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析解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析解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析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析解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析解 陈雁姿 宗教文化出版社 9787518809233

28.9 全新

库存108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雁姿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18809233

年代2010年代 (2010-201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上书时间2020-11-13

法宝流通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析解

编号: A526  
作者: 陈雁姿  
版本:宗教文化出版社  
策划:莆田广化寺  
规格:大度32开(150X210mm)  
装帧:平装\黑白   
排版:繁体\横排  
页码:183页

译者:
畺良耶舍(公元383-442年),又名“僧伽达多”,意译作“时称”,西域人。梁代慧皎《高僧传》卷三之“畺良耶舍”记载法师的性情刚直而寡欲,博通诸经、毗昙学及律学,又精通禅观,经常入定以至七日不起,并教人禅法。刘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从西域赴建业(今江苏省南京),栖居于钟山的道林精舍。后应沙门僧含之请,口述《观无量寿佛经》《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由僧含笔受,译成后盛赞这两部经是“消除业障的秘法”,亦是“指示得生佛国之净因”。

作者简介:
陈雁姿女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新亚研究所文学博士。著作有《陈那观所缘缘论之研究》《敦煌盛唐彩塑再现》及多篇佛学论文等。现任志莲净苑文化部研究员、新亚研究所佛学中心研究员、泰国国际佛教大学客座教授、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客座副教授、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佛教法相学会前主席。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经文”是根据《大正藏》的校勘本,对文本作详细的注解及白话“语译”,义理上需作分析则辅以“析解”。释义方面主要是依道绰法师的《安乐集》及善导法师《观经疏》的疏释,因爲这两位大师专弘净宗。“科判”则以善导大师的《观经疏》爲依据。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佛观经》《无量寿观经》或《十六观经》,简称《观经》,是叙述观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修行往生法门的经典。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称“净土三经”,爲净土宗所依的重要经典,详细帮助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思想精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详析得生净土的行业及各种观想法门。

《观经》在刘宋译出后,隋唐以来各宗著名的祖师大德,如地论宗的慧远,天台宗的智顗、知礼,三论宗的吉藏,慈恩宗的怀感,华严宗的澄观,律宗的元照等,都广爲疏释弘通。其后传到朝鲜,亦颇受重视,及至日本,则更盛行流通。可见本经对净土宗的兴起及传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隋代的智者大师(公元538-597年)在其《观无量寿佛经疏》说:“欲生极乐国土,必修十六妙观。愿见弥陀世尊,要行三种净业……故以修心妙观能感净土,爲经宗也。”又说:“生善灭恶爲经力用……是故此经能令五逆罪灭,往生净土。”其意是此经教授十六观及三净业,令行者出生善德及灭除极重过恶,自必感生净土之报益。

至于净土宗的宗师,更是尊重奉持,致力颂扬。北魏时的昙鸾法师(公元476-542年),因感生命危脆,求长生之法于道士陶弘景,得《仙经》十卷,却于归途在洛阳遇到菩提流支法师。法师给他一部《观无量寿佛经》,赞美此经是“解脱生死的大仙方”。于是昙鸾法师焚毁《仙经》,专修净业。其代表作《往生论注》,大量引述《观无量寿佛经》,奠定难行、易行之说,强调依弥陀的他力本愿而往生西方。
唐代的道绰法师(公元562-645年),受记述昙鸾事迹的碑文所感,于是专修净土法门,前后讲解《观无量寿佛经》近二百次,可见他极爲重视此经。撰有《安乐集》二卷,以《观经》的义旨统贯全书,堪称爲《观经》的纲要。集中说《观经》是以“观佛三昧”爲宗,若论所观的内容,主要是无量寿佛的依、正二报。“正报”即佛的庄严身相,那是无量世修行所感得的果报。相对佛菩萨身处的优美环境,则名爲“依报”。净土宗的行者修此三昧法,“命终之后生佛前”。若未能修“观佛三昧”,临终蒙善友劝示念佛,瞻敬尊像,遣除诸障,“十念成就,即得往生”。故依本经修学,常不离佛,解脱生死,“有斯大益”。

唐代的善导法师(公元613-681年),从道绰法师听讲净土要旨,赞叹此经说:“此真入佛道之津要也。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数年依《观经》专修十六观后,便能达到“观想忘疲,已成深妙。便于定中,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善导大师着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即《观经四帖疏》)四卷,依《观经疏》的主要思想开宗立义,完备地组成了净土宗的宗义及行仪,中国和日本的净土宗皆依此疏的思想作爲根本宗义。他的《观经疏》以观佛的依报及正报之前十三观爲“定善”,修三福及观三辈九品往生的后三善爲“散善”。经中所说定、散二门显示往生的途径不同。善导法师又强调“散善”对末法衆生至爲重要,宣扬专修“称名念佛”作爲“正业”的教旨。

善导大师认爲此经的定善十三观乃是“观佛三昧”,是世尊依韦提希夫人的请求而说。而散善三观则是“念佛三昧”,乃佛无问自说,主要是爲未来世散心凡夫而说。佛对阿难尊者仅付嘱“念佛三昧”,因此世尊演讲此经的目的是“念佛三昧”,“观佛三昧”只是方便说而已。

又《观经》彻底贯彻大乘的慈悲普度衆生的心怀,纵使是造作五逆十恶的罪人,亦加以救赎而不舍弃,只要归命无量寿佛,至心十念称名,仍可往生极乐世界,彰显出净土宗摄机最广及行持简易的特色,对净土信仰影响深远。

信仰净土宗的人若能对《观无量寿佛经》的经义有清楚的确解,依教修学,可以增强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和往生极乐世界的决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