地五会
43侠溪
44窍阴(足)
第十二节足厥阴肝经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大敦
2行间
3太冲
4中封
5蠡沟
6中都
7膝关
8曲泉
9阴包
10足五里
11阴廉
12急脉
13章门
14期门
第三章奇经八脉和腧穴
第一节督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长强
2腰俞
3阳关(腰)
4命门
5悬枢
6脊中
7中枢
8筋缩
9至阳
10灵台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哑门
16风府
17脑户
18强间
19后顶
20百会
21前顶
22囟会
23上星
24神庭
25素髎
26人中
27兑端
28龈交
第二节任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腧穴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4关元
5石门
6气海
7阴交
8神阙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阙
15鸠尾
16中庭
17膻中
18玉堂
19紫宫
20华盖
21璇玑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浆
第三节冲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交会腧穴
第四节带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交会腧穴
第五节阳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交会腧穴
第六节阴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交会腧穴
第七节阳维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交会腧穴
第八节阴维脉
(一)循行
(二)病候
(三)交会腧穴
第四章奇穴
第一节头颈部
1四神聪
2印堂
3鱼腰
4太阳
5上明
6球后
7金津(左)·玉液(右)
8夹承浆
9鼻通
10牵正
11聚泉
12耳尖
13翳明
14安眠
15上廉泉
16百劳
17崇骨
第二节躯干部
1华佗夹脊
2定喘
3结核
4胃脘下俞
5痞根
6腰眼
7十七椎
8腰奇
9颈臂
10三角灸
11提托
12子宫
第三节四肢部
1肩前
2肘尖
3臂中
4二白
5中泉
6腰痛点
7落枕
8中魁
9大骨空
10小骨空
11十宣
12环中
13四强
14百虫窝
15鹤顶
16膝眼
17阑尾
18胆囊
19外踝尖
20内踝尖
21八风
22八邪

第二篇灸治方法
第一章灸法概述
第一节灸法的起源
第二节灸法的作用
第二章灸法的应用
第一节灸法的种类
(一)艾灸法
1艾炷灸
2艾卷灸
3温灸
(二)非艾灸法
1敷灸
2硫黄灸
3黄蜡灸
4灯火灸
5桑枝灸
6桃枝灸
7麻叶灸
8烟草灸
9线香灸
10火柴头灸
11铝灸
12药锭灸
13药捻灸
14药熏蒸气灸
15电热灸
16电子温针灸
第二节灸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一)灸法的特点
(二)灸法的应用范围
(三)热证的灸法治疗问题
第三节灸法的补泻
第四节灸法注意事项
附:“灸禁“参考资料

第三篇临床治验
第一章传染病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葱豉糊敷灸
4避瘟散敷灸
5椒豉膏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流行性腮腺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灯火灸
2火柴头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肺结核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蒜灸
5艾炷直接灸
6艾炷瘢痕灸
7蒜泥艾炷长蛇灸
8熏灸器灸
9五倍子敷灸
10肺痨膏敷灸
11白芥子敷灸
12蒜泥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节细菌性痢疾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回旋灸
2艾卷温和灸
3艾炷隔蒜灸
4艾炷隔姜灸
5艾炷隔盐灸
6针上加灸
7吴茱萸敷灸
8大黄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节疟疾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着肤灸
3马齿苋敷灸
4二甘散敷灸
5巴豆霜敷灸
6巴豆仁饼敷灸
7白胡椒丸敷灸
8白胡椒敷灸
9毛茛叶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血吸虫病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蒜灸
4艾炷瘢痕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章内科疾病
第一节支气管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蒜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姜敷药灸
5艾炷瘢痕灸
6复方炙白芥子敷灸
7复方公丁香敷灸
8芥砒膏敷灸
9三白膏敷灸
10斑蟊敷灸
11毛茛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瘢痕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蒜灸
4艾卷温和灸
5毛茛叶敷灸
6白芥子敷灸
7复方白芥子敷灸
8复方炙白芥子敷灸
9麝香大蒜敷灸
10复方桃仁敷灸
11热参总碱敷灸
12硫甘三白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支气管扩张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回旋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蒜灸
4艾炷瘢痕灸
5蒜泥敷灸
6复方瓜蒌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节胃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盐灸
5艾炷无瘢痕灸
6艾炷瘢痕灸
7毛茛根敷灸
8复方吴茱萸敷灸
9胃痛糊敷灸
10健脾膏敷灸
11威灵仙叶敷灸
12芥菜子敷灸
13温盒灸
14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盐灸
5复方吴茱萸敷灸
6毛茛根敷灸
7威灵仙叶敷灸
8胃痛膏敷灸
9溃疡膏敷灸
10温盒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胃下垂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瘢痕灸
5毛茛根敷灸
6蓖倍饼敷灸
7针上加灸
8温盒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七节胃肠神经官能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盐灸
4温盒灸
5复方吴茱萸敷灸
6止吐糊敷灸
7灯火灸
8暖脐膏敷灸
9针上加灸
10艾炷隔胡椒饼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八节腹泻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温盒灸
4艾炷隔姜灸
5艾炷隔盐灸
6艾卷隔盐灸
7艾炷隔药灸
8艾炷隔饼灸
9艾炷隔胡椒饼灸
10艾炷隔附子饼灸
11复方吴茱萸敷灸
12暖脐膏敷灸
