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软件过程与管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软件过程与管理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的图书是其中一本,购买前请联系客服

4.14 1.1折 39 八五品

库存74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荣国平、葛季栋 著;骆斌 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11407485

上书时间2024-06-14

古籍旧书院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荣国平、葛季栋 著;骆斌 编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111407485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丛书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软件过程与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将优秀管理方法和适用的具体开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掌握如何应用过程化思想和系统化方法开发和维护各类软件系统。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软件开发者个体在过程方法和自我管理上应当掌握的技能;第二部分关注团队软件过程,分别从工程化开发、项目管理和团队动力学角度阐述了软件开发应当关注的内容;第三部分则基于IDEAL通用软件过程改进方法,阐述了组织级过程改进的实施方法。通过软件开发环境中三个不同层次(个体、团队以及组织)的过程方法的描述,让学生学会如何系统地满足不断变化的软件产品开发的需要。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软件过程与管理》可作为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概述
1.1软件质量与软件过程
1.1.1从焦油坑谈起
1.1.2传统行业质量管理
1.1.3软件行业质量管理
1.2软件过程发展简史
1.2.120世纪50年代的软件工程
1.2.2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工艺
1.2.320世纪70年代的形式化方法与瀑布过程
1.2.420世纪80年代的生产率与可伸缩性
1.2.520世纪90年代的并发过程与顺序过程
1.2.62000年之后的敏捷方法与基于价值的方法
1.3经典软件过程和实践
1.3.1PSP/TSP
1.3.2CMM/CMMI
1.3.3RUP
1.3.4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
1.3.5Scrum
1.3.6SPICE
1.3.7净室软件工程
1.3.8其他软件过程
1.4过程改进框架
1.4.1适用于传统行业的PDCA模型
1.4.2适用于软件行业的IDEAL模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个体级软件过程
第2章个体软件过程
2.1简介
2.1.1基本原则
2.1.2PSP成熟度级别
2.2PSP过程度量
2.2.1度量时间
2.2.2度量缺陷
2.2.3度量规模
2.3PROBE估算原理
2.3.1通用计划框架
2.3.2PROBE估算流程
2.3.3应用PROBE的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个体软件过程质量管理
3.1PSP质量观与质量策略
3.2评审与测试
3.3评审过程质量
3.3.1评审检查表
3.3.2质量指标
3.3.3评审的其他考虑因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个体软件过程中的设计
4.1设计与质量
4.2设计过程
4.3设计模板
4.3.1OST
4.3.2FST
4.3.3SST
4.3.4LST
4.4设计的考虑
4.4.1UML与PSP设计模板的关系
4.4.2设计的层次
4.5设计验证方法
4.5.1状态机验证
4.5.2符号化验证
4.5.3执行表验证
4.5.4跟踪表验证
4.5.5正确性检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团队级软件过程
第5章团队工程开发
5.1需求开发
5.1.1需求获取
5.1.2需求验证
5.1.3需求规格文档制作
5.1.4优秀需求规格文档的特征
5.1.5需求规格文档的表示方法
5.2团队设计
5.2.1团队智慧
5.2.2设计标准
5.2.3复用性考虑
5.2.4可测试性考虑
5.2.5可用性考虑
5.2.6设计的文档化
5.3实现策略
5.3.1评审的考虑
5.3.2复用策略
5.3.3可测试性考虑
5.4集成策略选择
5.4.1大爆炸集成策略
5.4.2逐一添加集成策略
5.4.3集簇集成策略
5.4.4扁平化集成策略
5.5验证与确认
5.5.1差别与联系
