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通识读本/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二手书,此书是一本无赠品和附件,非套装,购买套装请联系客服
¥
7.36
2.1折
¥
35
八五品
库存57件
作者陈绍松 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8263276
上书时间2024-09-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绍松 编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8263276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 【内容简介】
-
为非法学专业而有兴趣学习法律知识的读者编写一本学习法律的入门书,《法律通识读本/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的写作初衷。法律通识学习者并不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整个法律知识体系,因此作为通识性的学习教材,《法律通识读本/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打破了法律专业学习的课程体例,阐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必须了解和熟悉的基本法律知识。学习者通过学习《法律通识读本/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既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又能提升公民意识与法治素养。
《法律通识读本/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可以作为非法学专业的本科、专科在校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适合对法律有兴趣的自学者。法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将《法律通识读本/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作为参考读物。
- 【目录】
-
引言 致法律初学者
一、作为通识的法律学习
二、关联学科与语言表达
三、怎样学习法律
第一章 法的初识
第一节 什么是法、法律
一、法律的概念
二、法律与政治
三、法律与道德
第二节 法的邀请
一、法的门前:法为谁服务
二、法治国的召唤
第二章 法律学习基?悍椒ㄓ胛侍狻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一、教学与教材
二、法律与社会
三、摒弃错误的学习理念
第二节 阅读法律教科书
一、正确对待法律教科书的滞后与超前
二、阅读法律教科书的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 部门法及其学习方法
一、学习行政法的路径
二、民法学习:抽丝与眺望
三、学习刑法的方法
第三章 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第一节 法律人共同体
一、法律人是一个职业群体
二、法律人是一个有共同信仰的知识群体
第二节 法律人思维
一、法律人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
二、多样的法律人及其思维差异
三、法律人思维与普通大众思维的关系
第四章 法律学习工具箱
第一节 认识法律概念
一、多样化的概念表达
二、基础性法律概念
第二节 基本技能
一、法律技能及其作用
二、为案件寻找答案的基本方法
三、法律不确定性之踵
第五章 理解和应用法律规则
第一节 我国成文法规则的表达方式
一、法典与单行法规
二、总分结合的基本表达模式
第二节 法律规则的解释
一、法律规则解释的概念
二、法律规则解释的方法
三、法律规则解释方法的适用准则
第三节 法律规则冲突的解决
一、法律规则冲突产生的原因
二、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冲突解决方法
三、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冲突解决方法
四、新法与旧法的冲突解决方法
第六章 纠纷和法院
第一节 纠纷与纠纷解决
一、纠纷与诉讼
二、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模式
第二节 法院与法官
一、人民法院
二、法官的社会角酽
第三节 法律文书制作
一、法律文书制作的基本要求
二、起诉状
第七章 守法与法治
第一节 守法的主体与环境
一、守法的内涵
二、守法的主体
三、守法的环境
第二节 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一、守法的道德理由
二、法律的正当性或制定法律的方式
三、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
第三节 公民的不服从
一、公民不服从的含义
二、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基础
三、公民不服从的意义
四、公民不服从的中国语境
第八章 权利、义务与权力
第一节 权利
一、权利的语义与概念
二、权利的发生
三、对个人的尊重与民主
第二节 人权
一、人权的概念
二、法律与人权、公民权
第三节 义务
一、义务的概念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四节 权力
一、权力的概念
二、权利和权力
三、权力的规范运行
第九章 民法的精神
第一节 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的意义
二、公法与私法的区分及其意义
三、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标准
四、确立私法优位的法律观
第二节 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
一、近代民法及其形成
二、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
三、现代民法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法精神
一、中国民法文化的缺失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法
三、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第十章 刑法的理念
第一节 现代法治社会的刑法理念
一、人权保障的刑法理念
二、刑法谦抑的理念
三、形式理性的刑法理念
第二节 刑罚的正当性
一、刑罚及其特征
二、刑法制裁规范(刑罚)的正当性
三、惩罚与责任
第三节 我国死刑制度的基本理念
一、死刑存在的必要性
二、适用死刑的慎重性
三、死刑政策理念的司法运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