13丁香散敷灸
14车桂散敷灸
15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九节高血压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瘢痕灸
2艾炷无瘢痕灸
3艾卷温和灸
4温灸器灸
5复方桃仁敷灸
6复方吴茱萸敷灸
7复方利眠宁敷灸
8眩晕糊敷灸
9针上加灸
10复方附子膏敷灸
11艾炷隔姜灸
12吴茱萸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节中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瘢痕灸
3艾炷隔盐灸
4艾炷隔姜灸
5艾炷着肤灸
6针上加灸
7艾炷隔皂角糊灸
8瘫痪饼敷灸
9桃仁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附:中风预防法
(一)选用穴位
(二)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瘢痕灸
3艾炷隔盐灸
4咸附子敷灸
5复方附子敷灸
(三)经验辑要
(四)参考资料
(五)补充说明
第十一节冠心病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无瘢痕灸
3艾炷瘢痕灸
4针上加灸
5灯火灸
6温灸器灸
7活血止痛膏敷灸
8川芎敷灸
9温盒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二节血小板减少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姜灸
2艾炷瘢痕灸
3艾卷温和灸
4针上加灸
5复方吴茱萸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十三节尿潴留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卷雀啄灸
4艾炷隔姜灸
5甘遂敷灸
6鲜青蒿敷灸
7癃闭散敷灸
8逐水散敷灸
9葱椒敷灸
10复方吴茱萸敷灸
11葱矾敷灸
12栀子敷灸
13温盒灸
14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四节男性性功能障碍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卷回旋灸
4温盒灸
5艾炷隔姜灸
6艾炷隔盐灸
7艾炷着肤灸
8艾炷瘢痕灸
9艾火针衬垫灸
10滑精膏敷灸
11阳痿膏敷灸
12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五节精子缺乏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温盒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盐灸
5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六节风湿性关节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盐灸
4艾炷瘢痕灸
5药物艾炷瘢痕灸
6硫黄隔姜灸
7艾火针衬垫灸
8针上加灸
9威灵仙叶敷灸
10斑蝥敷灸
11吴茱萸敷灸
12姜乳敷灸
13发泡散敷灸
14复方川草乌敷灸
15透骨草敷灸
16铁梨寨敷灸
17小茴香敷灸
18灯火灸
19荆防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七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瘢痕灸
5药物艾炷瘢痕灸
6硫黄隔姜灸
7艾火针衬垫灸
8针上加灸
9威灵仙叶敷灸
10斑蝥敷灸
11吴茱萸敷灸
12川槿皮敷灸
13凤仙花敷灸
14芙蓉叶敷灸
15五倍子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八节颈椎综合征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针上加灸
2艾卷温和灸
3温盒灸
4艾炷隔姜灸
5鹅透膏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十九节肩关节周围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盐灸
5艾火针衬垫灸
6温灸器灸
7电热针灸
8针上加灸
9斑蝥敷灸
10肩痛膏敷灸
11灯火灸
12艾炷瘢痕灸
13阳燧锭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十节增生性脊椎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回旋灸
2温盒灸
3针上加灸
4艾炷隔姜灸
5鹅透膏敷灸
6药饼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二十一节硬皮病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附子饼灸
4丁桂散敷灸
(四)经验辑要
第二十二节断肠草中毒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姜灸
2艾炷隔蒜灸
3艾卷温和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十三节休克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艾炷隔棉灸
3艾炷隔盐灸
4食盐熨灸
5艾卷温和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十四节白血病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瘢痕灸
2艾炷隔姜灸
3消痞散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三章外科疾病
第一节落枕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卷回旋灸
4艾炷隔姜灸
5温盒灸
6蓖麻叶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腱鞘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着肤灸
4隔姜硫黄灸
5灯火灸
6复方干姜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腱鞘囊肿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姜灸
2艾炷无瘢痕灸
3隔姜硫黄灸
4艾卷温和灸
5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四节扭挫伤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姜灸
2艾炷隔椒醋饼灸
3隔姜硫黄灸
4艾炷瘢痕灸
5艾炷无瘢痕灸
6艾卷温和灸
7针上加灸
8斑蝥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节鸡眼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艾卷温和灸
3蓖麻子灸
4灯火灸
5蜈乌敷灸
6茉莉花茶敷灸
7鸦胆子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痔疮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姜灸
2艾卷温和灸
3艾卷雀啄灸
4艾炷瘢痕灸
5艾炷着肤灸
6威灵仙叶敷灸
7枸杞根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七节直肠脱垂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盐灸
5蓖麻仁敷灸
