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 劲草冯英子自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劲草冯英子自传

18 7.2折 25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泉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焰 责任 编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11-6

上书时间2024-04-02

孔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焰 责任 编辑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18698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0页
  • 字数 296千字
【内容简介】
1993年的秋天,我已经离休了,为了联系《从北部湾到渤海湾》的出书之事,编辑王为松先生来看我,同来的有文汇出版社的季桂保先生。

   在谈论的过程中,季先生提出,想要我写一个自传。因为我这个人,出身很苦,从小勉勉强强、断断续续只读了5年小学,做过小学徒,做过小店员,后来又做过靠10家报纸的总编辑,成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这中间所走的道路,实在带有传奇的色彩,很可以从我的历程中,看到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历史移动的脚步。

  我很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尽管在1986年时,浙江人民出版社已为我出版过一本《我所走过的道路》,不过那本书以几个报纸为中心,各自成段,互不关联,不能作为自传。在当前的文化界中,像我这样的经历,也确实是很特殊的。因此,我接受了季先生的建议,同意写一个《冯英子自传》,从我的出生一直写到我的离休。

  在“文革”开始时,我曾着手写过一本自传,大概有10多万字,这个自传为“造反派”没收了,后来也没有退我。这一次写,我依然用的白描手法,照事叙来,这里没有编出来的故事,也没有做出来的文章,平平淡淡,平凡的脚印,走着平凡的道路而已。

  当然,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时代的曲折反映,像我这样的人,沉浮在社会的下层,怎样从一个小小的学徒,成为一个职业的新闻工作者的?是时代的巧合吗?是命运的安排吗?而且,我对于这份工作又如此地虔诚,我做记者的时候,曾经不顾危险,深入“虎穴”,去采访第一手的资料;我做编辑的时候,可以在隆隆的炮声中办报;可以从截到的电报中,断定某一个城市的动向;即使现在垂垂老矣,进入“离休”的队伍,然而仍不减披坚执锐、勇往直前之志,对于那些无视法律、一意孤行的朋友,我可以写《部长同志!你错了》那样的文章,对于那些为保卫自己权益,行程万里,历时千日,为法制而奋斗的人们,我可以写《异哉!奚弘何其伟也》的文章,一位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朋友,因为他坚持正义,被告11次而无悔无惧,我会不远千里,写信去表示慰问。当然,这些文章未必能起什么作用,在有些人看来,也许只是发发牢骚罢了。我的子女也批评过我,说我最大的错误是“爱国”。然而,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当我稍有知识的时候,就看到我们国家支离破碎,弱肉强食,就过着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能不爱我们的国家,我能不为她而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吗?李义山诗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能离开这一种精神吗?正因如此,我一面是离休了,一面却是离而不休。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继续爬我的格子,不是我的岗位吗?

   人生有限,历史无穷,一个人所走的道路非常有限,但他却是某一部分历史的见证,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诉说了我的历程,希望人们在这些卑不足道的活动中,看到我们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一侧面。
【目录】
前言

苦难童年

学徒生涯

在昆山办报

跨前一步

初遇风波

条约事件

如此捉赌

“泄漏军机”

