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5版/本科影像)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5版/本科影像)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的图书是其中一本,购买前请联系客服

25 4.8折 52 八五品

库存5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真林;于兹喜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5

装帧其他

货号9787117330855

上书时间2024-06-17

古籍旧书院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真林;于兹喜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7
  • 版次 5
  • ISBN 9787117330855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编写中力求进一步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日后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提供必须的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书包括普通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和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作者简介】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影像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放射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X 线检查技术 /1

一、 特点 /1

二、 主要用途 /1

三、 主要内容 /1

四、 限度 /2

第二节 CT 检查技术 /3

一、 特点 /3

二、 主要用途 /3

三、 主要内容 /4

四、 限度 /4

第三节 MRI 检查技术 /4

一、 特点 /4

二、 主要用途 /5

三、 主要内容 /5

四、 限度 /6

第四节 DSA 检查技术 /6

一、 特点 /6

二、 主要用途 /6

三、 主要内容 /7

四、 限度 /7

第五节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7

一、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特点 /8

二、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主要用途 /8

三、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主要内容 /8

四、 影像存储的限度 /9

五、 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10

第六节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和评价/ 11

一、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 11

二、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 /12

三、 X 线影像的质量控制 /12

四、 CT 图像的质量控制 /12

五、 MRI 图像的质量控制/13

六、 DSA 图像的质量控制 /14

七、 各种检查方法优选 /14

第七节 影像检查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 /16

一、 设备安全 /16

二、 患者安全 /16

三、 工作人员安全 /17

四、 影像检查医院感染防控 /17

第二章 X 线检查技术 /20

第一节 X 线影像质量基本因素 /20

一、 符合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要求 /20

二、 影像的光学密度与灰度 /20

三、 影像对比度和锐利度 /21

四、 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21

五、 噪声和伪影 /22

第二节 X 线摄影条件基本因素与自动曝光控制 /22

一、 X 线摄影条件基本因素 /22

二、 X 线摄影自动曝光控制 /25

第三节 X 线摄影基础知识 /26

一、 解剖学基准线和面 /26

二、 X 线摄影基准线和面 /27

三、 X 线摄影体位、方向、方位及命名原则 /28

四、 体表解剖标志 /29

五、 X 线摄影技术操作原则和步骤 /31

第四节 普通X 线检查技术 /33

一、 透视 /33

二、 X 线摄影技术 /33

三、 乳腺X 线检查 /51

四、 口腔X 线检查 /54

第五节 造影检查 /59

一、 对比剂 /59

二、 普通造影检查技术 /65

第三章 CT 检查技术 /79

第一节 CT 扫描方式 /79

一、 定位扫描 /79

二、 非螺旋扫描 /79

三、 螺旋扫描 /80

第二节 CT 图像特点和影响因素 /82

一、 CT 图像特点 /82

二、 CT 图像质量的评价指标 /83

三、 影响CT 图像质量的因素 /85

四、 剂量与图像质量 /88

五、 提高CT 图像质量的方法 /91

第三节 CT 检查方法 /92

一、 检查前准备 /92

二、 平扫 /93

三、 增强扫描 /93

四、 CT 灌注成像 /96

五、 定量CT /99

第四节 人体各解剖部位CT 检查技术 /101

一、 颅脑 /101

二、 头颈部 /102

三、 胸部 /104

四、 腹部 /105

五、 盆腔 /106

六、 脊柱 /107

七、 四肢及关节 /108

八、 心脏、大血管和四肢血管 /109

第五节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12

一、 2D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12

二、 3D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13

三、 能谱CT 后处理技术 / 116

四、 人工智能后处理技术 / 119

第四章 MRI 检查技术 /120

第一节 MRI 物理原理 /120

一、 磁共振现象 /120

二、 弛豫 /120

第二节 MR 硬件设备及成像 /121

一、 MR 硬件设备 /121

二、 MR 信号及加权成像 /122

三、 MRI 的空间定位及K 空间 /123

第三节 常用脉冲序列和影响图像质量的成像参数 /124

一、 常用脉冲序列及其临床应用 /124

二、 影响图像质量的成像参数 /134

第四节 流动现象、伪影及其补偿技术 /137

一、 流动现象及其补偿技术 /138

二、 常见伪影及其补偿技术 /139

第五节 MRI 对比剂 /143

一、 增强机制 /144

二、 分类 /144

三、 应用 /145

第六节 MRI 检查安全 /147

一、 安全性 /147

二、 安全要求 /149

第七节 人体各解剖部位MRI 检查技术 /149

一、 检查前准备 /149

二、 基本检查方法 /150

三、 颅脑 /150

四、 鞍区 /151

五、 眼眶 /151

六、 鼻及鼻窦、鼻咽部、颌面 /152

七、 咽喉部及颈部 /152

八、 脊椎与脊髓 /152

九、 胸部 /153

十、 乳腺 /153

十一、 腹部 /154

十二、 盆腔 /154

十三、 关节 /154

第八节 MR 特殊成像技术 /157

一、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57

二、 心脏MRI 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61

三、 MR 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64

四、 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167

五、 磁共振功能成像 /169

六、 磁敏感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78

七、 组织抑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79

八、 周围神经MRI 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82

第五章 DSA 检查技术 /185

第一节 DSA 成像概述 /185

一、 基本原理 /185

二、 图像采集 /186

三、 影像处理 /187

第二节 DSA 成像方法 /188

一、 减影方式 /188

二、 检查技术 /189

三、 操作流程 /193

第三节 DSA 的临床检查技术 /194

一、 检查前准备 /194

二、 头颈部DSA 技术 /194

三、 胸部DSA 技术 /198

四、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 技术 /200

五、 腹部DSA 技术 /205

六、 盆腔DSA 技术 / 211

七、 四肢DSA 技术 /212

推荐阅读 /21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1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