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一部文化史[加]罗德·菲利普斯(Rod Phillips) 【译者】:马百亮格致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酒:一部文化史[加]罗德·菲利普斯(Rod Phillips) 【译者】:马百亮格致出版社

新华系统图书,正版特价新书! 天津,河北,无锡,成都四大仓库发货,70%城市次达!

49.2 6.6折 75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顺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罗德·菲利普斯(Rod Phillips) 【译者】:马百亮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9938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1201896758

上书时间2023-07-27

轻舟飘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从人类开始饮酒,人类与酒之间的爱恨情仇便开始了。酒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其本身既无物质价值,也没有文化或道德上的价值。然而,同众多其他商品一样,它已经被赋予了复杂的、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各种价值,这些价值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同。在饮酒的社会中,这些价值和权力、性别、等级、种族和年龄等因素交织在一起。 从根本上讲,所有这些价值均源自酒对人类神经系统的作用。喝过酒的读者都知道,不论是啤酒、威士忌、葡萄酒和鸡尾酒,还是用各种能酿出酒的材料制成的酒精饮料,从抿上*口开始,你就会体验到一个或多个阶段的醉酒状态。小酒怡情,再要多喝便会依次导致愉悦感加剧,社会抑制感放松,平衡和协调能力丧失,讲话含糊不清,呕吐,而后是失去意识。酒精中毒严重者还可丧命。 不用说,并非所有人都会喝那么多,他们点到为止,只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感。不但这种愉悦感深受珍视,备受推崇,在有些文化里,醉酒所带来的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被认为是神圣的,可以让醉酒者更加接近神灵。还有的文化认为饮酒伤身,对酗酒行为严加警告,对醉酒者施以各种惩罚。 于是对酒就有了两极分化的观点。一方面,在日常交往中,酒精饮料被广泛用作社交润滑剂与粘合剂,既有19世纪在工厂里饮酒的俄罗斯工人,也有18世纪初聚在伦敦酒吧里畅饮金酒的妇女。长期以来,酒一直在婚礼与葬礼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常作为商业、政治或其他场合的标志。1797年,马德拉酒被用来纪念美国海军*批护卫舰下水,而有些东非民族则用香蕉啤酒庆祝婚礼。酒还常常被作为工作的报酬,在欧洲人的经济活动扩张到世界各地时,他们的酒被广泛用作货币。威士忌、金酒和朗姆酒可以用来换取奴隶和各种商品,如海狸皮和干椰子肉,甚至还有权势和土地。 酒可以助人放松,有时可以让人忘记忧愁。酒精饮料的作用常常被神化,特别是啤酒和葡萄酒,在历史上一度被认为具有药效和神奇的治愈效果。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几乎所有的疾病和不适都曾经被用酒来治疗过。人们曾相信酒能驱除寄生虫,预防癌症,促进消化,治疗心脏病,还能让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另一方面,不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酒也曾被视为一种威胁。它被描述成罪恶之物,是来自恶魔的礼物而非神灵的恩赐。19世纪时,一些基督教神学家想到他们的上帝可能也赞同酒,非常恐惧,所以就对《圣经》进行了重新解读,说耶稣的*个神迹不是将水变成葡萄酒,而是变成了葡萄汁。