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

120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改之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F区2

上书时间2022-11-18

之缘书摊的书摊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改之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8
  • 版次 1
  • ISBN 9787811098273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0页
  • 字数 32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刑事不法与民事不法的区别,是跨越传统法律分类中两种性质相异的法领域。那么,区分两种不的标准是什么?《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7):刑民分界论》从“法认识论上的反思与借鉴”以及“刑法与民法的规范实像”入手,通过对刑民分界之相关学说的标准性考察,认为无论是就内容的全面性,判断基准的合理性,学说的机能性,概念的科学性,还是方法论的委当性以及与刑法谦抑的合致性而言,法益理论,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等都不足以担当刑民分界的标准,而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理论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据此我们可以解决我国当前立法与司法中刑民分界的诸多难题。
【作者简介】
  于改之,女,1969年12月生,山东聊城人。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1987年至199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1993年至1996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2002年至20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参著《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中国刑法解释》、《刑法学》等著作;合译《美国版权法》;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法商研究》等学求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山东省社料规划项目多项。目前独自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备一项。
【目录】
引论
一、缘起:刑民之分产生的疑惑
二、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三、本文的方法论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刑民分界前思(I):法认识论上的反思与借鉴
第一节反思与借鉴的缘由
第二节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区别
一、概述
二、区别理论
三、理论检讨
四、结论
第三节美国法中刑、民事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别
一、概述
二、区别理论
三、理论检讨
四、结论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刑民分界前思(Ⅱ):刑法与民法的规范实像
第一节概述
一、刑法的特性
二、民法的特性
三、本文的视角
第二节法益保护差异
一、概述
二、刑法的法益保护类型
三、民法的法益保护类型
四、结论
第三节违法性根据差异
一、概述
二、刑事违法的根据
三、民事违法的根据
四、结论
第四节法律责任差异
一、概述
二、刑事责任
三、民事责任
四、结论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刑民分界的标准(I):学说及其标准性评判
第一节分界标准概述
一、违法性的本质
二、犯罪的概念、本质
三、违法相对论质量的区别说
第二节法益侵害说
……

第四章刑民分界的标准(Ⅱ):严重脱逸社会相当理论之提倡
第五章刑民分界标准之贯彻(I):严重脱逸社会相当理论的立法展开
第六章刑民分界标准之贯彻(Ⅱ):严重脱逸社会相当理论的司法适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