“火种”来历

本性难移

初到苏州

苏州三报

庞大的采访部

竞争和合作

不拜老头子

《大光明报》

得罪了张一鹏

又一场官司

官司之后

副刊种种

民众歌咏团

苏州实验剧团

战时训练班

苏嘉铁路通车

访问章太炎

“一二九”在苏州

“七君子”之役

西安事变的

离开《早报》

示威青旸地

走向前方

“八一三”的开头

冯庸将军一席谈

昆山——苏州之间

惊天动地老子军

《号外》风波

又一次被炒鱿鱼

还是做我的战地记者

重上前线

开始逃亡

逃往苏州

兵荒马乱百姓最苦

江南天堂疮痍满目

罗梗上寻母

苏州遇敌兵

被拉作伕子

望亭脱险

半路遇弟

打游击未成

从沦陷区到上海

去到后方参加抗战

在长沙揭露日寇暴行

告别长沙到汉口

参加记者学会工作

记者学会组织成员

记者学会经济来源

《新闻记者》出版

做《新民报》驻汉记者

“七七”周年大游行

记者们的大团结

在武汉看空战

武汉人物

依依别武汉

陈侬菲的临别赠言

来到了重庆

“青记”驻渝通讯处

“毒记”受到了临视

在重庆进行的合法斗争

举办全国报纸展览

国民党开始篡夺分会

“青记”西北战地服务队

五三、五四的重庆大轰炸

全城都在火海中

新闻界的黑名单

到鄂中去访问

找门路去游击区

进入鄂中游击区

在监利县政府

传说王老虎是杀人魔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王老虎真是“老虎”吗

“王老虎”的来历

“王老虎”投奔解放军

探险归来重回重庆

邵阳的大观园——忆园

湘中明灯是《力报》

报被封,人被捕

监狱中的掉包计

桂林群报

桂林《力报》声震西南

桂林《力报》的阵容

第一次做总编辑

与康德一起长沙之行

钻新闻检查所的空子

桂林成立记者公会

皖南事变后的《力报》态度

应王造时之邀赴吉安

严怪愚把我拉到了衡阳

衡阳办报梦的破灭

范长江等香港突围到桂林

接受长江劝告前赴吉安

为《前方日报》写社论

一到吉安就被逮捕

江西抓我原采如此

抵制中正大学的宣传

炮声中照常出报

战争中的新闻检查所

王造时和《前方日报》

《前方晚报》战胜《民国日报》

邵阳之约,不可爽也

悄然离吉整装出发

请胡雨霖来做说客

从江西来到了沅陵

创刊沅陵《力报》

艰难办报以苦为乐

把政治压力变成办报动力

柳亚子先生送我的诗

左支右绌寅吃卯粮

李严高冯义结兄弟

筹备创办《中国晨报》

征途仆仆做筹备工作

《中国晨报》选在晃县出版

晃县历史上新的一章

《中国晨报》的组织力量

《中国晨报》人才之盛

人称湘西的《新华日报》

日本鬼子投降了

到芷江采访受降

《中国晨报》决定迁汉出版

《中国晨报》在长沙搁浅

抵制李宗理的花招

我来到了南京

应邀为《中国日报》总编辑

长江嘱我不要离开南京

拒绝四家报纸之邀

参加《新中华日报》工作

同孙慕迦分道扬镳

同时担任六家报纸记者

国共谈判破裂南京形势紧张

出任《大江南报》社长

号召苏州人民同不法行为斗争

弄清了严欣淇的背景

严欣淇的花招

颜益生踢了我一脚

自己筹办印刷厂

严欣淇钱可通神,《大江南》终遭扼杀

一言惊醒梦中人

悄然离开苏州

1948年除夕到达香港

香港《文汇报》内部意见多

一次军事投机的尝试

为《大公报》写军事评论

做《周末报》的总编辑

终于还是加入了《文汇报》

《文汇报)工作种种

最早报道了长沙和平解放

内耗原来对着我

一年失眠霍然而愈

独力支撑《周末报》

同胡希明之间的分歧

营业部主任跳楼丧命

参加思想改造运动

《周末报》完成历史任务

我成为思改的重点对象

《周末报》结束我调回上海

经武汉转北京

第一次出席国庆观礼

到《新闻日报》去做秘书

编委会宴请“秘书”

调到了编辑部

担任编辑组的组长

争版面和争头条

反右前后的《新闻日报》

几位朋友的谈话

不断运动滚滚来

新班子和新气象

《新闻日报》任务完成

我签了《新闻日报3最》一份大样

到《新民晚报》工作

被缴了械的“专家”

“总编辑的一只眼睛”的由来

安排工作煞费苦心

在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

阶级斗争那根弦绷紧了

到南汇去学习

“文革”开始了

这样的大字报

工作组来了

成为“牛鬼蛇神”

消灭《新民晚报》

两派

又一次“解放”

又做“牛鬼蛇神”

“井冈山”的来信

《解放日报》的编者按

《文汇报》的编者按

如此“造反”

如此“造反派”

心照不宣的老工人

门上要贴“认罪书”

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不是特务

海外关系

初闻“接班人”

去“五七干校”

澄清天下吾曹事

到饲养场去

类如农家的生活

舍得一身剐,不嫁与严霜

从“饲养场”解放出来

辞书出版社

辞海生活

“工宣队”的“德政”

一个愉快的海洋

捉出不少“白虱”

如鱼得水,得其所哉

《民主与法制》

重回《新民晚报》

移山风波

长江之行

全国记协的理事

从化定稿

访问西德

德国人的成绩

华侨请我们吃饭

西德大学生说:我不爱国

柏林墙和阿登纳

“十本书”之一

“十本书”之二

“十本书”之三

“十本书”之四

“十本书”之五

笔耕六十年

董事长的历史任务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社会活动

访问日本

离而不休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