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 生物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 生物钟

新华集团直发 全新正版 24-72小时内发货

232.03 9.0折 259 全新

库存6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A.克拉默等主编;王晗编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6842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9元

货号1202617922

上书时间2023-09-22

上海晨鸣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晗,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博士,佐治亚医学院和俄勒冈大学博士后。现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时间生物学会和国际斑马鱼疾病模型学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医学分会会长和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Chronobiology,International和Zebra加向等杂志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生物钟和睡眠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疾病模型和机制。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任教期间,曾多次讲授演化发育生物学课程。

目录
第一部分  生物钟的分子和细胞基础
  第一章  哺乳动物生物钟的分子组成
    1.引言
    2.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2.1  转录反馈环路
      2.2  非转录的节律
    3.外周生物钟
    4.哺乳动物视交叉上核是生物钟主要的同步器
    5.温度和生物钟
    6.结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物钟的表观遗传学调控
    1.引言
    2.表观遗传学与生物钟
      2.1  SIRT1在生物节律调节中的作用
      2.2  生物节律的表观遗传组的复杂性
    3.生物钟紊乱与疾病:癌症和代谢紊乱
      3.1  生物钟机制的突变与癌症的联系
      3.2  癌症的时间治疗法
      3.3  生物钟紊乱和代谢失调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哺乳动物外周生物钟振荡器
    1.引言:外周生物钟的发现
    2.外周生物钟的机制
      2.1  不同组织的生物钟基因和蛋白质各有不同
      2.2  外周组织缺乏促进网络同步化的神经肽能信号
    3.外周生物钟的牵引
      3.1  直接神经刺激的牵引
      3.2  肽和激素介导的牵引
      3.3  间接信号温度和摄食的牵引
      3.4  视交叉上核如何避免牵引自身
    4.外周生物钟的生理控制
      4.1  细胞自主的生物节律生理
      4.2  内分泌直接控制节律性生理过程
      4.3  生物节律性生理的间接控制
      4.4  非经典生物钟控制的节律性生理
    5.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物钟起搏转录环路之外的细胞机制
    1.生物钟与健康和疾病
      1.1  为什么要有节律性?
      1.2  药理学相关的生物钟原理
    2.时间药理学
      2.1  时间药物动力学
      2.2  时间药效学
      2.3  时效性
      2.4  临床意义
    3.生物钟计时的模式和机制
      3.1  首屈一指的视交叉上核
      3.2  确定研究的抽象水平
      3.3  哺乳动物近期新的生物钟计时模型:转录反馈
      3.4  捉摸不定的生物钟调节机制
    4.信号转导通路及代谢
      4.1  第二信使通路
      4.2  磷酸化以及其他的翻译后修饰
      4.3  蛋白酶体的降解
      4.4  蛋白质稳定性/活性的节律调节
      4.5  代谢的相互作用
    5.视交叉上核特异的计时机制
      5.1  视交叉上核的生理机能
      5.2  视交叉上核的第二信使信号
      5.3  视交叉上核定时和第二信使的相互作用
      5.4  视交叉上核中日常旁分泌正反馈的偶联
      5.5  在具体情形下的视交叉上核信号
    6.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大脑中的生物钟:每日振荡的神经元、神经胶质和神经网络
    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
      1.1  视交叉上核中神经元-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
    2.生物钟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2.1  神经元到神经胶质的信号传递
      2.2  神经胶质到神经元的信号传递
    3.常见药物及其对生物节律性信号传递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生理和行为的生物钟调控控制
  第六章  生物钟与代谢
    1.引言
    2.生物钟、新陈代谢和疾病
      2.1  代谢过程的节律性
      2.2  整合生物钟和代谢过程的视交叉上核环路
      2.3  外周振荡器和生物钟对代谢转录网络的调节
    3.生物钟紊乱和疾病
      3.1  生物钟突变小鼠的代谢表型
      3.2  人类生物钟基因的多态性及相关代谢表型
      3.3  人类生物钟紊乱的影响
    4.生物钟和营养感应
      4.1  食物组成和进食时间的影响
      4.2  生物钟控制NAD+的生物合成和Sirtuin/PARP的活性
      4.3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钟中的作用
      4.4  生物钟和核激素受体通路之间的联系
      4.5  生物钟控制代谢肽激素
    5.动物和人类生物钟的研究
      5.1  实验设计中生物钟和环境光的重要性
      5.2  生物钟在临床中的应用
    6.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生物钟对睡眠的调控
    1.引言
    2.睡眠的稳态调节
    3.睡眠的生物钟调节
      3.1  生物钟基因与睡眠
      3.2  睡眠剥夺后的生物钟基因表达
      3.3  生物钟相关基因
      3.4  生物钟基因在睡眠调节中的复杂作用
    4.光照对睡眠的调控
      4.1  视黑蛋白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
    5.褪黑激素对睡眠的作用
    6.社交信号对睡眠的调控
    7.实际应用
      7.1  睡眠与心理健康
      7.2  行为测试
    8.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生物钟对激素水平的调控
    1.引言
    2.视交叉上核输出
    3.皮质醇和皮质酮的昼夜节律
    4.褪黑激素的昼夜节律
    5.黄体生成激素释放的昼夜节律
    6.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的昼夜节律
    7.血糖和糖调节激素的昼夜节律
    8.血浆中脂肪因子的昼夜节律
    9.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生物钟与情绪相关的行为
    1.生物钟调节情绪障碍的证据
    2.生物钟基因和情绪障碍
    3.情绪障碍与生物钟在代谢中的联系
    4.通过改变生物钟周期治疗情绪障碍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综述了时间生物学尤其是生物钟调控分子机理方面的近期新进展。包含4个主题部分:第一部分致力于阐述生物钟的分子和细胞基础;第二部分专门介绍生物钟如何控制生命过程,也就是通常术语生物钟输出通路所包含的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讨论生物钟系统对药理学的影响;第四部分专门介绍研究生物钟的系统生物学方法。
    本书特别有助于从事时间生物学、药理学,以及对相关研究实验步骤和方法感兴趣的科学工作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