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的图书是其中一本,购买前请联系客服

26.1 4.5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张康聪 著;陈健飞 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2193401

上书时间2024-06-22

古籍旧书院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张康聪 著;陈健飞 译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219340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3页
  • 字数 61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旨在给读者提供GIS的概念和实践,不仅是GIS课程的理想教材,同时也可作为GIS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于获取、储存、查询、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由美国爱达荷大学地理系张康聪(Kang-tsungChang)教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9章。第1章至第5章主要解释GIS的概念和数据模型;第6章至第9章介绍数据输入、编辑和管理;第10章和第11章介绍数据显示和探查;第12章和第13章介绍核心数据分析的概览,第14章至第16章重点阐述地形制图和分析;第17章和第18章涉及运动和线状要素的分析,第19章介绍GIS模型和建模。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Kang-tsungChang译者:陈健飞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什么是GIS?1
1.1.1GIS应用1
1.1.2GIS组成3
1.2GIS简史3
1.3地理参照数据5
1.3.1空间数据5
1.3.2属性数据7
1.3.3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联合7
1.4GIS操作8
1.4.1空间数据输入8
1.4.2属性数据管理9
1.4.3数据显示9
1.4.4数据探查9
1.4.5数据分析10
1.4.6GIS模型和建模11
1.5本书的结构11
1.6概念与实践12
重要概念和术语13
复习题14
应用:绪论15
挑战性作业19

第2章坐标系统20
2.1地理坐标系统21
2.1.1地球的近似表示21
2.1.2大地基准22
2.2地图投影24
2.2.1地图投影类型25
2.2.2地图投影参数25
2.3常用地图投影27
2.3.1横轴墨卡托投影27
2.3.2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27
2.3.3阿伯斯等积圆锥投影28
2.3.4等距圆锥投影28
2.4投影坐标系统29
2.4.1通用横轴墨卡托格网系统29
2.4.2通用极射坐标系格网系统(UPS)31
2.4.3国家平面坐标系统(SPC)31
2.4.4公用土地调查系统(PLSS)32
2.5在GIS中运用坐标系统33
2.5.1投影文件33
2.5.2预定义坐标系统33
2.5.3即时(on-the-fly)投影34
重要概念和术语35
复习题36
应用:坐标系统37
挑战性作业40

第3章地理关系矢量数据模型42
3.1地理关系数据模型43
3.2简单要素的表示43
3.3拓扑44
3.3.1拓扑统一地理编码格式(TIGER)45
3.3.2ESRI的Coverage模型46
3.3.3Coverage数据结构46
3.3.4拓扑的重要性48
3.4非拓扑矢量数据49
3.5复合要素的数据模型51
3.5.1不规则三角网(TIN)51
3.5.2分区51
3.5.3路径54
重要概念和术语55
复习题56
应用:地理关系矢量数据模型56
挑战性作业59

第4章基于对象的矢量数据模型60
4.1基于对象数据模型60
4.1.1类61
4.1.2类间关系62
4.2Geodatabase数据模型63
4.2.1空间要素的几何表示63
4.2.2数据结构64
4.3界面65
4.4拓扑规则67
4.5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优点68
重要概念和术语69
复习题69
应用:基于对象的矢量数据模型70
挑战性作业72

第5章栅格数据模型73
5.1栅格数据模型要素74
5.1.1像元值74
5.1.2像元大小75
5.1.3栅格波段75
5.1.4空间参照75
5.2栅格数据类型76
5.2.1卫星影像76
5.2.2USGS的数字高程模型(DEM)77
5.2.3非USGS的数字高程模型78
5.2.4全球数字高程模型79
5.2.5数字正射影像79
5.2.6二值扫描文件80
5.2.7数字栅格图(DRG)80
5.2.8图形文件81
5.2.9特定GIS软件的栅格数据81
5.3栅格数据结构81
5.3.1逐个像元编码81
5.3.2游程编码(RLE)82
5.3.3四叉树82
5.3.4头文件83
5.4数据压缩84
5.5数据转换86
5.6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结合87
重要概念和术语88
复习题89
应用:栅格数据模型90
挑战性作业92

第6章数据输入93
6.1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93
6.1.1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94
6.1.2美国地理空间一站式服务(GeospatialOne-Stop)94
6.1.3美国地质调查局94
6.1.4美国人口普查局95
6.1.5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局95
6.1.6美国州域公共数据举例95
6.1.7美国区域公共数据举例96
6.1.8美国大都市公共数据举例96
6.1.9美国县级公共数据举例96
6.1.10美国私人公司的GIS数据96
6.2元数据96
6.3现有数据的转换97
6.3.1直接转换97
6.3.2中性格式98
6.4创建新数据100
6.4.1遥感数据100
6.4.2野外数据100
6.4.3有x.y坐标的文本文件103
6.4.4用数字化仪数字化103
6.4.5扫描数字化104
6.4.6屏幕数字化107
6.4.7源地图的重要性107
重要概念和术语108
复习题109
应用:数据输入110
挑战性作业113

