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心学之路 : 陆象山思想的足迹
  • 走向心学之路 : 陆象山思想的足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向心学之路 : 陆象山思想的足迹

40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点校;李焘 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92-04

装帧其他

货号J2一47

上书时间2021-04-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点校;李焘 撰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1992-04
  • ISBN 9787101008005
  • 定价 8.7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陆九渊又称象山, 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 是宋明心学的开创者。本书阐述了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 考察了陆九渊的哲学逻辑结构与特点, 评价了陆九渊的历史地位。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心学的产生

一、宋明理学的发端

二、程颢程颐之分野

三、陆九渊之承接

第二章陆九渊的家世、心学和著作

一、家世

二、走向心学之路

(一)科举求仕和心学的选择

(二)从政和心学本体论的建构

三、著作

第三章陆九渊的社会政治思想

一、“民本”与“君权”

(一)“民本”说

(二)“君权”说

二、吏与官

(一)吏说

(二)官说

三、弊端与变法

(一)弊端

(二)变法

四、科举与人材

(一)科举

(二)人材

第四章陆九渊哲学的逻辑结构

一、从“心”经“物”到“心”的逻辑结构

二、“心”、“理”和“道”

(一)“心”论

(二)“理”论

(三)“道”论

三、“心”与“理”,“心”与“道”

(一)“心”与“理”

(二)“心”与“道”

四、“心”与“物”

(一)由“心”至“物”

(二)由“物”至“心”

五、理论思维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章一与二、动与静的学说

一、“一”与“二”

(一)何谓“一”与“二”

(二)“一”与“二”的关系

二、“动”与“静”

(一)“动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

(二)“动静”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统一体

(三)“心”与“动静”之联结

三、“变化”与“日新”

(一)“变化”

(二)“日新”

四、“三极”论

第六章格与致、知与行的学说

一、认识对象和方法

(一)认识对象

(二)认识方法

二、“格物”与“致知”

(一)“格物”论

(二)“致知”论

三、“知”与“行”

(一)何谓“知”、“行”

(二)“知先行后”说

四、“存养”与“剥落”

第七章陆九渊与朱熹思想异同之辨

一、朱陆论争的由来和发展

(一)“道统”正宗之争

(二)思想来源之辩

二、鹅湖“为学之方”的论争

(一)鹅湖之会

(二)“易简”与“支离”

(三)“尊德性”与“道问学”

三、“无极”与“太极”、“道”与“器”之辨

(一)“无极”与“太极,,

(二)“道”与“器”

(三)“极”的字义之争

四、朱陆之禅学辨

第八章性和人的学说

一、何谓“性”

(一)对以往诸家“性”论的评论

(二)“性”的规定

二、“善恶”论

(一)人性“善恶”论的演变

(二)“心善”论

(三)“气禀”与“渐习”

(四)“善”与“恶”的关系

三、“人为贵”论

(一)贵者“自有”、“自知,,

(二)“为人自当尽人道”

(三)“天”“人”同“道”

第九章“义利”“理欲”“仁诚”的学说

一、“义”与“利”

(一)以往诸家的“义利之辨”

(二)“辨志”

(三)“义”与“利”之辨

二、“天理”与“人欲”

(一)何谓“天理”、“人欲”

(二)“道”与“欲”的关系

(三)“天理”与“人欲”之辨

(四)“道心”与“人心”之辨

三、“仁”、“诚”、“中”说

(一)“仁”说

(二)“诚”论

(三)“中”论

第十章“植立”“道势”和“三代”理想论

一、人的“植立”说

(一)以往诸家的人类起源说

(二)人为“植立”说

二、“道”与“势”

(一)“势”之演变

(二)“道”“势”关系论

三、“三代”理想论

(一)“上古”、“中古”、“后世”说

(二)“三代”理想论

第十一章“明理”“知道”的教育思想

一、“明理”的教育目的

二、“小学”、“大学”的教育内容和教本

(一)“小学”与“大学”的教育内容

(二)教本

三、为学的方法

(一)循序渐进

(二)熟读精思

(三)忠于原意

(四)勇于存疑

(五)辩论有进

(六)实事实学

第十二章  结束语——对陆九渊哲学精神和影响的几点认识

一、“心即理”与“性即理”

二、“正宗”与“继别为宗”

三、环节与“圆圈”

四、传播与影响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