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越剧文化史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越剧文化史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越剧文化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越剧文化史

品相全新,如图所示,正版现货,塑封未拆,一版一印,可当天发

89 9.1折 98 全新

仅1件

上海虹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中崎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1-08

包罗书典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中崎 著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8133999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11页
  • 字数 70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越剧文化史》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越剧文化研究”成果之一。
  《越剧文化史》发掘、汇集了大量越剧研究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越剧研究的前人成果,首次从地域文化角度阐述了越剧的发展轨迹,并从文化学、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与立场阐述了百年越剧的流变过程。
  《越剧文化史》将志、史、论结合,不仅为越剧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真实的文献和材料,更为本学科和相邻学科提出了新的深入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其他戏曲剧种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作者简介】
  蒋中崎,男,1960年生于浙江杭州。1981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84年进入浙江省艺术研究所从事戏曲史论研究工作。现为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员。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戏剧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戏剧理论工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艺术档案学会法人、副会长。曾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曲艺志·浙江卷》常务副主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副主编。在国家及省级学术刊物发表戏曲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有《中国戏曲演进与变革史》《甬剧发展史述》《姚剧发展简史》《宁海平调史》《湖剧发展史》《睦剧发展史》《越剧文化史》《越剧文化论》等戏曲类专著,并参与《浙江文化史》《浙江文化地图》《浙江历史人文读本》等专著的写作。200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艺志书集成特殊贡献奖。
【目录】
第一篇越剧的形成(1851-1938)
第一章“落地唱书”时期(1851-1906)
第一节自娱自乐的“田头唱书”
第二节谋求生机的“沿门唱书”
第三节商业演出的“落地唱书”
第四节丰富与提高的“走台书”
第二章“小歌班”时期(1906-1922)
第一节越剧诞生的三次演出
一、浙江於潜县乐平乡外伍村的演出
二、浙江余杭县陈家庄的演出
三、浙江嵊县东王村的演出
第二节“小歌班”从自娱自乐向商业化的发展
第三节“小歌班”由农村市场向都市娱乐业的探索
一、“小歌班”进入杭州的四次演出
二、“小歌班”进入上海的六次演出
第四节“小歌班”沪上演出三足鼎立的形成
第五节“绍兴文戏”的出现
第三章“绍兴文戏”时期(1922-1938)
第一节绍兴文戏男班在上海的演出
一、演出场所
二、演出剧目
三、演出班社
四、演出活动
五、演出名伶
六、舞台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绍兴文戏男班在浙江的演出
第三节绍兴文戏女班在浙江的兴起
一、绍兴文戏女班兴起的原因
二、“上碧溪村”女子科班的出现
三、“施家岙”第一副女子科班的建立
四、“施家岙”第一副女子科班的演出
五、“施家岙”第一副女子科班的影响
第四节绍兴文戏女班在浙江的演出
一、嵊县其他女子小科班的演出
二、嵊县农村女子小科班形成的原因
三、女子小科班在浙江其他城乡的演出

第二篇越剧的兴盛(1938-1949)
第四章“改良文戏”时期(1938-1942)
第一节女子越剧在上海剧坛的确立
一、女子绍兴文戏在上海的兴起
二、浙江女子越剧戏班蜂拥入上海
三、上海本地女子越剧戏班的建立
四、上海本地女子越剧科班的建立
第二节“孤岛”时期上海越剧创作演出的繁荣
一、越剧编剧“四金刚”的出现
二、大批新剧目的产生
三、越剧演出市场的兴旺
四、越剧女班的社会活动
第三节越剧四大名旦与四大小生的出现
一、“孤岛”时期上海越剧的四大名旦
二、“孤岛”时期上海越剧的四大小生
第四节“孤岛”时期上海越剧创作演出繁荣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三、姚水娟的越剧改革
第五章“新越剧”时期(1942-1949)
第一节越剧现代舞台综合艺术体制的初步建立
一、“新越剧”的出现
二、袁雪芬的“新越剧”改革实践
三、尹桂芳的越剧改革
四、其他越剧艺术家的改革实践
五、“新越剧”时期上海主要越剧团
第二节《祥林嫂》的创作演出
第三节越剧十姐妹义演《山河恋》
第四节“新越剧”的艺术成就
一、艺术品位的提升
二、剧场数量的增加
三、剧场规模的扩大
四、剧团数量的增加
五、剧团体制的变化
六、剧团规模的扩大
七、优秀演员的涌现
八、艺术水平的提高
第五节浙江各地的女子越剧演出
一、嵊县的越剧戏班
二、宁波的女子越剧演出活动
三、杭嘉湖地区的女子越剧演出
第六节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越剧演出活动

第三篇越剧的改革(1949-1976)
第六章“改人改戏”时期(1949-1956)
第一节“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提出
第二节越剧界“三改”工作的开展
一、“改戏”工作
二、“改人”工作
三、“改制”工作
第三节上海民营越剧团的建立
第四节“戏改”成果的大检阅
第七章“男女合演”时期(1956-1966)
第一节民间职业剧团的登记与整顿
一、上海越剧团体的登记与整顿
二、浙江越剧团体的登记与整顿
三、其他省市越剧团体的登记与整顿
第二节各地越剧团布局的调整
第三节越剧创作演出的繁荣
一、“三并举”剧目政策的确立
二、越剧创作的繁荣
三、优秀剧目的涌现
四、越剧演出的繁荣
五、创作方向的偏离
第四节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越剧发展的原因
第八章“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给越剧队伍带来的破坏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越剧创作演出

第四篇越剧的创新(1976-2006)
第九章“创演繁荣”时期(1976-1982)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后各地越剧团的恢复
一、戏曲领域的拨乱反正
二、戏曲队伍的重建
三、艺术教育与艺术研究的恢复
第二节各类创作会议的召开
第三节上演剧目的丰富
一、优秀保留剧目和传统剧目的恢复
二、创作剧目的涌现
第四节各种会演、调演的举行
第十章“改革创新”时期(1982-2006)
第一节浙江小百花现象的出现
一、“戏曲危机”的产生
二、“戏曲危机”的原因
三、浙江小百花现象的出现
第二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创作演出
一、从《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到《西厢记》——越剧艺术的日臻完善
二、从《寒情》《孔乙己》到《藏书之家》——越剧观念的更新与艺术创新的探索
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成功经验
四、茅威涛的越剧艺术成就与创新
第三节浙江省其他越剧团的主要创作与演出
一、古装戏创作与演出
二、现代戏创作与演出
第四节上海越剧院的创作与演出
一、1982年至1996年主要创作演出
二、1997年至2006年主要创作演出
第五节上海其他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
一、虹口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
二、卢湾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
三、静安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
第六节南京市越剧团与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创作演出
一、南京市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
二、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
第七节沪浙两地越剧会演与中国越剧节的举办
一、上海、浙江越剧大赛及会演的举行
二、中国小百花越剧节的举办
三、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四、中国越剧艺术节的举办
五、历年获梅花奖、白玉兰奖等的越剧青年演员
六、浙江省历届戏剧节越剧获奖主要剧目
第八节新时期越剧艺术的特点
一、剧本创作的特点
二、舞台艺术的特点

附录
1.上海越剧演出场所(1917-1949)
2.越剧主要演出剧目(1906-2007)
3.越剧专业表演团体(1906-2006)
4.越剧主要演员名录(1906一1949)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