第7章几何变换115
7.1几何变换115
7.1.1地图到地图和图像到地图的变换115
7.1.2变换方法116
7.1.3仿射变换117
7.1.4仿换变换参数的几何解释118
7.1.5控制点118
7.2均方根(RMS)误差120
7.3数字化地图上的均方根误差121
7.4像元值重采样123
7.4.1重采样方法123
7.4.2重采样的其他用途123
重要概念和术语125
复习题125
应用:几何变换126
挑战性作业129

第8章空间数据编辑131
8.1定位错误131
8.1.1使用二手数据源的定位错误132
8.1.2产生数字化错误的原因132
8.1.3使用第一手数据源的定位错误133
8.2空间数据准确度标准133
8.3拓扑错误134
8.3.1几何要素的拓扑错误134
8.3.2图层之间的拓扑错误136
8.4拓扑编辑137
8.4.1Coverages的拓扑编辑138
8.4.2用地图拓扑编辑140
8.4.3用拓扑规则编辑140
8.5非拓扑编辑141
8.5.1编辑现有要素141
8.5.2由现有要素创建新要素142
8.6其他编辑操作142
8.6.1图幅拼接143
8.6.2线的简化和平滑144
重要概念和术语145
复习题146
应用:空间数据编辑146
挑战性作业153

第9章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管理154
9.1GIS中的属性数据156
9.1.1属性表的类型156
9.1.2数据库管理157
9.1.3属性数据的类型157
9.2关系数据库模型158
9.2.1MUIR:关系数据库一例159
9.2.2正规化160
9.2.3关系类型162
9.2.4合并和关联表格164
9.3属性数据输入165
9.3.1字段定义165
9.3.2数据输入方法165
9.3.3属性数据校核165
9.4字段与属性数据的处理166
9.4.1添加和删除字段166
9.4.2属性数据的分类166
9.4.3属性数据的计算167
重要概念和术语167
复习题168
应用: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管理169
挑战性作业172

第10章数据显示与地图编制173
10.1地图的符号表示174
10.1.1空间要素与地图符号..174
10.1.2色彩的运用175
10.1.3数据的分类176
10.2地图的种类177
10.3地图的注记179
10.3.1字体的变化179
10.3.2字体变化的选择180
10.3.3文字在地图主体的放置181
10.4地图设计184
10.4.1排版184
10.4.2视觉层次186
10.5地图的生产189
重要概念和术语191
复习题193
应用:数据显示和地图编制193
挑战性作业199

第11章数据探查200
11.1数据探查200
11.1.1描述性统计量201
11.1.2图形201
11.1.3动态图形205
11.1.4数据探查与GIS206
11.2属性数据查询206
11.2.1SQL(结构查询语言)207
11.2.2查询表达式208
11.2.3运算类型209
11.2.4查询操作举例210
11.2.5关系数据库查询210
11.3空间数据查询211
11.3.1由指针选择要素211
11.3.2由图形选择要素211
11.3.3由空间关系选择要素212
11.3.4属性数据查询与空间数据查询的结合213
11.4栅格数据查询213
11.4.1由像元数值查询213
11.4.2用选择要素查询214
11.5地理可视化214
11.5.1数据分类214
11.5.2空间集聚215
11.5.3地图比较216
重要概念和术语217
复习题218
应用:数据探查219
挑战性作业223

第12章矢量数据分析225
12.1建立缓冲区225
12.1.1建立缓冲区中的差别226
12.1.2建立缓冲区的应用227
12.2地图叠置228
12.2.1要素类型和地图叠置228
12.2.2地图叠置方法229
12.2.3Shapefile的叠置231
12.2.4碎屑多边形231
12.2.5地图叠置中的误差传递232
12.2.6地图叠置的应用233
12.3距离量测234
12.4模式分析235
12.4.1最近邻分析235
12.4.2量测空间自相关的莫兰指数235
12.4.3量测高/低聚集度的G统计量237
12.4.4模式分析的应用238
12.5地图操作239
重要概念和术语241
复习题242
应用:矢量数据分析243
挑战性作业247