5.5.2验证与确认活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团队项目规划
6.1工作分解结构与范围管理
6.1.1WBS表示方式
6.1.2创建WBS的方法
6.1.3范围管理
6.2开发策略与计划
6.3生命周期模型选择
6.3.1生命周期典型阶段描述
6.3.2裁减约定
6.3.3V字形开发阶段对应关系
6.4日程计划原理和方法
6.5质量计划原理和方法
6.6风险计划
6.6.1风险识别
6.6.2风险应对
6.7TSP团队项目规划实例
6.7.1TSP对自主团队的支持
6.7.2TSP项目启动
6.8计划评审和各方承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团队项目跟踪与管理
7.1项目跟踪意义
7.2挣值管理方法
7.2.1原理
7.2.2挣值管理的应用
7.3里程碑评审
7.4其他计划跟踪
7.4.1日程计划跟踪
7.4.2承诺计划跟踪
7.4.3风险计划跟踪
7.4.4数据收集计划跟踪
7.4.5沟通计划跟踪
7.5纠偏活动的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项目总结
8.1项目总结的意义
8.2项目总结过程
8.2.1一般项目总结介绍
8.2.2TSP项目总结介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9章项目管理支持活动
9.1配置管理
9.1.1配置管理简介
9.1.2配置管理活动
9.2度量和分析
9.2.1度量和分析简介
9.2.2度量和分析活动
9.2.3GQM方法原理和应用
9.3决策分析
9.3.1决策分析简介
9.3.2决策分析活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团队动力学
10.1自主团队的特点
10.2自主团队的外部环境
10.2.1在项目启动阶段获得管理层的支持
10.2.2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获得管理层的支持
10.3承诺文化的建立与团队激励
10.4团队领导者与角色经理的区别
10.5典型TSP角色
10.5.1项目组长
10.5.2计划经理
10.5.3开发经理
10.5.4质量经理
10.5.5过程经理
10.5.6支持经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组织级软件过程改进
第11章IDEAL模型之初始阶段
11.1IDEAL模型概述
11.2初始阶段概述
11.3准备开始
11.4识别商业需求和改进的驱动力
11.5撰写SPI提案
11.6培训和构建支持
11.7使SPI提案获得批准并初始化资源
11.8构建SPI基础设施
11.9评估SPI风气
11.10定义SPI总体目标
11.11定义SPI程序指导原则
11.12启动程序
11.13构建SPI程序的组织机构
11.14初始阶段与CMMI对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2章IDEAL模型之诊断阶段
12.1诊断阶段概述
12.2确定需要怎样的基线
12.3制定基线计划
12.4实施基线
12.5介绍发现物
12.6开发最终发现物和建议报告
12.7与组织交流发现物和建议
12.8诊断阶段与CMMI对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IDEAL模型之建立阶段
13.1建立阶段概述
13.2选择战略执行计划过程并组织培训
13.3评审组织的愿景
13.4评审组织的商业计划
13.5确定关键的商业主题
13.6评审过去的改进成果
13.7描述改进的动机
13.8确定当前和将来的(计划的)改进活动
13.9确定各种基础设施实体的角色和职责
13.10设定活动的优先级和制定改进日程
13.11基于基线发现物和建议协调已有的、计划好的改进活动
13.12将SPI总体目标转换成特定的可度量的目标
13.13建立或更新SPI战略执行计划
13.14评审并批准用于SPI战略执行计划的资源
13.15构建技术工作团队
13.16建立阶段与CMMI对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4章IDEAL模型之执行阶段
14.1执行阶段概述
14.2为TWG完成战术计划
14.3开发解决方案
14.4试验潜在的解决方案
14.5选择解决方案提供者
14.6确定长期支持需求
14.7开发首次展示战略和计划模板
14.8整理打包改进并移交给SEPG
14.9解散TWG
14.10首次展示解决方案
14.11转变为长期支持
14.12执行阶段与CMMI对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5章IDEAL模型之调整阶段
15.1调整阶段概述
15.2收集获得的经验教训
15.3分析经验教训
15.4重新修订组织方法
15.5评审资助与承诺
15.6建立高层次目标
15.7开发新修订的软件过程改进提案
15.8继续软件过程改进过程
15.9调整阶段与CMMI对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ASPI程序的基础设施
附录BSPI程序的模板
附录CSPI程序的基线
附录D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程序
附录E软件过程方法学的思考
附录FIDEAL模型全程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