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第二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学(第二版)

23.1 5.8折 40 全新

库存3件

山东潍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志英、吴水盛、徐袁明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2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5

百文斋書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侯志英、吴水盛、徐袁明 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7
  • 版次 2
  • ISBN 9787565913419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 字数 6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中医学(第二版)》为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由河西学院医学院等11人参与编写,供I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习中医课程使用。《中医学(第二版)》以现行各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汲取各家之长,又在内容与形式上做了一些改进,努力做到既有继承性、连续性,又可适应与满足学生的学习工作需求。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在临床中的综合运用。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初步运用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内容有阴阳五行精气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方剂、针灸、内科病证、外科病证、妇科病证及儿科病证。书末附有常用方剂及主要参考文献,以备查阅。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精气、阴阳、五行三学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
第一节 藏象概述
第二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脏腑经络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的组成
三、经络的功能
四、十二正经
五、奇经八脉

第五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情志因素
三、继发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第六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四、望小儿示指络脉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一般情况
二、问现病史
三、问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四、问现在症状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七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五、八纲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第八章 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二节 治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补法

第九章 中药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一、中药采收和贮藏
二、中药的炮制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应用
第二节 常用中药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祛风湿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导药
十、活血祛瘀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十三、安神药
十四、平肝熄风药
十五、开窍药
十六、补益药
十七、收涩药
十八、驱虫药
十九、外用药

第十章 方剂
第一节 方剂基本常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三、常用的剂型
第二节 常用方剂

第十一章 针灸
第一节 针灸基本常识
一、针法
二、灸法
三、取穴法
第二节 腧穴
一、十四经穴
二、经外奇穴
第三节 针灸治疗总则
一、一般治疗原则
二、配穴处方原则
第四节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一、头面躯体痛证
二、中风
三、面瘫
四、痿证
五、竞技紧张综合征
六、呕吐、呃逆
七、便秘
八、内脏绞痛

第十二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喘证
第四节 水肿
第五节 消渴
第六节 胃痛
第七节 眩晕
第八节 便秘
第九节 黄疸
第十节 痹证

第十三章 外科病证
第一节 丹毒
第二节 蛇串疮

第十四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一、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崩漏
五、闭经
六、痛经
第二节 带下病
第三节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胎漏、胎动不安
第四节 产后缺乳

第十五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 小儿腹泻
第二节 痄腮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