6五倍子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八节睾丸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艾炷隔蒜灸
3艾炷隔附子灸
4艾炷隔葱灸
5艾卷温和灸
6蓖麻子仁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九节鞘膜积液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桃杏膏敷灸
2艾炷着肤灸
3艾炷隔蒜灸
4艾炷隔附子灸
5艾炷隔葱灸
6艾卷温和灸
7艾炷隔姜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节急性乳腺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隔葱灸
3艾炷隔蒜灸
4艾炷隔姜灸
5针上加灸
6温盒灸
7葱白敷灸
8蒜泥敷灸
9艾炷隔豆豉饼灸
10泥鳅土豆敷灸
11蒲公英敷灸
12仙人掌敷灸
13葱白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一节急性阑尾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炷着肤灸
4芒硝冰片敷灸
5复方大黄敷灸
6石膏桐油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二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火针衬垫灸
5针上加灸
6硫黄隔姜灸
7艾炷隔蒜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三节颈淋巴结结核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瘢痕灸
2艾卷温和灸
3艾炷隔蒜灸
4蒜泥敷灸
5艾炷直接灸
6药物艾卷温和灸
7磁石敷灸
8乌蛇皮敷灸
9灯火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四节骨结核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隔姜硫黄灸
2复方荆防蒸气灸(八仙逍遥汤)
3复方海桐皮蒸气灸
4艾炷瘢痕灸
5艾炷隔蒜灸
6艾炷隔姜灸
7艾卷温和灸
8蜡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章妇产科疾病
第一节痛经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温盒灸
3艾炷隔姜灸
4针上加灸
5灯火灸
6痛经膏敷灸
7调经糊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闭经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无瘢痕灸
4艾炷隔胡椒饼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功能性子宫出血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卷回旋灸
4艾炷无瘢痕灸
5灯火灸
6艾炷隔盐姜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节白带过多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卷回旋艾
4白带膏丸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节子宫脱垂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盐灸
4温灸器灸
5温筒灸
6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不孕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艾炷瘢痕灸
3艾炷隔盐灸
4艾卷温和灸
5艾炷隔姜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七节习惯性流产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隔盐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八节妊娠呕吐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药物艾卷温和灸
2艾卷温和灸
3艾卷雀啄灸
4艾炷隔姜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九节胎位不正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无瘢痕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节产后宫缩痛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针上加灸
4.温盒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一节乳汁不足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卷隔葱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章儿科疾病
第一节小儿口腔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吴茱萸敷灸
2连萸散敷灸
3萸桂糊敷灸
4细辛敷灸
5皂角敷灸
6生半夏敷灸
7生香附敷灸
8二石糊敷灸
9二明巴豆膏敷灸
10艾卷雀啄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小儿流涎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天南星敷灸
2艾卷温和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小儿夜啼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黑丑敷灸
2朱砂敷灸
3艾炷无瘢痕灸
4艾卷雀啄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节小儿腹泻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炷无瘢痕灸
4艾炷隔姜灸
5艾炷隔盐灸
6艾炷隔胡椒饼灸
7艾炷隔肉豆蔻饼灸
8灯火灸
9五倍子膏敷灸
10丁桂散敷灸
11车桂散敷灸
12干桂散敷灸
13白胡椒敷灸
14硫黄敷灸
15吴茱萸籽敷灸
16代针丸敷灸
17苍藁散敷灸
18颠倒苦苍散敷灸
19朴硝敷灸(即朴硝罨法)
20苍术敷灸(即苍术封脐法)
21桂术散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节小儿营养不良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疳积散敷灸
2疳积膏敷灸
3皮硝敷灸
4疳积草敷灸
5艾卷温和灸
6艾炷隔姜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遗尿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无瘢痕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盐灸
5温盒灸
6针上加灸
7艾火针衬垫灸
8五倍子敷灸
9遗尿膏敷灸
10桑螵蛸敷灸
11硫黄敷灸
12三白硫甘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章神经精神科疾病
第一节头痛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炷隔蒜灸
4艾炷隔姜灸
5灯火灸
6薄荷叶敷灸
7生姜敷灸
8决明子敷灸
9蓖麻仁敷灸
10山豆根敷灸