伊斯兰教和其他一些宗教明令禁止信徒饮用酒精饮料以及其他致醉的东西。酒被认为是造成疾病、疯狂、事故、不虔诚、道德破坏、社会动乱、灾难、犯罪和死亡的元凶。从中世纪到现在,一些评论家们通常将酗酒问题视为导致其他一切问题的核心问题。 很多批判酒的人也承认,只要适可而止,饮酒不一定会造成悲惨的后果。根据这种认识,历史上很多政府试图通过对酒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加以管理,以减轻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些措施包括控制饮品中的酒精含量,禁止未成年人饮酒,限定酒馆和酒吧的供酒时段。还有一些政府对人们饮酒适度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好每一个人都滴酒不沾。在不同的时代,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些小教派,在整个穆斯林世界,在美国、比利时、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在信徒众多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会(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即摩门教),都实行过禁酒令。 在酒的历史上,一个关键的主题是对酒的管理,因为许多社会都对酒做了某种限制。这种管理的形式有很多,如根据年龄(未成年人)、性别(妇女)或种族(如美洲土著)等因素禁止一部分人饮酒。在有些情况下,对饮酒格局的管理没有那么正式,而是通过社会压力来完成的,而社会排斥可以强化这种压力。有时这种管理是以立法的形式来进行的,违背者会受到惩罚。鉴于酒精对未成年人身体的危害,几千年来,医生一直警告未成年人不宜饮酒。可是,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才出现了法定的*饮酒年龄,并由法院强制执行。 酒的其他特征构成了酒类历史上的其他主题。在古代文化中,人们明确地将酒与神灵联系起来。主流的基督教接纳了葡萄酒,并将其吸收到*重要的仪式中。但是,对于酗酒行为给个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宗教组织也一直是坚定的批判者。与此相类似,千百年来,医生们也一直认为有些酒精饮料有药用价值,即使在20世纪20年代的禁酒运动期间,依然有一半的美国医生认为威士忌有治疗的效果,有1/4的美国医生认为啤酒有同样的疗效。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警告了纵酒对健康的危险。 因此,在酒的历史上,一个重要方面是它饱受争议的地位,以及人们想方设法要扬长避短的努力。有人或许会认为,禁酒主义者干脆放弃了这种努力,主张宁可剥夺适度饮酒者的享受,也不要让不负责任的饮酒者滥饮无度,害人害己,扰乱社会。另一方面,即使是禁酒运动*坚定的反对者,也很少会采取与此对立的主张,即取消对酒的所有限制。
【书摘与插画】
在1000—1500年之间的整个欧洲,像这样消费酒的例子俯拾皆是。这只能是印象式的,因为例子在时间和空间上过于分散,我们无法了解其格局和趋势。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认为上层社会和政治阶层对酒的消耗要高于下层,男性要高于女性。有很多证据可以表明男性对于女性饮酒行为的焦虑,虽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女性喝酒确实比男性少,但我们可以这样合理假设:平均而言,女性确实喝得更少。 中世纪麦芽酒和葡萄酒的一般消费量依然无法确定,尽管像在英格兰这样的地区,由于葡萄酒的价格和酒精含量都高于麦芽酒,所以按*价值计算,麦芽酒的消费量一定更高。在14世纪的英格兰,麦芽酒的价格在城市为1便士2加仑,在农村是1便士3加仑。加斯科涅或西班牙葡萄酒的价格约为6便士1加仑,这使葡萄酒每单位容积的价格是麦芽酒的12—24倍。虽然就每种饮料所提供的纯酒精量而言,葡萄酒的价格只有啤酒的大约4—8倍。据估计,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末,北欧每年人均酒消费量约为177—310升,相当于每天1/2升到2/3升,并不过分。