第13章栅格数据分析248
13.1数据分析环境248
13.2局部运算249
13.2.1单一栅格的局部运算249
13.2.2重新分类250
13.2.3多个栅格的局部运算250
13.2.4局部运算的应用252
13.3邻域运算253
13.3.1邻域统计值253
13.3.2邻域运算的应用254
13.4分区运算255
13.4.1分区统计量256
13.4.2分区运算的应用257
13.5自然距离量测运算257
13.5.1配置与方向258
13.5.2距离量测运算的应用259
13.6其他的栅格数据运算259
13.6.1栅格数据管理259
13.6.2栅格数据提取260
13.6.3栅格数据的综合归纳260
13.7基于矢量与基于栅格的数据分析的比较261
13.7.1地图叠置261
13.7.2建立缓冲区262
重要概念和术语262
复习题263
应用:栅格数据分析263
挑战性作业266

第14章地形制图与分析267
14.1用于地形制图与分析的数据267
14.1.1数字高程模型(DEM)267
14.1.2不规则三角网(TIN)268
14.2地形制图270
14.2.1等高线法270
14.2.2垂直剖面法271
14.2.3地貌晕渲图271
14.2.4分层设色法273
14.2.5透视图273
14.3坡度和坡向274
14.3.1用栅格计算坡度和坡向的算法276
14.3.2用TIN计算坡度和坡向的算法278
14.3.3影响坡度和坡向量算的因子279
14.4表面曲率280
14.5栅格与TIN282
重要概念和术语283
复习题284
应用:地形制图和分析285
挑战性作业289

第15章视域分析和流域分析290
15.1视域分析290
15.2视域分析中的参数293
15.3视域分析的应用295
15.4流域分析296
15.4.1已填洼DEM296
15.4.2流向297
15.4.3流量累积297
15.4.4河网298
15.4.5河流链路299
15.4.6全流域(AreawideWatersheds)299
15.4.7基于点的流域299
15.5影响流域分析的因素301
15.6流域分析的应用303
重要概念和术语303
复习题304
应用:视域分析和流域分析304
挑战性作业308

第16章空间插值310
16.1空间插值的要素310
16.1.1控制点310
16.1.2空间插值的类型311
16.2整体拟合法312
16.2.1趋势面模型312
16.2.2回归模型314
16.3局部拟合法315
16.3.1森泰多边形315
16.3.2密度估算316
16.3.3反距离权重插值318
16.3.4薄板样条函数319
16.4克里金法322
16.4.1半变异图322
16.4.2模型324
16.4.3普通克里金法325
16.4.4泛克里金法328
16.4.5其他克里金法330
16.5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330
重要概念和术语332
复习题333
应用:空间插值334
挑战性作业338

第17章地理编码和动态分段340
17.1地理编码340
17.1.1地理编码参照数据库341
17.1.2地理编码过程341
17.1.3地址匹配选项342
17.1.4其他类型的地理编码344
17.2地理编码的应用344
17.3动态分段345
17.3.1路径345
17.3.2创建路径346
17.3.3事件348
17.3.4创建事件表348
17.4动态分段的应用350
17.4.1数据管理350
17.4.2数据显示350
17.4.3数据查询350
17.4.4数据分析351
重要概念和术语351
复习题352
应用:地理编码和动态分段352
挑战性作业357

第18章路径分析和网络应用358
18.1路径分析358
18.1.1源栅格358
18.1.2耗费栅格359
18.1.3耗费距离量测359
18.1.4生成最小累积耗费路径360
18.1.5耗费距离量测的改进363
18.2路径分析的应用364
18.3网络364
18.3.1链路和链路阻抗365
18.3.2节点和转弯阻抗365
18.3.3单行道或禁行道365
18.3.4天桥和地下通道365
18.4网络拼接366
18.4.1聚集线要素366
18.4.2创建拓扑366
18.4.3对网络要素赋予属性367
18.5网络应用369
18.5.1最短路径分析369
18.5.2最近设施370
18.5.3配置371
18.5.4定位-配置372
18.5.5城市交通规划模型374
重要概念和术语375
复习题376
应用:路径分析和网络应用376
挑战性作业380

第19章GIS模型与建模381
19.1GIS建模的基本元素381
19.1.1GIS模型的分类381
19.1.2建模过程382
19.1.3GIS在建模中的作用383
19.1.4GIS与其他建模程序的结合383
19.2二值模型384
19.3指数模型386
19.3.1加权线性综合法386
19.3.2其他方法387
19.3.3指数模型的应用389
19.4回归模型391
19.4.1线性回归模型391
19.4.2对数回归模型392
19.5过程模型392
19.5.1土壤侵蚀模型393
19.5.2其他过程模型395
19.5.3GIS与过程模型395
重要概念和术语396
复习题397
应用:GIS模型与建模397
挑战性作业402
参考文献40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