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论

二手书无光盘或附件! 显示套装书 都是单本 单本 单本,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

13.1 7.3折 18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明 著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811103298

上书时间2024-02-25

不贵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明 著
  •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8
  • 版次 1
  • ISBN 9787811103298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9页
  • 字数 25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论》站在当代人类文明的高度,通过对各种文化形态的广泛比较,参考库恩的“范式”理论,定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概念: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是人类科学文化和个体创造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动态的结构,是以科学方法论为核心的具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人类幸福的价值指向的理论建构方式,以阐释社会的现象和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论》具体分析了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依据,说明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结构、内部动力机制和建构原则,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基本类型:分析综合模型、哲学辩证关系模型、从抽象到具体的模型、形式逻辑的概念间关系模型、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论》在科学方法论领域有所创新,克服了传统的科学方法论和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相割裂,内容贫乏,结构混乱,操作性不强的弱点,使得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严密的体系,将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对当代文明的导向作用。
【作者简介】
  陈明,女,1958年生,宁波人,汉族。安徽大学哲学系77级毕业生,哲学学士,副教授,中华关学学会会员,海南省关协会员,钱塘书画社会员,现任职于浙江省义乌工商学院。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哲学和关学等各类论文50余篇,10多篇为国家级刊物转载或摘录。出版合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寻找利益共同点——安徽“三资”企业发展研究》、《走向美的家园——青年审美哲学》,专著《公关关学》、《创造思维学》、《当代科学研究的艺术之光》、《艺术创新思维概论》。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省部级以下课题多项,并获奖2项。有诗歌、散文、美术、书法作品、文艺评论多篇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发表。书法作品、国画作品多次参加省级、省际间书画展,并获奖。
【目录】
上篇: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理论
导言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渊源和特点
(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存在的问题
(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内涵和意义
一、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背景
(一)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实践背景
(二)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理论背景
二、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依据
(一)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哲学依据
(二)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心理学依据
(三)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科学方法依据
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建构
(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结构
(二)“科学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契机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
(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模式
(五)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建构原则
四、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类型
(一)分析综合模型
(二)哲学辩证关系模型
(三)从抽象到具体的模型
(四)形式逻辑的概念关系模型
(五)系统的模型
五、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意义
(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理论意义
(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实践意义

下篇: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的应用
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一)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评析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本质特征
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
(一)当代国际政治
(二)关于国际政治发展前景的思考
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
(一)西方文明的构成
(二)协同论与人类文化
四、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哲学领域的应用
(一)实践是思想的基础
(二)当代认识的本质特征
五、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心理学与西方文化
(二)心理学的未来走向
(三)类比思维的文化价值
六、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创新思维科学领域的应用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内涵
(二)艺术创新思维学的建构
七、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美学领域的应用
(一)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的方法论
(二)审美意识属于价值范畴
(三)公共关系美学的方法论
(四)西方美学中崇高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
八、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释模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一)艺术形态范畴的提出
(二)文化模式决定艺术形态
(三)艺术构成是区分艺术形态的基本原则
(四)艺术的文化心理功能是艺术形态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