但作者的结论反映了这些数据的不确定性:“中世纪普通英国人每天消费4—5升的估计是合理的,但也许太高了。更加合理、更加可能的估计是每人每天约1.1升。”他接着指出,富有农村家庭成员可能一天只饮用半升麦芽酒,而贵族家庭成员的消耗在1.5—2升之间。 至于葡萄酒,根据一份对法国人均消费数据的汇编,其范围是从每年183升到781升,或者是从每天半升到2升多一点。*值代表的是14世纪初修道士的饮酒量(每逢节日可以增加1升),*值显示的是在屈斯蒂讷城堡站岗的六位士兵的量,虽然他们应该保持高度清醒和警惕,却依然收到了如此多的葡萄酒。在这份统计汇编的*值和*值之间,我们发现教皇学校的学生每年220升(相当于每天半升),韦尔尼内(Vernines)的女仆每年365升(相当于每天一升)。很显然,在中世纪欧洲,并没有一般人均麦芽酒或葡萄酒消费量这回事。即使个别情况下数据是正确的,但酒的消耗量变化幅度很大,并且似乎与性别、阶级、职业或背景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虽然得出如此含糊的结论不免让人失望,即中世纪很多人喝很多酒,并且人均消费量几乎肯定比今天高很多,但这也许是我们所能做的*好的了。 中世纪人们的每日饮酒量可能是很大的,大多数为1升麦芽酒和/或者相当于一两瓶的葡萄酒。但是饮酒量有时远低于用来补充水分的量,尤其是考虑到中世纪许多人做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重体力劳动。这一发现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他们从哪里可以获得额外的水。粥和汤肯定是他们水分摄取的重要来源,但是我们必须想到,对于相当多的欧洲人来说,在这一时期,他们喝水可能是因为除了酒之外,他们没有别的饮料。虽然他们担心水的安全,但穷人别无选择。在英格兰,啤酒和麦芽酒的价格是由法律确定的。根据1283年的规定,作为两个成年人每日的合理饮用量,4升麦芽酒会花费一个工匠每日工资的1/3,普通劳动者每日工资的2/3。女性的工资约为男性的2/3,因此购买麦芽酒或啤酒的可能性要相应小许多。这是另一个我们需要仔细区分的情况,一方面是警告莫要喝水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是反映了物质条件的做法。迫于这种物质条件,人们肯定别无选择。 上层阶级喝的酒可能更多,但他们喝的酒品质会更好吗?中世纪所形成的风尚之一便是鉴赏力,这意味着某些产品开始因其品质认知度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声望。对于酒来说,这并不完全是新事物。正如前文所述,希腊和罗马的作家已经列出了他们认为卓尔不群的葡萄酒的名单。我们可能会认为,相对于啤酒,葡萄酒更早地产生了这种分化:直到中世纪后期,可供人们选择的啤酒种类有限,因为啤酒没有被长距离运输,当地人喝的都是当地酿造的。即使这样,人们依然会有所偏爱,尤其是在众多酿酒商互相竞争的大城市里。但长距离啤酒贸易的发展为许多市场带去了新的产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同低地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出产的当地啤酒相比,从汉堡进口的啤酒更受欢迎。 伦敦、安特卫普和巴黎等主要市场上较富裕的葡萄酒消费者更为幸运,因为他们可以在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很多地方生产的葡萄酒中定期选购。在中世纪,葡萄酒的鉴赏似乎有了更加系统的评判标准。对于他们大量消耗的波尔多葡萄酒的品质和浅淡的色泽,英国消费者打了很高的分数。因为其色泽,他们称其为“干红”,直到20世纪末,这个名字一直被用来指代波尔多生产的红色葡萄酒。在意大利,更加富有的葡萄酒消费者会区分由普通葡萄酿的酒(他们称之为“拉丁酒”)和用新品种葡萄酿的酒(如用托斯卡纳圣吉米亚诺周围地区的维奈西卡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以及来自欧洲其他地方的葡萄酒。来区别葡萄酒之间的质量。13世纪末的诗人切克·安杰奥列里(Cecco Angiolieri)这样说:“我只想要希腊和维奈西卡(Vernaccia)葡萄酒,因为拉丁葡萄酒比唠叨不休的女人还要讨厌。”

