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生理生态学
  • 植物生理生态学
  • 植物生理生态学
  • 植物生理生态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植物生理生态学

80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兰伯斯、[美]祭平、[荷]庞斯 著;张国平 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三号仓三架第三层外L

上书时间2024-05-22

书传万家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兰伯斯、[美]祭平、[荷]庞斯 著;张国平 译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8042222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0页
  • 字数 7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过去的一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发展,总体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不少国家与地区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繁荣景象。但是,与此同时,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人口不断扩大,要求生产更多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要求提供更多的建筑材料和空间。耕地的过度扩展和集约化化学产品的大量投入(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等)导致环境剧变或退化,从而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存。当前,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强音。在科学上,在以阐明植物生长发育、物质生产、资源(水、肥等)获得等基本生命活动的植物生理学和阐明群落内种间关系与互作以及物种环境适应方式的植物生态学不断发展与深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由以上两门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植物生理生态学,它以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紧密结合的形式阐明植物的基本生理生态过程及其与环境的互作。上世纪90年代后该学科又迅速汇入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即在宏观拓展的同时在微观上得到了深入,使植物生理生态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目录】
译者序
《PlantPhysiologicalEcology》中文版序
第1章假说和研究方法
1生态生理学的含义
2生态生理学的根基
3生理生态学和生物的分布
4植物对环境反应的时间尺度
5推理方法和实验方法
6生态生理学的新方向
7本书的结构

第2章光合作用
1概述
2光合器官的总体特征
2.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2.1.1光子的吸收
2.1.2激发态叶绿素的命运
2.1.3膜束缚光合电子传递和生物能量学
2.1.4光合碳循环
2.1.5加氧反应和光呼吸
2.2光合过程中CO2的供应和需求
2.2.1C02反应曲线
2.2.2C02的供应:气孔和界面层传导
2.2.3内传导
3光合作用对光的反应
3.1冠层下部光的特性
3.2阳叶、阴叶的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上的差异
3.2.1阳叶和阴叶的光反应曲线
3.2.2阳叶和阴叶的解剖与亚显微结构
3.2.3阳叶与阴叶的生物化学差异
3.2.4阳叶和阴叶的光反应曲线
3.2.5叶绿体适阴性的环境信号
3.3光照过强的影响
3.3.1叶黄素循环中类胡萝卜素对光抑制的保护
3.3.2不同光强下叶绿体的运动
3.4对光强变化的动态反应
3.4.1光合诱导
3.4.2Rubisco的光激活
3.4.3光照后的C02同化和光斑的有效利用
3.4.4阳叶和阴叶的代谢库
3.4.5光斑对植物碳同化量和生长的影响
4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反馈机制的调节
4.1细胞内光合产物的分配
4.2反馈机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
4.3葡萄糖对卡尔文循环的酶基因编码的抑制作用
4.4通过库一源关系调节的生态作用
5水分供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1气孔开度的调节
5.2水分胁迫对A-Pi曲线的影响
5.3与水分利用效率有关的碳同位素鉴别
5.4引起C3植物碳同位素含量变化的其他原因
6土壤养分供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6.1光合作用与氮的关系
6.2N、光和水对光合作用的交互作用
6.3光合作用、N素营养和叶片寿命之间的关系
7光合作用和叶片温度
7.1高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7.2低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8大气污染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9C4植物
9.1引言
9.2C4植物的生物化学和解剖学特征
9.3C4光合作用的生理学特征
9.4C4植物的代谢产物在细胞间和细胞内的运输
9.5c4植物的光合氮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耐高温性
9.6C4-C3中间类型
9.7C4植物的进化和分布
9.8C4植物的碳同位素成分
10CAM植物
10.1引言
10.2CAM植物的生理生化和解剖学特性
10.3水分利用效率
10.4不完全CAM植物和兼性CAM植物
10.5CAM植物种类的分布和进化
10.6CAM植物的碳同位紊成分
11水生植物获得光合碳源的特殊机制
11.1引言
11.2水中C02的供应
11.3水生植物对碳酸氢盐的利用
11.4从沉淀物中利用C
11.5水生植物的景天酸代谢途径(CAM)
11.6水生植物间、水生和陆生植物间的碳同位素组成差异
11.7水生植物对碳酸盐沉淀的作用
12空气中C02浓度增加的效应
12.1光合作用对C02浓度增高的适应性
12.2C02浓度升高对C3、C4和CAM植物的不同效应
13结语

第3章呼吸作用
1概述
2呼吸系统的基本特征
2.1呼吸商
2.2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和三羧酸(TCA)循环
2.3线粒体代谢
2.3.1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
2.3.2抗氰末端氧化酶
2.3.3底物、抑制剂与解偶联剂
2.3.4呼吸作用的控制
2.4植物呼吸作用主要控制点概述
2.5离体线粒体和体内线粒体的ATP产生
2.5.1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模型
2.5.2体内ATP量
2.6通过细胞色素途径与交替途径的电子传递调节
2.6.1竞争或溢流
2.6.2交替氧化酶的复杂调控
3交替途径的生理生态功能
3.1产热
3.2能否真正测定交替途径的活性
3.3交替途径作为一种能量溢流
3.4在应急情况下的交替途径运行
3.5高能荷下的NADH氧化作用
3.6当细胞色素途径活性受到抑制时呼吸作用的延续
4环境条件对呼吸过程的影响
4.1受淹、缺O2和无O2土壤
4.1.1根系有氧呼吸的抑制
4.1.2发酵
4.1.3细胞质酸化
4.1.4避免缺O2:形成通气组织
4.2盐分和水分胁迫
4.3养分供应
4.4光照
4.5温度
4.6低pH和高Al浓度
4.7C02分压
4.8植物病原体的影响
5呼吸作用在植物碳平衡中的作用
5.1碳平衡
5.1.1根系呼吸作用
5.1.2植株其他部分呼吸作用
5.2与生长、维持及离子吸收相关的呼吸作用
5.2.1维持呼吸作用
5.2.2生长呼吸作用
5.2.3与离子运输有关的呼吸作用
5.2.4实验证据
6结语

第4章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
1引言
2韧皮部中的主要运输化合物:为什么不是葡萄糖?
3韧皮部的结构与功能
3.1韧皮部装载的共质与质外途径
3.2小叶脉解剖结构
3.3糖的逆浓度梯度运输
3.4运输能力的变化
4韧皮部装载与植物的生态分布
5韧皮部卸出
6攀缘植物的运输问题
7结语

第5章植物水分关系
1引言
1.1水对植物机能的作用
1.2蒸腾作用是光合作用不可避免的结果
2水势
3土壤中的水分有效性
3.1不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3.2水分向根运动
3.3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
3.4根系对水势梯度的反应及趋水生长
4细胞的水分关系
4.1渗透调节
4.2细胞壁弹性
4.3进化方面的有关问题
5植物中的水分运动
5.1概况
5.2根系中的水分
5.3茎中的水分
5.3.1能测量负木质部压吗?
5.3.2木质部中的水分传输

第6章 叶片能量收支:辐射与温度效应
第7章 矿质养分
第8章 生长与分配
第9章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适应性
第10章 生物因子的影响
第11章 分解和生态生理控制在生态系统和全球活动中的作用
名词解释
单位与转换
缩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