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1)

新华集团直发 全新正版 24-72小时内发货

243.3 8.2折 298 全新

库存6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学智 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99568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202633239

上书时间2023-09-22

上海晨鸣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日益紧密,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优选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人才是基础研究的主要驱动因素。了解和评估基础研究人才的分布和发展趋势,是政策制定和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据。从微观层面看,对个体、团队、组织等的人才进行评估,评估的范围相对较小,评估的内容相对确定,评估的方法易于选择;从宏观层面看,从区域层面上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研究人才,或者从研究领域层面上评估一个学科或学科大类的基础研究人才,评估范围广,评估内容多,文献计量评估是一种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估方法。本报告基于基础研究文献大数据,构建基础研究人才指数,对优选基础研究人才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对基础研究人才进行文献计量评估,必须划分研究领域。当前,研究领域的划分没有认可的标准,考虑到对中国基础研究的针对性,本报告参照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组分类,从学科、学科组、总体三个层面对研究领域进行划分,以学科为基本单元,构建指数,评估学科层面的基础研究人才;汇总学科层面的统计结果,评估学科组层面的基础研究人才;汇总学科组层面的统计结果,评估总体层面的基础研究人才。这样在评估基础研究人才时,既能体现研究领域的整体性,又具有学科针对性。考虑到不同学科的文献类型有所不同,本报告在选取数据时,涵盖每一个学科的主要文献类型,避免基于一种或几种文献类型进行学科比较而产生针对性不足、偏颇等问题。考虑到基础研究的动态性,本报告针对最近10年各年度及年度合计基础研究文献分别计算指数。年度指数反映年度变化趋势,年度合计指数更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水平,作为人才比较的主要指数。本报告基于文献被引频次分布的特点,截取被引频次的累计百分比处于前10%的很好人才,并且依据1‰、1%、10%标线对很好人才进行了更细致的分层,据此提出了一套优选基础研究人才指数,并运用科睿唯安大数据进行了实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优选基础研究人才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柳学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21年9月

目录
第一章优选基础研究人才指数

第一节考量因素

第二节指数设计

第三节指数计算与结果呈现

第二章数学与物理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三章化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四章生命科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五章地球科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六章工程与材料科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七章信息科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八章管理科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九章医学

第一节学科

第二节学科组

第十章交叉学科

第一节A层人才

第二节B层人才

第三节C层人才

第十一章自然科学

第一节A层人才

第二节B层人才

第三节C层人才

内容摘要
本书是《优选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的第二本,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基于科睿唯安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形成的研究报告。基础研究人才是基础研究的主体,承担着更进步科学知识与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本书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优选基础研究人才的比较方法和指数体系,为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优选基础研究人才的分布和发展趋势提供了用实的比较结果。本书抽取科睿唯安WebofScience数据库中自然科学领域2011-2020年的198个学科文献数据,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学科组的划分,从学科、学科组和总体三个层面将上述学科文献数据进行归类,以学科为基本单元构建人才指数,进行学科层面的文献计量分析;在学科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组的划分,对应汇总相应学科的人才指数,形成学科组的人才指数;进一步汇总学科组的人才指数;形成自然科学总体的人才指数。通过对这10年各年度及年度合计的统计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学科、学科组和自然科学总体三个层面基础研究人才的年度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精准制定支持基础研究及其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参考。

主编推荐
柳学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持了大量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委托的重大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研究课题。出版了《技术移民制度比较》《中美留学制度比较》《外国专家队伍建设》《“高精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澜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究》《考试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等著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苗月霞,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长期从事公共管理、人事制度和人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组长或副组长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大专项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以及地方委托课题数十项。出版《人才特区建设研究》《澜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究》等学术专著,在《中国行政管理》《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重量学术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                                                                                                                                                                                                                             冯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绿色就业、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科技与经济》、《中国人才》、《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SSCI收录期刊)、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SSCI收录期刊)、The Handbook of Sustainability Literac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国外引才政策研究》《“高精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兴才新制——人才强国战略下的人才开发制度研究》等著作。承担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大专项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人社厅、中关村管委会委托课题等12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