 
 
 
 

商品简介

《酒:一部文化史》一书讲述了公元前7000年至今西欧、美洲、俄罗斯、亚洲和非洲范围内酒的文化史和经济史,考察了酒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描绘并解释了它是怎样同权力的结构和过程产生联系的,以及是怎样同性别、阶层、种族和世代等问题产生联系的。酒文化体现了酒被认知、被珍视、被消费的方式。通过对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的酒文化进行考察,作者发现,酒一直是一种具有很大争议的商品。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酒的消费的限制和禁酒的政策,是基于当时盛行的关于酒精好处和坏处的评估。作者从性别、阶级、宗教和医学角度分析了人们对酒的不同态度,由此总结在这样一段长时期内,酒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影响。作者根据历史时间顺序,采取了全球性的视角,重点讲述了欧洲酒文化的传播,呈现了欧洲人将酒和他们的文化相结合的历史。

作者简介

作者

罗德·菲利普斯(Rod Phillips)

卡尔顿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葡萄酒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Wine)、《葡萄酒9000年:一部全球史》(9000 Years of Wine: A Global History)等多部酒类(尤其是葡萄酒)研究的书籍。

菲利普斯每周为《渥太华公民报》(Ottawa Citizen)撰写葡萄酒专栏,为NUVO杂志和专业葡萄酒媒体,如加拿大Vines杂志和英国权威葡萄酒杂志《美酒世界》(The World of Fine Wine)撰写文章。

罗德·菲利普斯通过了英国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MW)项目的认证,获得了“葡萄酒大师”的称号。自20世纪50年代设立这一项目以来,世界范围内获得该称号的不到400人。作为世界知名的葡萄酒大师,菲利普斯还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大赛中担任评委。

 

译者

马百亮

译者,大学教师,从教十余年,译书十余部,其中包括《统治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希腊艺术导论》(商务印书馆)、《战争的面目》(中信出版社)、《我们为什么不说话:动物的行为、情感、思维与非凡才能》(江西人民出版社)和《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中信出版社),另有古典诗词一百首英译,即汉英对照版《九州天籁:古诗歌曲欣赏100首》(上海教育出版社)。曾两度获得韩素音国际翻译奖。


【媒体评论】
《酒:一部文化史》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其成功至少部分源于菲利普斯优雅的文风和他对反复出现的主题的敏锐。——《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考察了从古至今对酒的消费和监管的历史。——简西丝·罗宾逊(Jancis Robinson),葡萄酒专家,《牛津葡萄酒指南》作者
这部伟大的作品介绍了酒在人类历史上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作用。——《加拿大历史杂志》
罗德·菲利普斯开创了酒文化史写作的经典范式,这是一项卓越的贡献。——戴维·费伊(David Fahey),迈阿密大学历史系教授
《酒:一部文化史》文笔优美,趣味横生,信息量大,研究透彻。在这本权威著作中,罗德·菲利普斯展现了文化史的宽广视角和丰富内涵。本书着重讨论了酒消费的社会和文化面向,因而有别于探讨酒的品味和地理的书籍。这部前沿的优秀作品阐述了涉及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主题,令人欢欣鼓舞。——托马斯·布伦南(Thomas Brennan),美国海军学院历史系教授

目录

引言 *章 古代世界的酒:自然和人工
第二章 希腊与罗马:葡萄酒的优越性
第三章 宗教与酒: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道路
第四章 中世纪(1000—1500年):一个产业的诞生
第五章 现代早期的欧洲(1500—1700年):酒、宗教和文化
第六章 蒸馏酒(1500—1750年):对社会秩序的威胁
第七章 欧洲酒文化的传播(1500—1700年):欧洲之外的世界
第八章 欧洲和美洲(1700—1800年):酒、启蒙与革命
第九章 酒与城市(1800—1900年):阶级与社会秩序
第十章 酒的敌人(1830—1914年):禁酒运动
第十一章 酒与原住民(1800—1930年):种族、秩序和控制
第十二章 *次世界大战(1914—1920年):针对酒的战斗
第十三章 禁酒令(1910—1935年):高尚的试验,可耻的失败
第十四章 禁酒令之后(1930—1945年):酒的正常化
第十五章 现代世界的酒文化:监管和消费的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前言】

主编推荐

Ψ 腐败后的葡萄是如何从“毒药”变成葡萄酒的? Ψ 葡萄酒使人具有男性气概,而啤酒会让人变得柔弱?
Ψ 金酒、白兰地、苦艾酒、威士忌、龙舌兰、伏特加都是如何制成的?
————————
2014年荣获饮食界和美食图书的“奥斯卡奖”——世界美食家大奖
————————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加拿大历史杂志》《CHOICE》等
“葡萄酒圣经”作者 葡萄酒界“*夫人” 简西丝·罗宾逊
联袂力荐
————————
长达9000年的酒文化史,放纵与克制的角力,从葡萄酒到金酒,一览人类与酒的爱恨情仇,理解酒与权力、性别、阶层、种族和世代的联系。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