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红星胡同到“798”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红星胡同到“798”

23.4 5.1折 46 全新

库存3件

山东潍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那日松 著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4

百文斋書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那日松 著
  •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2204508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摄影新批评丛书
【内容简介】

  摄影新批评丛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现象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摄影批评、摄影史研究、随笔以及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样式,全面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的文化图景。本书为《摄影新批评丛书》之一。从编辑到主编,从媒体人到策展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红星胡同到“798”,全书通过著名策展人那日松二十年摄影从业生涯的回顾,以亲历者的视角,还原了中国摄影近二十年来的一些重大节点。其中,既有作者作为媒体人的采访、随笔,也有作者作为策展人的被访、评论,一段平常而又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几许对中国摄影良性健康发展的期望,这是个人的从业生涯,也是中国摄影前行的印记。

【作者简介】

  那日松,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像素》杂志主编。曾多次担任国内外摄影节策展人,策划多个大型摄影展览。主编和策划多本重要摄影书籍、画册。

【目录】

第一辑 摄影的故事
在“红星茶座”的日子里
2001年,我和《摄影之友》
《PHOTO》杂志中文版的故事

第二辑 在路上
策展人要突显和提升作品的品质
映画廊更像是一个“媒体”
影像专题:对话那日松
向摄影致敬
技术之美
观念摄影,我们缺的不是一般多
中国摄影市场还处在自娱自乐的阶段
中国的影像市场缺的不是画廊
策展人像导演,创意要不断打磨
在路上—那日松访谈
那日松:当摄影来敲门
映画廊主人与他的“明星”猫

第三辑 评论与随笔
漫话中国摄影节
风的旅人—《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策展前言
影像的力量—《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作品集》后记
你的眼睛已经睁开了—《像素》第一期卷首语
八月的朋友和奇迹—《像素》第二期卷首语
冬季里的影像风景—《像素》第三期卷首语
没有画册,你算是摄影家吗?—《像素》(第五、六期)合刊卷首语
没有风光,只有风景……—《不一样的风景》展览前言
纪实与虚构—解读欧阳星凯的“洪江古镇”
那些阳光灿烂的影像—《八十年代中学生》画册后记
《八十年代中学生》展览侧记
闲话“大理摄影节”
象乱—《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当代影像特展》前言
失落的灵魂,在荒野中重生—《失落园》摄影展前言
故乡的路—《故乡的路—少数民族摄影师联展》前言
如何观看—关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摄影师
影像游牧者:巴义尔—《蒙地色彩》画册前言
透过藏纸的影像—《印像·德格》摄影展前言
在“市场”的大门前
观念”来自你的真实感受
“真诚”的摆拍—1949年至1978年中国肖像摄影
中国摄影人的“奴性”
中国摄影: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最好的时代

第四辑 摄影师
吕楠:好东西是在沉默中完成的
卢广:勇敢的心在寻找中国真相
北侠黑明
摄影之狼—阿音
王搏:永不放弃希望的人
汪芜生:大隐隐于市
王建军:中国西部摄影
城市里的梦境与现实—陆元敏
一个关于职业摄影记者的话题—访雍和
老黄不“黄”—记首届中国人体摄影大赛金奖获得者黄旭升
时光深处的文化之旅—李玉祥
美女与摄影师
贾育平:“美”不胜收的摄影人生
肖全:理想主义的影像见证
金平的创作与收藏
真实的背后—赵铁林访谈
再忆赵铁林
怀念张谦
纪念西方
林然:时间空间的影像实验
观念十八度灰—徐勇访谈
西藏腹地旅行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