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化的基体:与德勒兹探讨电影理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视觉文化的基体:与德勒兹探讨电影理论

33.2 4.3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山东潍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兰]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5

百文斋書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荷兰]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8932318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早在元宇宙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之前,电影人就已经开始为创造和探索一个全然不同于日常的精神空间而努力。本书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在先锋电影、艺术电影和更加商业化的电影中建立意想不到的连接。从元电影、主体性、暴力、怪诞、女性和音乐等多个角度,作者不断拷问虚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关系,在逃逸的无器官身体中,明晰生成的力量。
  作者以审慎的态度探讨了德勒兹对电影理论的贡献,建立起赛博空间和精神世界对话的桥梁。根据德勒兹的说法,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可以被描述为元电影的宇宙中。他的影像概念暗示了一种新的摄影机意识。这种摄影机意识决定了我们的自我知觉和世界存在:通过动作-影像、情感-影像和时间-影像,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在大脑的虚拟屏幕中显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移动和变化的视觉文化基体中,影像总是不断以现实和虚拟的状态发挥作用。本书展示了如何在德勒兹的概念框架内讨论电影理论,涉及的经典电影有《惊魂记》、《迷魂记》、《末世纪暴潮》、《奇异的日子》、《搏击俱乐部》和《黑暗中的舞者》等。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皮斯特斯(Patricia Pisters),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体文化和电影研究专业教授,媒体研究系系主任,荷兰导演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电影哲学、影像本体论、银幕文化的政治性、关于“大脑即屏幕”这一主题的神经科学研究。

 

译者简介

 

刘宇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历史、理论与批评。著有《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译有《电影与伦理:被取消的冲突》、《他山之石:海外华语电影研究》(编译)、《纪录片导论》、《让·科克托》、《让·热内》、《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等。
【目录】
总序

致谢

绪论

1 世界作为元电影

2 主体性的物质面

3 电影的暴力政治

4 生成-女性的概念人物和审美形象

5 生成-动物中“感觉的逻辑”

6 声音机器的(解)辖域化力量

结 语

附录A 《电影1》和《电影2》的德勒兹“概念工具箱”

附录B 《电影1》和《电影2》术语表

参考影片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