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王千金方合刊(16开精装 全16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药王千金方合刊(16开精装 全16册)

5580 4.0折 13800 全新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思邈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ISBN9787516921296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00元

上书时间2022-03-17

通雅轩古籍书店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tt
内容简介:
《药王千金方合刊》包括唐药王孙思邈编集的《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方衍义》三部典籍。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唐药王孙思邈着,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医着,为传统医学史上较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传统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被誉为中国较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全书共三十卷,卷一是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二至四论妇科病;卷五论儿科病;卷六论七窍病;卷七至十论诸风、脚气、伤寒;卷十一至二十论按脏腑顺序排列的内科杂病;卷二十一论消渴、淋闭等症 ;卷二十二论疔肿痈疽;卷二十三论痔漏;卷二十四论解毒并杂治;卷二十五备急诸术;卷二十六、二十七论食疗并养性;卷二十八论平脉;卷二十九、三十针灸孔穴主治。总计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余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孙思邈(约541-682年),唐代医学家,中医医德规范制定人,人尊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于乡里,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为群众崇敬。隋大业(605~618年)中,曾游学四川,并在该地炼丹,后隐于终南山,与沙门道宣律师交厚。后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国学博士、谏议大夫等职,均谢绝,唯于咸亨四年(673年)任承务郎直长尚药局,掌管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等事务,上元元年(674年) 即因病辞退。当时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皆视他为老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着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千金要方》对中医方剂学的贡献尤大,时至今日,古方汤液之所能见者,除《伤寒论》、《金匮要略》而外,当推重《千金要方》一书。该书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至孙思邈个人的临床经验,集数百年方剂之大成,对后世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按《四库全书提要》:唐孙思邈撰。思邈,华原人。《唐书·隐逸传》称其少时,周洛州刺史独孤信称为圣童。及长,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征,不起。则思邈生于周朝,入隋已长。然卢照邻《病梨树赋序》,称癸酉岁于长安见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年九十二。则思邈生于隋朝。照邻乃思邈之弟子,记其师言,必不妄。惟以《隋书》考之,开皇纪号凡二十年,止于庚申,次年辛酉,已改元仁寿,与史殊不相符。又由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上推九十二年,为开皇二年壬寅,实非辛酉,干支亦不相应。然自癸酉上推九十三年,正得开皇元年辛丑。盖《照邻集》传写讹异,以辛丑为辛酉,以九十三为九十二也。史又称思邈卒于永淳元年,年百余岁,自是年上推至开皇辛丑,正一百二年,数亦相合。则生于后周,隐居不仕之说,为史误审矣。思邈尝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所著方书以“千金”名。凡诊治之诀,针灸之法,以至导引养生之术,无不周悉,犹虑有阙道,更撰《翼方》辅之。
《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原本早佚,手写抄录的传本却一直辗转流传,加之后世不断引用、整理刊刻,至今已发现之版本多达50余种。本次影印,选用清光绪四年长洲黄学熙刊江户医学馆据北宋本影刻本《备急千金要方》为底本。清光绪戊寅年夏黄学熙于东瀛购得书板,重新刷印成此书。虽为影刻本,但写刻俱佳,不下真本一等,可见此本之弥足珍贵。
《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较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千金翼方》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集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取名《千金翼方》,比喻此书和《备急千金要方》“相辅相济,比翼变飞,互为所补”之意。体例《备急千金要方》基本相同,内容既有重复之处,又新增了不少资料。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
书局主官林亿,宋代人,官阶五品。精医术。尝任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籍贯欠详。嘉佑二年(1057年)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与掌禹锡、苏颂等校定《嘉佑补注神农本草》二十卷。又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与高保衡、孙兆等共同完成《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唐以前医书校订刊印,为保存古代医学文献和促进医药传播作出贡献。其治学严谨,如校《素问》,采数十家之长,端本寻支,溯流清源,改错六千余字,增注两千余条。
全书共三十卷,分为:药录纂要、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辟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疡、色脉、针灸、禁经。共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两千九百余条。卷一药录纂要,卷二本草上,卷三本草中,卷四本草下,卷五妇人一,卷六妇人二,卷七妇人三,卷八妇人四,卷九伤寒上,卷十伤寒下,卷十一小儿,卷十二养性,卷十三辟谷,卷十四退居,卷十五补益,卷十六中风上,卷十七中风下,卷十八杂病上,卷十九杂病中,卷二十杂病下,卷二十一万病,卷二十二飞炼,卷二十三疮疡上,卷二十四疮疡下,卷二十五色脉,卷二十六针灸上,卷二十七针灸中,卷二十八针灸下,卷二十九禁经上,卷三十禁经下。
《千金翼方》宋刻本早佚,本次影印,选用清光绪四年影刻本元大德梅溪书院本为底本,精心修版,凡偶有漫漶不清之处,即校以明王肯堂本补正。
《千金方衍义》三十卷,清张璐撰,刊于1698年。《千金要方》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划时代医学巨著,为历代医家研究发掘医药学的一个宝库。但由于其博大深奥,绵历一千三百余年,对其注释阐发却无一人敢于问津。唯清初张璐,乃谓"此书不为之阐发,将天下后世竟不知有是书,深可惧也。"他说"长沙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圣诸书颉颃上下也。伏读三十卷中,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孰能与于斯乎。"张璐遂凭藉一生六十多年的临证体会,六十年的临证经验,乃汇取善本,参考互订,探赜索隐数十年,撰成《千金方衍义》一书,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千金方》注家。本书对《备急千金要方》进行校勘,并就其中收载的方剂(不包括其中的医论,药物和针灸),予以注释发挥即所谓“衍义”。
《千金方》是历代医家认为较难读懂的名著之一,而张璐《衍义》堪为人们窥探《千金方》玄奥的照烛门径、登堂入室的阶梯。书中阐述了立方法则中的“反用、激用之法”,对于某些峻利药物之方剂,尤能斟酌南北风气之不同,人身禀赋之强弱而予以化裁。张氏主张补泻相互作用,开创医治法门,师其意而不拘其方。张氏主张心领其意,神会其法,不可拘守成则,要人们创造性地举一反三领会《千金方》的精髓要义。凡欲探索《千金方》要义者,《衍义》无疑是必备的一部重要典籍。本次出版,取祖本扫叶山房本为底本,影印刊行。
《药王千金方合刊》一书的出版,为我国中医药学及古代各学术领域的发展,将作出巨大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