11雄黄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隔蒜灸
5艾炷隔蒜泥灸
6针上加灸
7苇管器灸
8蛋壳苇管器灸
9蓖麻仁敷灸
10蓖麻仁朱砂敷灸
11蓖麻仁松香(牵正膏)敷灸
12马钱子敷灸
13鹅不食草敷灸
14复方川乌敷灸
15鲜姜泥敷灸
16天南星敷灸
17芥末糊敷灸(即针挑加芥末糊外敷法)
18皂角敷灸
19鳝鱼血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膈肌痉挛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着肤灸
3艾炷隔姜灸
4灯火灸
5针上加灸
6乌附子敷灸(虚呃散)
7丁香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节坐骨神经痛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硫黄隔姜灸
4艾火针衬垫灸
5温盒灸
6针上加灸
7斑蝥敷灸
8吴莱萸敷灸
9荆防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节失眠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针上加灸
4珍珠层粉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癫痫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瘢痕灸
4灯火灸
5阳燧锭灸
6苯妥英钠敷灸
7芫花敷灸
8艾炷隔定痫糊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七章眼、口腔、耳鼻喉科疾病
第一节急性结膜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毛茛草敷灸
4代赭石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麦粒肿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艾卷温和灸
3灯火灸
4双天膏敷灸
5生地黄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牙痛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蒜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炷着肤灸
4艾卷雀啄灸
5生附子敷灸
6灯火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节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回旋灸
3艾炷隔姜灸
4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五节耳鸣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苍术灸
2艾炷隔姜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内耳眩晕症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艾炷隔姜灸
3针上加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七节化脓性中耳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八节变应性鼻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斑蝥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九节鼻出血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卷雀啄灸
3艾炷隔姜灸
4艾炷着肤灸
5灯火灸
6鼻衄饼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节急性扁桃体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灯火灸
2艾炷着肤灸
3黄连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十一节鼻窦炎
(一)疾病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蒜灸
2青苔塞鼻敷灸
3鼻渊散吹鼻法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八章皮肤科疾病
第一节荨麻疹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姜灸
2艾卷温和灸
3针上加灸
4灯火灸
5荆芥穗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二节神经性皮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药锭(丹药)灸法
3药物艾卷温和灸
4蒜泥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三节湿疹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药物艾卷温和灸
3灯火灸
4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四节银屑病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蒜泥灸
2艾卷隔蒜泥温和灸
3药物艾卷温和灸
4蒜泥敷灸
5灯火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五节寻常疣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
2灯火灸
3线香灸
4鸦胆子仁敷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六节白癜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2艾炷隔姜灸
3梅花针加艾卷回旋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七节毛囊炎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蒜灸
2艾炷着肤灸
3线香灸
4艾熏器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八节冻伤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隔姜灸
2艾卷温和灸
3芒硝敷灸
4大黄敷灸
5山楂敷灸
6生姜敷灸
7青麦苗敷灸
8棉籽蒸气灸
9姜椒蒸气灸
(四)经验辑要
(五)参考资料
(六)补充说明
第九节斑秃
(一)概述
(二)选用穴位
(三)灸治方法
1艾炷着肤灸(无瘢痕灸)
2艾炷隔姜灸
3艾卷温和灸
4梅花针配生姜、温和灸
(四)经验辑要
(五)补充说明

第四篇保健灸法与灸法实验研究
第一节保健灸概说
第二节保健灸常用穴位及方法
(一)神阙灸
1神阙隔姜灸
2神阙隔盐灸
3神阙炼脐法
(二)足三里灸
1足三里温和灸
2足三里瘢痕灸
(三)气海灸
1气海温和灸
2气海隔姜灸
3气海附子灸
(四)关元灸
(五)大椎灸
(六)风门灸
(七)身柱灸
(八)膏肓灸
(九)涌泉灸
1涌泉隔姜灸
2涌泉无瘢痕灸
(十)三阴交灸
1三阴交艾卷温和灸
2三阴交艾炷隔姜灸
3三阴交艾炷无疤痕灸
(十一)百会灸
百会艾卷温和灸
百会艾炷隔姜灸
百会艾炷无疤痕灸
(十二)中脘灸
中脘艾卷温和灸
中脘艾炷隔姜灸
中脘艾炷瘢痕灸
中脘艾炷隔姜灸
第三节女子卵巢保养灸法
(一)选用穴位
(二)灸治方法
1艾卷温盒灸
2艾卷温和灸
第四节男子肾保养灸法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